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展農村特色產業是一個普遍話題,幾乎村村都在提。但真正有“特色”的鄉村其實并不普遍,產業同質化嚴重問題是很多農村在產業結構調整工作中解不開的結。
你聽說過茅菜嗎?你聽說過黃精嗎?你見過高山森林里滿山跑的豬嗎?你見過森林里野豬和家豬愉快地玩耍嗎?
宜黃縣有一個特殊的鄉鎮,叫神崗鄉。其特殊的自然資源和農副產品成為一道誘人的風景。
神崗鄉境內高山眾多,海拔千米之上的山峰共有18座,其中撫州市第一高山、海拔1761米的軍峰山主峰就在神崗鄉;而雄偉壯觀的魚牙嶂海拔1467米,是宜黃縣第二高峰。神崗鄉更是省級華南虎自然保護區核心地帶。
獨特的生態環境造就了神崗鄉豐富的農副產品資源。據神崗鄉黨委書記王小青介紹,神崗鄉除了有水稻制種、優質大米、稻魚、蜜桔、食用菌、有機茶葉、竹筍、湖鴨、蘑芋、蘆筍、白蓮、煙葉、土雞、豆腐乳等常規農副產品外,還有野生百合、跑山豬、黃精、茅菜等稀有的特色產業。
而這些產業的形成,與脫貧攻堅和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的扎實開展密切相關。
貧困戶的困難事就是扶貧干部的“家事”
2月24日上午10時許,縣委宣傳部駐神崗鄉堯坊村第一書記程孝平帶著隊員楊羚尉來到宜黃縣行政服務中心。行政中心門口排起了兩條長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進入行政服務中心辦事的群眾要在門前廣場上排隊等候,查驗身份證件、測量體溫后才能進入,排隊的人與人之問要保持一米以上的距離。
程孝平是來幫堯坊村貧困戶鄧文生補辦殘疾證的。鄧文生不慎遺失殘疾證急需補辦,因他肢體殘疾,聽力又有障礙,所以就來替他辦證。
程孝平從排隊到辦完證出來花了一個多小時,期間由于鄧文生的照片尺寸規格較小、且補辦證明的材料也不全,程孝平就自掏腰包給鄧文生擴印了照片,并通過組織關系承諾先辦證后補材料的方式解決了問題。
記者隨程孝平等人來到神崗鄉政府。神崗鄉黨委書記王小青的辦公室里坐著幾位前來求助的桔農。受疫情影響,神崗鄉大量蜜桔滯銷,王小青正在打電話幫助桔農銷售蜜桔。王小青告訴記者,神崗鄉有龐大的蜜桔產業規模,往年春節期間,很多經銷商會來神崗鄉大批量收購蜜桔,價格每公斤在2 4元之間。今年受疫情影響,神崗鄉還有200余萬斤蜜桔滯銷,偶有經銷商來收購蜜桔,價格每公斤只有0.2元,桔農苦不堪言,政府通過一系列渠道幫助桔農銷售蜜桔。當日,宜黃縣扶貧開發領導小組下發了《關于開展愛心購買貧困戶滯銷農產品活動的通知》。隨即,王小青讓程孝平帶記者找宜黃縣稅務局駐神崗鄉神崗村第一書記陳志東了解情況。
在神崗村貧困戶陳繼興家中,記者看到陳志東正帶領幾位村干部在幫陳繼興打包蜜桔。陳志東告訴記者,他們優先幫助的對象是貧困戶,當日,陳志東通過宜黃縣稅務系統的運作,成功幫助神崗村5位貧困戶以每公斤1元的價格銷售蜜桔1.3萬斤。
截止目前,神崗鄉貧困戶滯銷的10萬斤蜜桔已經基本售完。宜黃縣政府還對低價銷售蜜桔的桔農進行了每公斤0.2元的財政補貼。
感恩奮進教育助力神崗脫貧攻堅
在堯坊村委會辦公室墻上,掛著該村《精準扶貧干部結對幫扶貧困戶一覽表》。記者發現,全村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22戶48人,其中主要致貧原因有9戶24人為“自身發展動力不足”,人數占比50%。據程孝平介紹,“自身發展動力不足”的貧困人員普遍是由于缺文化、缺技術,而深陷貧困狀況。
堯坊村是“全省百家新時代文明實踐示范站”之一,由宜黃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高志堅掛點。在高志堅的精心策劃指導下,該村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為徹底扭轉貧困人員的思想觀念,神崗鄉適時依托堯坊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示范站的輻射帶動作用,有效地將該鄉的脫貧攻堅工作與“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緊密結合,在通過各種途徑培養貧困人員的致富技能,提高貧困人員綜合素養的基礎上,扎實開展“感恩奮進”主題教育活動。一是采取“先進帶后進”措施,定期組織已經脫貧的人員到本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宣講自己的脫貧故事,以自己的實際經歷和經驗來帶動“自身發展動力不足”的貧困人員樹立脫貧信念,激發自力更生的脫貧斗志。二是定期邀請神崗鄉2位參加過抗美援朝的老戰士到本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講述從軍時的艱辛歷程以及我國幾十年來所發生的翻天覆地的發展變化,教育貧困人員要珍惜國家的扶貧政策,對國家應心存感恩,聽黨話、跟黨走,脫貧致富,不拖本村經濟發展的后腿,為家鄉建設添磚加瓦。
據神崗鄉黨委書記王小青介紹,該鄉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200戶533人,通過扎實采取各項脫貧措施,在“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助力下,已有189戶516人脫貧,現全鄉未脫貧只剩11戶共17人,2020年能完成全部脫貧目標。
豐富的生態資源帶動產業扶貧
在神崗鄉,常常會聽到神崗人自豪地說,神崗很神奇,別人有的,神崗都有;別人沒有的,神崗也有。
神崗鄉特色農產品非常豐富,除水稻制種、優質大米、稻魚、蜜桔、食用菌、有機茶葉、竹筍、湖鴨、蘑芋、蘆筍、白蓮、煙葉、土雞、豆腐乳等常規農副產品外,還有野生百合、跑山豬、黃精、茅菜等罕見的“神崗四寶”。
神崗茅菜是一種野生草本植物,形似韭菜,有特殊香味,營養價值高,生長在海拔800米的軍峰山下第一村豐家山。茅菜種植在豐家山有100多年歷史,豐家山海拔高、晝夜溫差大,種植的茅菜甘甜可口。如茅菜在其他地方種植,則莖葉有粗糙感,且帶有苦味。豐家山也僅有20畝地適合種植茅菜,因此稀少而珍貴。
神崗黃精是一種具有滋陰益腎補氣安神作用的中藥材,因其可以作為藥食同源的食材,經九蒸九曬后味甜香糯,效果明顯,現已形成仿野生種植、加工、銷售為一體的黃精產業。
百合渾身都是寶,其食用和藥用歷史悠久,500多年前就已進貢朝廷。神崗百合粉現已實現公司化運作,并在堯坊村建立了加工百合粉的“扶貧車間”。
神崗生態跑山豬養殖基地始建于2007年,坐落在神崗鄉大山口村,遠離居民區。數百頭豬在自然森林里放養,甚為壯觀。跑山豬放養周期為12個月以上,因長時問在野外鍛煉,肉色鮮紅,大理石紋明顯,肉香濃郁有嚼勁,上市后受到眾多消費者青睞。據神崗鄉軍峰野牧生豬養豬專業合作社法人代表陳倔強介紹,山中放養的家豬經常引來野豬一塊覓食,家豬和野豬還會交配繁殖,是神崗一道奇特的風景。
豐富的特色農產品在神崗鄉脫貧攻堅戰中起到積極的推進作用。神崗鄉黨委書記王小青告訴記者,該鄉所有貧困戶均列入產業扶貧計劃,參與到特色農副產品的種養、加工和銷售中來。該鄉2019年白蓮種植面積1000畝,百合種植面積800畝,食用菌300畝,有機茶種植面積近3000畝,煙葉面積300畝,蜜桔年產量高達6000萬斤。野生百合、跑山豬、黃精、茅菜等罕見的“神崗四寶”更成為神崗土特產亮眼的名片。通過產業扶貧,2019年貧困戶人均純收入增收1852元。
作者簡介:許永福,信息日報。
責任編輯:朱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