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地域文化我國歷代文化傳承與發展的重要體現,本文通過對天津查氏水西莊地域性文化的深入研究,結合天津市水西公園實際案例,來探討地域文化對于城市更新的影響和推動力。
關鍵詞 地域文化;水西莊;城市公園;景觀設計
緒論
我國著名的私家園林——天津查氏水西莊,不僅是北方文學繁榮的標志,其景觀建筑也為清代私家園林建筑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作為我國地域整體人文生態系統中文化生態的精華,水西莊地域文化在特定的時代氛圍與人文心態的背景下,加之北方地緣和江南風情的交融,使其獨具魅力。受地域文化的影響,水西莊景觀也在方方面面表現出了地處北方的宏偉、壯闊與莊園主人查氏出生源地江南的秀氣、柔美的地域文化特點。
1水西莊的歷史解讀
1.1 水西莊的時代背景與人文生態
水西莊查氏自明萬歷十八年(1590)始由臨川北遷至宛平,五傳至查日乾(1667—1741)遷入天津,以業鹽起家。始祖查瑜就已注重以儒為業,詩禮傳家,查日乾更是教育子弟走科舉仕進之路。世世代代的傳承使查氏家族逐步由最初的津門鹽商大賈向文宦世家方向發展。明代至清初,隨著家族實力不斷增強,查氏家族由賈向儒完美轉變,在科舉、仕宦、學術及文學方面取得輝煌成就,達到了科甲鼎盛、人文薈萃、人才濟濟的輝煌局面。
查為仁在《水西莊》中具體描述了其場景,其詩序日:“天津城西五里有地一區,廣可百畝,三面環抱大河,距孔道半里許,其間榆槐怪柳之蔚郁。暇侍家大小過此,東其水樹之勝,因購為小園。壘石為山,疏王為池,斧白木以為屋,周遭繚以短垣,因地布置,不加丹要,有堂有亭,有樓有臺,有橋有舟。其間咤花裊竹,延榮接姿,歷春綿冬,頗宜筋詠,營筑既成,以在衛河之西也,名日水西莊。”《 五月晦日攬翠軒納涼》一詩“避暑無奇策,開樽水竹間。香清紅藕密,波清白蘋閑。蟬聚生如雨,林深翠似山,石床斜照外,欹枕聽潺潺”。作者通過詩歌方式展現水西莊之美景,使自然山水的形式美升華為詩情畫意的意境美。
1.2 水西莊的選址興建與歷史意義
雍正元年(1723),水西莊開始建造,歷時11年完成,后經三次擴建形成規模。查氏一家善結交、重友誼、輕金錢的好客品質與水西莊的宜人景色,為文人畫士接踵而至到訪水西莊提供條件。故南運河畔水西莊的構筑,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意義。一是水西莊使渴望科名,卻無緣仕途的應征未選之士與在野文人其失志心結得到慰藉,更使其成為心靈棲息地和生活庇護所;二是在官本位傳統社會的大環境下,商人的社會地位較為低下,水西莊查氏由起初經營鹽業,通過科舉途徑最終向官宦之家成功轉變,為世人研究清代科舉制度、社會環境提供參考;三是水西莊查氏與賓朋的詩詞酬唱、書畫創作極大激發了天津文人的詩情才藝,有力促進了地域文學與藝術的發展。且天津查氏水西莊和《紅樓夢》大觀園淵源頗多,是大觀園的重要原型之一,這為中國文學創作提供了現實參考價值[1-2]。
2水西莊地域文化分析
(1)運河文化。《禮記》王制篇曰:“廣谷大川異制,民生其間者異俗”。不同地域范圍影響其文化的特異性。元代中葉至清代末期,海河與南北運河相銜的京杭大運河天津段成為大運河的重要樞紐。大運河的開通和漕運的發展不僅為天津帶來了物產的豐饒和經濟的繁榮,也為南北文化交匯融合做出了重要貢獻,使得人們的心理心態、思想意識、宗教信仰、生活習俗、文學藝術等方面逐步趨同[3]。
(2)鹽商文化。天津地處九河下梢,依托運河文化進而衍生和發展出鹽商文化,水西莊的誕生是鹽商經濟在文化上的集中反映。作為一種消閑型文化,文人雅士率性而為,通過“尋園林之樂,作歌舞之歡,以詩酒為佳興”獲得人性本真的釋放。鹽商文化雖有消遣之意,但卻為后人留下了豐富的地方文獻、學術著作和詩文集,為天津的地域性文化的發展做出貢獻。
(3)退思文化。查氏家族在坐賈和為儒方面均受到案獄打擊。長達十年的牢獄之災使釋放之后的查為仁對未來抱有“前程真似漆”的悲觀態度。因此,同時期建成的水西莊及雅集之舉,具有向世人昭告天下其水西莊主人查為仁的冤屈,及求得心理補償的目的,還具有表現其主人絕意仕進、與世疏離、優游林下的退思、野逸姿態。與查氏主人有著相同心境的文人雅士頗多,重歸江湖之后的查氏網羅如應征未選之士、被迫罷免官職的官員等失意的在野之士,通過放達的生活方式,使自身與失意人士的憤懣抑郁在水西莊共同得到釋放與慰藉[4]。
3地域文化影響下的現代城市公園設計
天津水西公園作為天津市內第一大公園,用地面積約140.57公頃,水域面積42.72公頃,占全園面積的30%,水西公園雖不是在水西莊原址上進行修建,但從設計思路上吸收了水西莊經典的造園手法,把天津的文化底蘊和山石花草、亭臺樓閣進行了巧妙的融合。公園內的水域縱橫不僅營造出江南水鄉清雅雋秀之感,更是為整個城市調節氣候,蓄水含水起到了重要作用,真正地體現了海綿城市的設計理念。園區中的建筑小品布置巧妙,在植物群落的掩映襯托下,疏密有致。整體景觀在設計上依托水西莊借景、對景、障景等古典園林藝術手法,為游人營造出詩情畫意的觀賞空間。
此外,水西公園是天津市首個5G網絡全覆蓋的城市公園,全園監控系統無死角盲區,人臉識別的智能系統等科技元素都在說明水西公園是在遵循地域文化傳承下,同時引領了現代城市公園科技智能的發展趨勢[5]。
參考文獻
[1] 王向榮,林箐.西方現代景觀設計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2002:59.
[2] 馮珺嫻.中國古典園林設計中的意境營造[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
2011,(9):74-77.
[3] 彭一剛.中國古典園林分析[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0:117.
[4] 李建華.水西莊的園林特點及其在天津園林史上的地位[J].天津文史,1997,(8):30.
[5] 劉尚恒,張文琴.天津査氏水西莊研究文錄[M].天津:天津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51.
作者簡介
夏婕(1986-),女,天津;學歷:碩士研究生,講師,現就職單位:天津商業大學藝術學院,研究方向:風景園林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