趙燕
摘 ? 要:眾所周知,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是立國之根本,而水則是農業種植的先決條件。農業用水具有總量大、季節性突出、浪費嚴重的特點,因此,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就成為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節水灌溉技術對農業用水利用率的提升有非常突出的作用,目前已經被廣泛地應用于農業生產中,但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仍然暴露出了一些問題。
關鍵詞:農田水利工程;節水灌溉;技術
1 ?引言
水利工程節水灌溉技術是農業灌溉的重要路徑之一。節水灌溉技術可以有效節約水資源,在最大限度應用水資源的基礎上降低農業生產成本,提高農業生產質量和產量,為農民增收奠定基礎。
2 ?農田水利工程節能灌溉技術應用的意義
對現階段農業生產來說,農田水利灌溉工程當中對節水措施的有效應用,是當前農業生產水平全面提升,促使農業生產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通過采取合理的節水舉措,這樣能夠讓用水需求得到進一步的滿足,同時減少灌溉生產的整體成本,實現農民的增收,這也是中國現代化農業發展下的一個重要的舉措。中國是農業大國,而農業灌溉是用水需求的“大戶”,其在整體全國總用水量中的占比較高。部分地區的灌溉方式相對落后,農田水利工程年代久遠,配套設施不夠完善,整體水資源的利用效率較低,存在著嚴重的浪費情況。應用節水措施,其可以有效的對當前水資源短缺的問題進行解決。通過節水措施的應用,可以結合不同作物的用水需求來對于灌溉的計劃進行調整,進而實現對農業生產方式的有效轉變。
3 ?農田水利工程中的節水灌溉技術
3.1 ?灌溉渠道防滲漏技術
渠道防滲漏技術指在對農田進行水利灌溉時,水資源在渠道流動的過程中防止出現滲漏的一項技術。具體的操作流程是在鋪設灌溉水管或者渠道時,用混凝土或者石塊,使用瀝青護面的方法改進渠道,避免滲漏。以往的灌溉技術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容易造成大量的水資源浪費,而灌溉渠道防滲漏技術能夠根據農田水利工程的實際情況,進行精確的調整,進而避免出現水資源浪費的不良現象。灌溉渠道防滲漏技術需要用到多種防滲材料,如石頭襯砌和塑料薄膜等。在以往的農田水利工程的灌溉過程中,人工挖掘是較為常用的一種方式,但是傳統灌溉技術造成的水資源滲漏,導致了灌溉成本迅速增加,進而增加了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的難度。在灌溉渠道防滲漏技術當中,必須嚴格施工并進行定期的維護,才能確保防滲漏的有效性。
3.2 ?微灌技術
微灌技術能夠避免出現傳統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所導致的水資源大量浪費現象,是一種能夠嚴格把控水量的灌溉技術。微灌技術具有灌溉時間長且灌溉用水量少的優點,不僅提高了水資源的利用率,還能夠得到極佳的灌溉效果。微灌技術,包括脈沖灌溉、滴灌技術和括微噴霧等,具體分為2大類,即地下灌溉和地面灌溉,除此之外,按照灌溉技術所用設備儀器的類型進行分類的話,可分為重力微灌和常壓微灌2種。其中大部分的微灌技術都是地下灌溉,即通過鋪設輸水管道,將水輸送至農田水利工程當中,在較為微小額孔徑下對農田進行灌溉。微灌技術的噴頭口徑極小,需要借助一定的輔助條件才能順利進行灌溉,例如小管涌流和滲灌、滴灌等。
3.3 ?輸水節水技術
當前,在我國大部分農村地區,依然應用溝渠漫灌灌溉方式,而這種方式不僅無法保證所有農作物獲得生長所需的水資源,同時還容易導致水資源嚴重浪費。采用輸水節水技術可以有效避免水資源浪費的情況,提升灌溉用水利用效率。目前較為常用的輸水節水技術包括以下兩種方式。第一,管道輸送,將地渠上安裝灌溉管道,通過管道完成輸水工作,在輸水中可以降低水分蒸發率,但是這一方式對管道安裝質量要求較高。第二,渠道防滲,該方式主要是利用建筑材料對輸水溝渠進行科學處理,包括混凝土預制板、漿砌石塊以及干砌石塊等,能夠有效防止水資源流失。
3.4 ?噴灌技術
噴灌技術幾乎適用于所有的農作物灌溉,因此在農田水利工程的灌溉技術中,最為常用的就是噴灌技術。噴灌技術與灌溉渠道防滲漏技術一樣,需要用到一些輔助工具,例如動力機。噴灌技術的應用原理與微灌技術有相似部分,就是鋪設輸水管道,將水輸送至農田,利用壓水泵或者是動力機將水資源壓出,均勻的噴灑至農作物上,但是與微灌技術不同的是,噴灌技術的噴頭稍大,不需經過小管涌流和滲灌、滴灌等途徑。噴灌技術具有較好的節水效果,并且噴水速度較為均勻,能夠有效避免土壤板結導致的農作物壞死現象。
3.5 ?行走式灌溉技術
將噴灌設備裝載于農用的動力機械工具上,在動力機械行走過程中實現農田的移動式灌溉即為行走式噴灌技術,該項技術是水資源稀缺的農村較為常用的一種灌溉手段。行走式灌溉技術操作起來較為簡單便捷,不需要其他的輔助工具,且能夠有效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農戶利用拖拉機便可以實現灌溉,這就降低了農田灌溉的成本,提高了人工灌溉的效率和質量。
4 ?農田水利工程節水灌溉技術應用優化措施
4.1 ?立足灌溉需要,完善基礎設施
對農田水利節水灌溉而言,基礎設施建設居于非常重要的位置,對此,需要從以下三點采取好措施,首先,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我國幅員遼闊,各地區的農業生產條件有著很大的差別,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自然也有所不同。以蘇南為例,年降水量雖然在1000㎜以上,但同樣存在階段性干旱的問題,且灌區面積普遍偏小,基礎設施建設要結合蘇南的農田乃至自然氣候特點;其次,服務節水灌溉。從宏觀層面而言,節水灌溉工程同樣屬于農田水利基礎設施的一部分,而從節水灌溉的角度來看,基礎設施要圍繞地方節水灌溉的實際需要開展,重點加強渠道、管道等建設;最后,注重基礎設施建設的系統性。農田水利節水灌溉是一項必須長期堅持的工作,基礎設施建設不僅要立足當下,更要著眼長遠,為后續的改造、升級預留空間,且在建設中要重視基礎設施建設的整體性與配套性,深入推進渠道工程、電力工程、道路工程等的建設,保障節水灌溉的有效實施。
4.2 ?加大資金投入,提升灌溉技術
當前,隨著節水灌溉普及程度的不斷提高,灌溉技術也日益多樣,如噴灌、滴灌、微灌、膜下灌溉等,不僅提升了水資源的利用效率,也取得了更好的灌溉效果。當然,受各種因素的影響,現階段節水灌溉中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而提升灌溉技術則是有效克服此類問題的根本舉措,因而,必須加大節水灌溉的資金投入力度,促進灌溉技術的轉型升級,其中,節水灌溉技術的自動化、智能化改造居于至關重要的地位。蘇南地區作為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需要在節水灌溉技術的應用中走在全國前列,將衛星定位技術、計算機控制技術等應用到節水灌溉中。具體而言,通過衛星來實時監控農作物的生長態勢,將農作物生長的相關數據發送到信息系統中,從生長數據與標準數據的對比中得出農作物所需的灌溉量,以此控制澆灌系統,進行定量澆灌,從而更好地實現節水灌溉的目標。灌溉技術的升級涉及到多個方面的支出,如設備更新、人員培訓,因而,必須加大資金的投入力度,確保灌溉技術升級得以普及。
5 ?結語
總的來說,農田水利工程灌溉中節水措施的應用是十分關鍵的。應該從科學的角度入手,對于節水措施應用的作用和價值進行正確認知,引入科學的工作路徑和機制,做好管理和落實,真正的讓節水措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和價值,更好的服務于農業生產。
參考文獻:
[1] 陳建國.節水措施在農田水利灌溉中的應用探析[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7(22):105~106.
[2] 趙愛林.淺談農田水利工程節水灌溉中的問題以及相關措施[J].工程建設與設計,2018(16):125~126.
[3] 張磊.農田水利工程灌溉中節水措施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農業與技術,2016(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