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凡

立春已過,萬物復蘇,走進全南,萬畝沃野田疇生機勃勃。大棚林立的扶貧基地里,各色蔬菜長勢喜人,戴著口罩務工的貧困戶正熟練地分菜、凈菜、過磅、裝筐,一派忙碌景象。
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脫貧攻堅。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全南縣堅持抗“疫”與脫貧攻堅同步推進,既群防群控打響疫情防控阻擊戰,又群策群力推進脫貧攻堅全面收官戰,不斷提升群眾安全感、幸福感。
從“戰貧”到“戰疫”
“目前生活上還缺什么嗎?現在疫情還沒解除,一定要待在家中不串門、勤洗手、常通風、不聚餐,有什么需要就和我們說……”每到一戶貧困戶家,全南縣社逕鄉塔下村駐村第一書記邱禮慶都會仔細地叮囑一番,同樣的話語一天要重復近百次。
從“扶貧戰場”到“抗疫戰場”,連日來,全南鄉村處處可見幫扶干部的身影。為集中力量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該縣充分發揮幫扶干部熟悉群眾特別是貧困群眾生產生活狀況的優勢和作用,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員全部下沉一線,有序參與疫情監測、排查、宣傳、預警、防控等工作,發放口罩、84消毒液、酒精、噴壺等防疫物資,解決貧困群眾的物資難題,助力鄉村“防疫網”織得更牢更密。
“線上扶貧”傳遞戰“疫”溫情。該縣2300余名幫扶干部通過電話、短信、微信等有效方式,連線結對幫扶的貧困戶,向貧困戶宣傳疫情防控知識和相關政策,及時與貧困戶共同商討發展計劃,研究年度幫扶措施,鼓勵他們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抓好產業發展和春耕生產。同時,詳細了解貧困戶當前在生產生活、產業發展、農產品銷售、返崗就業等方面遇到的問題,目前已梳理問題和困難217件,及時解決176件。
“滯銷”喜變“直銷”
“我種的一畝地包菜,再不賣出去,錢就要打水漂啦!”“我家還有100多只雞沒來得及賣,再養下去就要虧本了,這可怎么辦?”……近日,正在抗“疫”一線的南逕鎮駐村第一書記們不約而同接到了貧困戶打來的電話。
打電話、找買家,對癥下藥解難題,幫扶干部立即行動起來,通過電話聯系、微信群、朋友圈等線上方式,很快將貧困戶因疫情滯銷的農產品銷售一空。“太感謝了,解決了我們的大難題!”該鎮馬古塘村貧困戶譚子清在接過駐村第一書記劉恒榮送來的幫助賣雞錢款時激動地說道。
幫助貧困戶銷售滯銷農產品,是全南幫扶干部在疫情防控期問為貧困戶解決實際困難的一個縮影。為讓貧困戶的“菜園子”直通市民的“菜籃子”,該縣以消費扶貧為抓手,通過電商網點、微信群等平臺,協助貧困群眾發布農副產品銷售信息,解決貧困群眾農副產品的銷售難題。推廣“農超對接”模式,建立了由農產品生產大戶和縣內各大超市企業負責人等100余人組成的產銷對接群,在群內及時發布蔬菜等主要農產品供求信息,引導蔬菜種植戶、經營者合理安排生產,幫助種養殖戶打開銷售渠道,變“滯銷”為“直銷”,有效解決特殊環境下貧困戶持續穩定增收難題。
就業扶貧“齊步走”
日前,全南縣合隆制衣公司的扶貧車間復工生產,可把家住城廂鎮鎮仔村的貧困戶黃彩平高興壞了。“再不上班,我可要坐吃山空了。”她笑著說,“家門口上班,進出都要消毒、戴口罩,比去外地打工安全很多,收入也不錯。”
由于受疫情影響,企業、工廠復工延期,該縣扶貧辦會同縣就業部門積極采取向外出務工人員發放告知書、加強與外地復工點溝通集中返程時間、開通縣內用工線上招聘等方式,及時宣傳企業招工政策,線上線下發布崗位6000余個,讓貧困群眾不出家門就能了解就業信息,篩選工作崗位,推進就業扶貧。
同時,針對一時無法找到就業渠道的貧困群眾,該縣以疫情防治為切入點,積極安排貧困農戶參加村級小型公益事業建設,增設防疫消殺、巡查值守、宣傳疏導等臨時公益性崗位,繼續發揮保潔、綠化、防火、護路、護河等已有公益崗位作用,讓貧困群眾就地就近就業,增加短期務工收入。
截至目前,該縣通過“一企一策”幫助企業復工復產,已有700余名在縣內企業務工的貧困勞動力實現返崗就業,計劃增設130余個公益性崗位,有效拓寬貧困群眾增收渠道。
作者簡介:王一凡,央廣網記者。
責任編輯:邵猷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