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寧
(中鐵建海南投資有限公司,海南 陵水 572400)
山區地質環境復雜,長大隧道施工難度較大,提供的施工區域較為狹窄,存在大量的平行交叉作業,在此背景下必須全面確保施工安全[1]。工程事故易發生于各施工環節,諸如開挖、爆破、襯砌等。因此,立足于山區高速公路隧道工程,圍繞其中的安全管理措施展開探討極具必要性。
靈河高速公路LJ6標段K28+700~K34+500,總長度5.8 km,設計車速80 km/h。經勘察得知,本標段共含3座隧道,高墩高度57 m,路基施工環節采取的是開挖方式。以K28+700~K29+150段較為特殊,該處為深挖方段落,最大深度超47 m。
從施工現場環境出發,做出科學的部署,依據進料、堆料等環節作業需求,將施工現場劃分為多個區塊,以公安局驗收標準為指導,確定合適的炸藥庫地址,合理規劃棄碴場,以免對隧址周邊的河流等自然生態造成不良影響。正式施工前,編制安全專項方案,做好超前地質預報作業,在全面掌握地質情況的基礎上,確定合理的鉆爆方案,調節好各工序順序,使各環節施工均有序推進。隧道施工環境較為特殊,對通風、排水、通信等均提出較高要求,因此,應對其采取專項設計,做好技術交底并針對施工人員展開安全培訓。
洞口施工最為基礎,考慮到洞口穩定性要求,需設置邊坡與仰坡,在此基礎上增設天溝等排水設施,有效引導地表水,為隧道施工創設安全的環境[2]。展開分項工程作業前,需要面向基層員工做好技術交底。實際施工中,注重對施工人員的管理,進出洞均要簽字確認,落實交接班制度,安排專員監測現場狀況并將其記錄好。隧道施工環境復雜度高,存在諸多潛在危險,所有進入現場的人員都要佩戴安全防護用品,并確保“五管、三線”符合規范,針對存在的問題積極做出整改。
1)面向施工人員展開培訓與考核,施工之前做好技術交底。
2)爆破施工主要使用到炸藥、導火索等各類器材,針對其采取全面的安全管理措施必不可少,并在現場設置警示標志。
3)挑選具有高度專業水平的爆破人員,需做到持證上崗,輔助人員做好本職工作,不可參與到裝藥、引爆之中,且現場車輛裝運時需調節好車速,不可出現急剎車等情況,否則會因碰撞而引發爆炸等問題。
4)炸藥庫的安全防護工作尤為重要,需設置防爆照明燈,挑選具有較高穩定性的照明線,且要增設安全防盜設置,安排專員定期檢查炸藥庫存與存放效果,針對發放與使用情況做好記錄。
5)正式爆破前,在現場拉設警戒線,在確保無誤后方可爆破。
1)圍巖及支護狀態觀測。結束隧道開挖作業后,需要確定施工區域內的圍巖類別,全面檢驗開挖后的地質情況,諸如構造與產狀、滲水問題等都要得到全面的記錄,引入打分法以便評定工作面實際狀況,將實際情況與原地質資料對比分析[3],若存在較大差異便要將實際情況提交至上級,此環節采取的是相機拍攝的方式,更為直觀地呈現實際情況,開挖作業后需形成掌子面地質素描圖。
2)隧道周邊位移觀測。此環節引入了全站儀設備,在其支持下能夠檢測洞身凈空三維變形情況。從工作原理的角度來看,通過測站觀測各個基準點,明確各自的方向與距離,并基于坐標變換的方法求得所在測站的具體位置情況,以所得的坐標為基準,進一步求得各變形點的坐標,隨后將該數據導入機載程序中,可以獲得具體變形量。基于此方法觀測,所得結果如表1所示。隧道周邊位移觀測也尤為關鍵,不同圍巖狀況下對應的檢測間隔存在差異,V級、Ⅳ級、Ⅲ級、Ⅱ級與I級五類圍巖各自對應的間距分別為10~20、20~30、30~50、100 m與150 m。關于測點的設置,要求各個斷面均為5個。部分區域較為特殊,如斷層破碎帶等,需適當加密觀測點,以便提升檢測結果的可靠性。
表1 隧道周邊收斂、拱頂下沉量測頻率表
注:B為隧道寬度。
3)淺埋地段監控量測。V級圍巖施工環境最為復雜,若隧道埋深在30 m內,可將其視為淺埋隧道,需為之展開地表變形觀測,控制好各斷面位置,彼此縱向間距為10~15 m,較特殊的是洞口處,其必須設置觀測斷面。現代工程中,觀測儀器必不可少,考慮到結果準確性要求,需做好儀器的檢驗工作,在后續觀測過程中將產生的數據記錄完整,為下一階段的施工作業提供指導。
4)錨桿抗拔力檢測。充分考慮隧道施工規范,各組錨桿數量控制在200~300根,并通過拉拔的方式檢驗其質量,各組抽檢數量以3根為宜,一旦有2根出現破壞,便可視為不合格,存在于該斷面的錨桿都要再次安裝。
5)圍巖應力量測。此環節需得到壓力盒與頻率接收儀的支持,二者共同完成量測作業。在埋設作業前,需做好壓力盒標定,在此基礎上將其埋設并讀取初始值,后續階段以既定檢測頻率為準持續性獲得數據,分析得到的壓力盒標定曲線,從而明確具體壓力情況,此部分即指的是圍巖應力值,以此為依據評定圍巖穩定狀況,針對穩定性欠佳的區域采取加強支護措施。
通過上述提及的多種量測方法,可獲得實際施工數據,用于評定圍巖、支護的施工質量,分析其是否具有穩定性,并作為設計方案優化與施工的指導。取得的量測數據需通過動態化的方式做出反饋,具體流程如圖1所示。
圖1 監控量測與信息反饋程序圖
依據本隧道工程的地質情況,由于施工環境較為復雜,因此在全斷面設置探孔時,具體數量以1~3個為宜,各自的孔深控制在30~50 m,并以隧道外輪廓為基準,要求設置的探孔需比該處長1.5~3 m。檢測數據需得到完整記錄,并將其與設計圖紙做對比分析,明確二者的差異程度,富有針對性地展開支護與二襯施工。當數據與設計值存在偏差且超出合理范圍時,需向上級提交變更申請,針對既定的開挖與支護方案做出優化,確保施工現場的穩定性。
1)宏觀預報預測工作的具體內容主要體現在地應力、巖石強度兩個層面,需通過室內試驗的方式明確是否會出現巖爆現象。
2)本工程引入全斷面光面爆破開挖的方式,施工中確定合適的用藥量,最大程度上確保圍巖穩定性,經爆破作業后所得的輪廓應足夠光滑,不可出現應力集中現象。
3)掌子面與周邊圍巖易出現失穩現象,針對其采取超前鉆孔作業,通過高壓注水的方式處理圍巖,適當降低彈性模量,起到控制巖爆的效果。
4)采取合適的支護措施,結束爆破作業后,需及時處理拱部與側壁,通過噴射混凝土的方式使其具有足夠的穩定性,隨后增設錨桿與鋼絲網。施工中注重監測管理,當出現巖爆現象時,需分析支護與巖體狀況,不可出現剝落等問題,當其具有足夠的穩定性后,采取噴錨網修補措施,在此基礎上針對整個隧道補噴混凝土,全面提升穩定性,并確保混凝土噴射厚度達到5 cm。
山區高速公路隧道對技術水平提出較高要求,存在大量的安全隱患,總體上安全問題已得到控制,但局部形勢依然較為嚴峻。對此,本工程從施工現場情況出發,依據行業規范,采取全面的安全管理措施,給隧道施工創設穩定環境,提升企業效益。
[ID:009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