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局重慶公路工程檢測中心有限公司,重慶 400067
近年來,橋梁墩柱發生偏位現象屢見不鮮,一則會造成梁體發生相對移位,造成落梁等重大事故;二則在上部結構重力和車輛荷載作用下,偏位橋墩彎矩大大增加,易造成墩柱環向開裂,甚至斷裂、垮塌[1]。
造成橋墩偏位的原因復雜,例如:施工偏差、棄土或者滑坡造成偏壓、不合理的梁端構造造成梁體滑移帶動橋墩位移、基礎發生沉降等[2]。
某大橋上部結構為3×40m+3×40m+3×40m先簡支后結構連續預應力混凝土T 梁,全橋超高3%。平面位于R=748,A=335 緩和曲線及圓曲線上,縱坡2.64%。
橋臺為重力式,1#(高22m)、2#(高36m)、6#(高40m)、7#(高32m)、8#(高14m)墩采用雙圓柱墩,3#(高51.5m)、4#(高60.5m)、5#(高57.5m)墩采用空心薄壁墩。
由于巡查發現該橋存在墩柱傾斜、伸縮縫拉開等病害,為查明病害并分析其病因,除常規外觀檢查外,還做了如下檢測:
①所有墩柱偏位測量;
②支座位移測量、支座傾角測量;
③伸縮縫間距測量。
對1#~8#墩的縱、橫向垂直度進行了測量,以墩柱地面線為參考點,縱向以向大里程方向、橫向向左側為正,主要測量結果見表1。

表1 墩頂偏位檢測結果 cm

圖1 6#墩縱橫向偏位圖
支座縱向位移發生在雙向盆式橡膠支座位置,其中0#臺支座位移7.0~8.5cm;3#墩小樁號側支座位移11.0~18.0cm、大樁號側10.0~12.0cm;6#墩小樁號側支座位移9.7~10.5cm、大樁號側16.0~18.0cm;9#臺支座位移較小。
全橋支座上調平鋼板均有不同程度的傾斜,角度范圍為-2.45°~+7.15°,其中6#墩大樁號側支座傾斜最為明顯。6#墩大樁號側1#~4#支座上調平鋼板有22~30cm接長。主梁有明顯的后澆混凝土段。
全橋4 條伸縮縫,其中D80 型2 條、D160 型2 條,
(1)14℃氣溫下,D80 型伸縮縫(0#臺、9#臺)間距平均值分別為9.8cm,6.5cm;D160 型伸縮縫(3#墩、6#墩)間距平均值分別為8.5cm,5.6cm。
(2)21℃氣溫下,D80 型伸縮縫(0#臺、9#臺)間距平均值分別為9.4cm,5.8cm;D160 型伸縮縫(3#墩、6#墩)間距平均值分別為8.2cm,5.6cm。
依據上述檢查結果以及理論計算合理判定橋墩偏位的具體原因,推斷可能的強制偏位。
支座、伸縮縫及墩柱偏位測量結果如前所述,假定0#臺伸縮縫初始間距為4.0cm,則依據實測間距推測其拉開距離為5.4~5.8cm。
2-1#與2-2#墩柱實際測量高度不到20m,導致實測偏位值偏小。
綜合檢測結果,推測第一聯主梁向大樁號側移動5.0cm 左右,即1#墩柱強制位移取5.0cm,荷載組合取上部結構恒載+墩柱自重+墩柱強制位移5.0cm[3]。通過計算,墩底最大拉應力為2.7MPa >ftk=2.01MPa 時,此時理論上墩柱底部截面已經開裂,與現場檢查墩底未見裂縫不符。
現假設1#墩柱墩底拉應力等于設計標準值,此時,墩頂的最大強制偏位為4.5cm,墩底最大拉應力為2.0MPa。故1#墩最大強制位移應不超過4.5cm,其余偏位值應為施工誤差造成。
3#墩柱設有四氟滑板支座,如果以墩底拉應力等于設計標準值進行墩柱偏位控制,則反算的墩頂偏位值遠大于實測偏位值,故以墩頂所能產生的最大水平推力進行控制[3],即最大靜摩擦力431 kN。
計算采用荷載組合如下:1.2×恒載+1.4×汽車荷載+支座摩阻力431 kN,計算此時3#墩柱墩頂的偏位值為6.7cm,故推定3#墩頂最大強制偏位為6.7cm。
現場觀測到6#墩大樁號側1#~4#支座上調平鋼板有22~30cm 接長,遺留有鋼管支撐且未發現有錯動痕跡,其地面位置未發現開裂痕跡,故推測6#墩偏位大部分由于施工導致。依據與1#墩相同的方法試算,推測出墩頂最大強制偏位為70mm。
第一聯:主梁向大樁號縱向滑移不超過4.5cm,1#墩柱、2#墩柱及0#臺支座相對滑移均不應超過4.5cm,其余應為施工偏差。
第二聯:(1)4#墩、5#墩縱向偏位方向相反,兩端伸縮縫間距無明顯變化,推斷第二聯主梁并未發生移動,4#、5#墩柱偏位主要由施工誤差導致;(2)3#墩頂最大強制偏位6.7cm,其余應為施工偏差造成;(3)6-1#、6-2#墩柱橫向偏位數值差別較大,由于其橫向有蓋梁和系梁連接,故推斷橫向偏位為施工偏差導致;6#墩縱向偏位也大部分由施工導致,1#、2#墩柱垂直度最小施工偏差為7.76cm、12.84cm。
主要原因:(1)墩柱施工過程中垂直度及支座安裝位置有較大偏差;(2)橋梁縱坡較大且為彎橋,施工時支座上調平鋼板未調平,向大樁號側不同程度傾斜,導致支座反力面發生變化,向小樁號側有水平分力,引起墩柱偏位;(3)固定支座墩1#墩為雙圓柱高墩,縱向水平制動能力相對薄弱。
(1)橋墩偏位檢測和原因分析、量值計算比較復雜,應綜合外觀檢查、橋墩偏位測量、支座位移測量、伸縮縫間距測量等結果,結合檢算進行分析和判斷。
(2)對于彎坡斜高墩梁橋,應合理設置制動墩并保證其足夠的剛度。
(3)對于縱坡較大梁橋,設計和施工時均應注意梁端細部構造,保證支座調平鋼板與支座支撐面垂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