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從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制度體系的高度,對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作出了制度性安排,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對執政黨建設規律的深刻認識,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對實現執政使命的戰略考量。
執政的中國共產黨應該是一個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這個黨?問題看似簡單,但是解決起來其實并不容易。蘇聯共產黨探索了70多年也未能解決好這個問題,最后喪失了執政地位。同時,20世紀90年代世界上其他一些長期執政的大黨、老黨紛紛下臺,也給中國共產黨以深刻的警醒。這些黨執政失敗的原因非常復雜,不能簡單地歸結于某一個方面,但最根本的一條,恐怕還是因為缺乏執政能力,在時代劇變之下不能滿足人民的需求。因而,黨要保持長期執政地位,就必須順應時代的變化和歷史方位的變化,不斷提高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推動和保持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滿足人民不斷增長的需求。
正是基于這樣一個重大判斷,中國共產黨開始高度重視強化執政意識,著力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能力。1992年黨的十四大提出,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就要“努力提高黨的執政水平和領導水平”。1994年9月,黨的十四屆四中全會通過的《關于加強黨的建設的幾個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要求,黨的高級干部必須努力成為善于治黨治國的政治家,應該“具有較強的領導能力,講究領導藝術,審時度勢,駕馭全局,善于協調各方面的力量”。在總結多年探索和認識的基礎上,2002年11月,黨的十六大從關系黨的執政地位的高度,鄭重向全黨提出加強執政能力建設的重大命題和重大戰略任務。2004年9月,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還專門就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問題進行研究,審議通過《關于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鮮明提出了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的重要思想,明確了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總體目標、主要任務以及工作部署。這標志著中國共產黨關于執政能力建設理論認識已基本成熟。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全面從嚴管黨治黨基礎上,適應國家治理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放眼世界,總攬全局,運籌帷幄,直面問題,進行重大制度安排與頂層設計,推進各領域體制機制改革創新,不斷提高治國理政水平,全面推進黨、國家、社會各方面事務治理制度化、規范化、法治化,加快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國家長治久安奠定堅實的制度基礎。同時,黨中央提出“加強黨的長期執政能力建設”新命題,與以往“執政能力建設”提法相比,雖然僅差兩個字,但內涵豐富、意蘊深刻,標志著黨對新時代黨的歷史方位轉變的認識更加明晰,對長期執政條件下面臨風險的考驗把握更加科學,彰顯了黨對新時代黨的執政規律和自身建設規律的認識水平達到新的高度。
眾所周知,一個執政黨能否贏得人民認可,最終還是要看國家治理成效好壞。一個政黨即使上臺執政,如果治理能力匱乏、治理效能低下,社會就不可能持續發展進步,國內必然問題叢生、社會動蕩不安、內部沖突頻繁,其結果當然是失去人民的支持而黯然下臺。與當今世界包括西方國家在內的很多國家治理狀況相比,中國經歷了40年的持續快速發展,取得的成就舉世矚目、世界公認。可以說,中國的成功主要歸功于中國共產黨的高超的領導能力和有效治理水平。
《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
2004年9月,中共十六屆四中全會針對世情國情黨情的深刻變化,著重研究了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若干重大問題。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 (以下簡稱《決定》)。《決定》深刻闡述了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全面總結了半個多世紀以來黨執政的主要經驗,明確提出了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指導思想、總體目標和主要任務,是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重要綱領。
《決定》從認識和把握執政規律的角度,總結和闡明了黨執政的主要經驗,提出了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總體目標,這就是通過全黨共同努力,使黨始終成為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執政黨,成為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的執政黨,成為求真務實、開拓創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潔的執政黨,歸根到底成為始終做到“三個代表”、永遠保持先進性、經得住各種風浪考驗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社會和諧、人民幸福。這一總體目標是從我們黨為誰執政的角度,從我們黨怎樣執政、靠什么執政的角度,從我們黨要始終保持先進性、堅定性、純潔性的角度所作出的精辟概括,指明了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奮斗方向。
這個《決定》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第一個關于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綱領性文件,是新世紀新階段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行動指南,是中國共產黨更加成熟和堅強的重要標志。

對于中國共產黨來說,長期執政既要政治過硬、組織堅強,也要能力過硬、本領高強。只有執政本領高強,黨才能立于不敗之地。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正是從鞏固黨的執政地位高度,從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制度體系的要求出發,從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戰略考量,為如何健全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明確了重點、指明了方向。
完善發展黨內民主和實行正確集中的相關制度。民主集中制是黨的根本組織原則,是黨內政治生活正常開展的重要制度保障。全面貫徹黨的組織制度、領導制度、決策制度,嚴格落實黨的代表大會制度、黨內選舉制度、維護黨員民主權利制度、黨內生活和黨內監督制度;堅持集體領導制度,任何組織和個人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允許以任何理由違反這項制度,凡屬重大問題,要按照集體領導、民主集中、個別醞釀、會議決定的原則;完善發展黨內民主各項制度,黨內決策、執行、監督等工作必須執行黨章黨規確定的民主原則和程序;建立健全充分反映黨員和黨組織意愿的黨內民主制度,尊重黨員主體地位、保障黨員民主權利;完善黨的代表大會制度,落實黨代表大會代表任期制;健全黨內情況通報、情況反映制度,暢通黨員表達意見渠道。
健全決策科學、執行堅決、監督有力的制度。科學民主依法決策是決策機制和程序的核心內容。完善先調研后決策的重要決策調研論證制度,以及領導、專家、群眾相結合的決策機制,群眾參與、決策論證等具體制度;完善決策風險評估機制,堅持“應評盡評、綜合評估、風險可控”,從源頭上預防矛盾和糾紛的發生。強化決策的執行、評估、監督,完善黨委會(黨組)議事規則和決策程序,健全常委會向全委會定期報告并接受監督制度,探索建立上級黨組織在作出同下級組織有關重要決策前征求下級組織意見的制度。健全決策執行制度,切實提高決策執行效力和落實效果;健全決策評估論證機制,進行充分論證和評估;完善決策督查和反饋機制,加強決策執行的跟蹤;完善重大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制度及責任倒查機制。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三個區分開來”
2016年1月18日,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指出,要把干部在推進改革中因缺乏經驗、先行先試出現的失誤和錯誤,同明知故犯的違紀違法行為區分開來;把上級尚無明確限制的探索性試驗中的失誤和錯誤,同上級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違紀違法行為區分開來;把為推動發展的無意過失,同為謀取私利的違紀違法行為區分開來,保護那些作風正派又敢作敢為、銳意進取的干部,最大限度調動廣大干部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激勵他們更好帶領群眾干事創業,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斷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局面。
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三個區分開來”對一些干部在全面從嚴治黨過程中遇到的疑問給出了總的回答,是面對新形勢下全面從嚴治黨的新挑戰提出來的,目的是為了最大限度調動廣大干部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激勵他們更好帶領群眾干事創業。
改進和完善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完善地方黨委、黨組、黨的工作機關實施黨的領導的體制機制,強化黨的組織在同級組織中的領導地位,理順黨的組織同其他組織的關系,加強黨對全局重大工作的全面領導;建立健全國有企業黨委(黨組)和農村、事業單位、街道社區等的基層黨組織發揮領導作用的制度規定;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的要求載入政協、民主黨派、工商聯、人民團體、國有企業、高等學校、有關社會組織等的章程,健全黨對這些組織實施領導的制度規定,確保其始終在黨的領導下積極主動、獨立負責、協調一致地開展工作。增強各級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力,完善強化各級各類黨組織政治屬性和政治功能的相關制度,持續整頓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優化組織設置和活動方式創新,擴大基層黨的組織覆蓋和工作覆蓋;積極實施黨支部工作條例,堅持和完善“三會一課”、民主評議黨員、主題黨日等基本制度,推進支部標準化規范化建設;建立健全黨委(黨組)及其成員履職考核制度,完善工作保障制度,推動各級黨組織更好發揮作用。
完善擔當作為的激勵機制。完善擔當作為的激勵機制,是健全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制度的內在要求。這就需要在實踐中建立健全崇尚實干、帶動擔當、加油鼓勁的正向激勵體系;樹立重實干重實績的用人導向,完善干部考察識別、選拔任用配套制度,建立能上能下的選人用人機制,推動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導向和從政環境;完善考核評價機制,改進考核方式方法,強化考核結果分析運用,加強考核結果反饋,構建完整的干部考核工作制度體系,發揮干部考核評價的激勵鞭策作用;建立健全容錯糾錯機制,對該容的大膽容錯,不該容的堅決不容,切實為敢于擔當的干部撐腰鼓勁;完善和落實談心談話制度,健全干部待遇激勵保障制度體系,完善政治上激勵、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心理上關懷的各項制度,增強干部的榮譽感、歸屬感、獲得感。
建立健全增強執政本領的制度。黨和國家事業越發展,對領導干部的能力要求必然越高。因而,必須按照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干部隊伍的要求,建立源頭培養、跟蹤培養、全程培養的素質培養體系,健全需求調研、組織調訓、教學組織管理、考核評價、質量評估、督查等制度,加強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中心內容的理論教育,抓好黨性教育、專業能力培訓、知識培訓,引導廣大干部全面增強執政本領;建立健全干部實踐鍛煉激勵保障機制,創新干部交流輪崗機制,注重在基層一線和困難艱苦地區培養鍛煉干部,對有潛力的優秀年輕干部要放到吃勁崗位、重要崗位經受磨煉,引導廣大干部在實踐中經風雨、見世面、壯筋骨、長才干;完善干部到重大斗爭一線經受歷練的制度措施,引導干部強弱項、補短板,學真本領,練真功夫,真正做到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亮劍,在矛盾沖突面前敢于迎難而上,在危機困難面前敢于挺身而出,在歪風邪氣面前敢于堅決斗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