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



摘 ? ?要:90年代道路橋梁建設,目前基本進入了維修期,本文只是探討橋梁碳纖維布加固施工中注意的問題及處理措施,僅供參考。
關鍵詞:碳纖維布;粘貼;浸漬膠
1 ?引言
新沂河大橋緊靠沭陽縣城西北、老 205國道天津北路段上。由于經濟不斷發展,車流量和客流量大大增加, 原橋面已遠遠不能滿足交通量需要,拓寬橋梁采用預應力簡支梁、雙柱式墩臺結構,全橋共 39 個孔,全長 1259.2m,橋面寬度為 14+2×0.50 m。現在,新沂河大橋復線橋已成為主橋, 東側原沂河大橋作為文物橋僅供非機動車和行人通行。
2 ?裂縫修補
對橋梁、護欄裂縫主要采用修補的方式進行處理,以保證橋梁的耐久性,裂縫修補主要分為裂縫封閉和裂縫灌注兩種方式,根據裂縫的寬度不同將采用相對應的施工方案。本次檢測中,橋墩蓋梁、立柱的裂縫較多,應根據裂縫縫寬對其進行封閉、灌縫處理,對裂縫寬度<0.15mm,采用表面封閉法處理,對裂縫寬度≥0.15mm,采用壓力灌注法進行灌縫處理,并對裂縫寬度超限(大于 0.15mm)的裂縫先進行灌縫處理,然后采用粘貼纖維布以增加結構承載能力和耐久性;為提高立柱的承載能力和耐久性,立柱表面粘貼纖維布。
3 ?立柱粘貼碳纖維施工方法
3.1 ?基面處理及修補
(1)用砂輪清除、打磨砼表面浮漿等,表面處理完畢后,將砼表面吹干凈,表面干燥的程度。(2)先用鋼絲刷將表面松散浮渣刷去,然后用壓縮空氣除去粉塵;(3)表面清洗干凈,但必須保證其充分干燥后才能進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3.2 ?施工步驟
(1)混凝土表面的處理。(2)涂底膠(3)修整找平層。(4)涂刷浸漬樹脂(粘貼主膠)。(5)粘貼碳纖維布。(6)表面防護(罩面膠)。(7)成品保護。
在粘貼碳纖維布表面膠尚未固化前應采取必要的保護措施,同時避免接觸水,確保粘貼碳纖維布的質量。
4 ?問題分析
但是在碳纖維布施工過程中,我們也發現了一些問題,按照正常的施工工藝,立柱粘貼完成的成品,待表面防護完成30min后,出現鼓包現象。
經現場查看,95%以上鼓包中為膠體,只有不到5%為空鼓,通過現場觀看施工人員具體施工過程:(1)3月23日下午,打磨好的立柱用空壓機吹凈,表面充分干燥后用滾筒刷涂刷底膠,底膠涂刷均勻,無漏涂現象,底膠用量約0.3kg/m2;(2)3月24日上午9:00,待底膠固化后,按照由上到下順序,涂刷浸漬膠,滾筒刷豎向涂刷,用量約0.3kg/m2,浸漬膠涂刷完畢后,施工人員用齒板將表面刮平,然后粘貼碳纖維布,上下層搭接約1cm,一邊粘貼碳纖維布,一邊用齒板按照不同方向刮平,橫向搭接長度20cm,待每一片碳纖維布施工結束后,在其表面涂抹一層浸漬樹脂,用量約0.3kg/m2,自然風干,整個過程持續5min;(3)到9:30,表面開始出現鼓包現象,鼓包中基本都是膠體,影響外觀質量。
經過現場分析確定可能是以下幾個方面存在問題:(1)施工溫度較低,只有8℃;(2)浸漬膠涂刷不均勻,且第一層用量較小;(3)碳纖維布上下層不需搭接;(4)碳纖維布粘貼過程中,按照碳布粘貼方向刮平,不能反方向或上下刮平。
按照上述問題分析,我們重新粘貼碳纖維布,具體過程如下:(1)底膠固化后,選在下午13:00氣溫較高時施工,氣溫為13℃,涂刷浸漬膠,用滾筒刷先水平方向涂刷,在豎直方向涂刷,保證涂刷均勻,浸漬膠用量0.4kg/m2;(2)第一層浸漬膠涂刷完畢后,無需刮平,緊接者粘貼碳纖維布,上下層無需搭接,碳纖維布粘貼過程中,按照碳布粘貼方向刮平,不能漏刮;(3)待每一片碳纖維布施工結束后,在其表面涂抹一層浸漬樹脂,用量約0.3kg/m2。
13:15結束,整個過程持續約10min。
13:45表面無鼓包現象。
15:45表面無明顯鼓包現象,只有一個點有輕微的鼓包,用齒板輕壓后消失。
3月25日檢查沒有鼓包,滿足規范要求。
5 ?結論
(1)現場施工最好在高溫環境下進行;(2)在立柱施工過程中上下層碳纖維布無需搭接;(3)第一層浸漬膠用量要達到0.4kg/m2,且涂刷要均勻;(4)粘貼碳纖維布過程中齒板按照按碳布粘貼方向刮平,不能漏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