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女 甘超
摘 要 繼“印象”“又見”系列,“跨界手藝人”王潮歌在河北廊坊為她的“只有”系列再添新作。“只有紅樓夢由多個從紅樓文化中轉譯出來的空間有機組合而成。本文旨在探究如何將傳統文化通過規劃與建筑的形式對參與者投放心靈虛像。
關鍵詞 磁極;紅樓;“意”
1整體初探 規劃篇
芒福德《在城市發展史》中講道,“城市永遠是先有磁極,后有容器的[1]。” 作為國內先鋒文化衍生出的有形之作,“只有紅樓夢”可以說是集“繁華力,視覺力,服務力及宜游力”于一體的聚集型磁極產品了,而現代城市生活中,戲劇這種演藝功能的文化形式也往往具有極大的磁力。
項目占地三十余萬平方米,敘事中軸將整個園區與北側未來感十足的廊坊大劇院有機串聯,東西兩側與已建成的中式風格的蘭亭雅居滲透過渡。相較于傳統的游覽型園區,“只有紅樓夢”打破了常規仿古的規劃手法,更側重營造一種充滿活力的浸入式文化氛圍。
規劃由四個組團組成:戲劇公園——核心劇場區,水街——劇場區外圍,游客中心——北廣場商業區,主題酒店——中軸南界面。各組團各具特色,從文學,戲劇,山水,建筑等多角度打造這一城市磁極。外圈的商業業態將人流引入“只有紅樓夢”,北側由大劇院餐飲區方向,東西側由蘭亭雅居管理出入口,南側由酒店方向,而車流則會被南北兩側巨大的地下停車空間所消化。(圖1)
2整體初探 組團篇
王潮歌曾提到,“意”是中國美學核心的部分,強調一種無邊界的藝術狀態和話不說滿的含蓄表達[2]。那么上述組團是如何去詮釋各自的“意”的呢?
2.1 戲劇公園
規劃打破了中國傳統的院落布局,既像一組建筑群落,又像一組裝置雕塑。靈感之一取自棋盤,“人生如棋,棋如人生”,建筑物像黑白子一樣既邏輯又寫意地散布;靈感之二取自迷宮,廣場是迷宮入口,走進去打開一扇門后又是無數的門,仿佛是人生途中奇幻多變的選擇題,每一次選擇都會進入一個不可思議的場景里。戲劇公園埋下了諸多與紅樓文化有關的伏筆,人們置身其中大概會像中了榮格的心理幻術一般,誤入“紅樓”深處,進入玄妙的集體潛意識吧。
2.2 水街——“水云間”
外銜滿是煙火氣的人間居所蘭亭雅居,內覆“出云雨之上,而不知下之據,望之若屯云焉”的天上幻境,整個規劃位于中間層的“水云間”,如北宋王希孟筆尖的青綠山水,既似不落灰瓦白墻窠臼的清幽仙居,又似縈繞在幻境之外的延綿仙山,彌漫飄渺,是自然的起伏,云水的交融。建筑運用金屬網,鏤空磚,玻璃等材料,也體現了連綿輕盈的特點。水街,顧名思義,尤為突出的設計就是水系與街道的關系,這一設計不僅使得鳥瞰角度有了形意山水,完成了設計初衷,真正站在使用者角度,整個街面也變得更加豐富靈動了。雖然街道并不寬還擠進了一條水系,但事實上,在各種案例中我們發現,擁堵的巷子對人流的吸引力反而高于寬敞的巷子,也就是說,熙攘度越高的街道人氣會越旺。
2.3 游客中心——“云涌閣”
最北側的商業區,是位于城市與“只有紅樓夢”邊界的服務單元,一端需削弱自身姿態呼應云形的廊坊大劇院,一端需敞開懷抱環繞水街最開闊的水面,以此出發點,“以云為形,以閣為意,云卷云舒,重檐疊脊”,帶有自己性格的“云涌閣”應環境而生。北立面是輕質材料建造的漂浮屋頂,維持住了相對完整的界面形態,南立面層層退臺,熱鬧的碼頭氛圍效果翻倍,屋面做出一些起伏撕裂,更添云的輕盈與層次。
2.4 主題酒店——“水映臺”
“臺,持也。言筑土堅高能自勝持也”,“觀四方而高曰臺”,臺,最初也稱眺臺,是指高于地面、供人登高望遠的露臺式建筑。古時的臺主要用于操練點兵和觀賞戲劇之用。在園林建筑中多與樓廊亭榭相結合,供人眺望山林之景色,臺多建在高地或臨水的池邊。以高臺建筑為概念意向,以斗拱元素為造型基礎,以紅樓夢大觀園與榮寧二府的書中布局,轉譯成一種以“只有紅樓夢”規劃中軸為對稱軸的多院落式空間結構,筑高臺以遠望,筑高臺以賞景,筑高臺以抒懷,筑高臺以通天地,營造出了獨特的游居體驗。
3個體實現 建筑篇
作為 “只有紅樓夢”美學最南端的大體量建筑,主題酒店東西總長382.7米,高度23.9米,客房900余間,建筑層數地上五層,地下二層。布局上,首層為底盤基座,且因東西過長從而分設了多個入住登記入口:南側中央為儀式性主入口,東西兩側結合廣場設置了次入口與落客區;功能上,首層為公共區域,包含大堂、庭院、會議區、宴會區、康體區、客房區及部分后勤等,地下一、二層為地下車庫、后勤服務及設備機房等, 二層至五層為酒店客房。
建筑立面結合“高臺”與“斗拱”的中國元素,運用現代的建筑語言層層出挑,形體舒展且富有張力,成為富有昭示性的城市名片。整個立面分為臺基、主體和屋冠三個層次:臺基敦實,形成穩定的實體基座;主體層層遞進,通透簡約,完成斗拱的形制與氣質;屋冠結合出屋面機房以屋架設計收尾,精致提神。建筑中央形成的透空平臺是方案的技術難點也是點睛之筆,大跨部分采用鋼結構空腹桁架,看上去輕盈托舉著上部建筑,登臺北望,戲劇公園群落如夢如幻的美景盡收眼底,憑欄遠眺,用地南邊的城市公園郁層林疊翠的映入眼簾。材料以米白色石材、玻璃、金屬為主,與“只有紅樓夢”的其他組團相互呼應,且具有一種大氣從容,廣納四方的場所精神。(圖2)
4結束語
城市中,當一座建筑物,一條街道,一個公園起不到決定性作用時,集群化效應往往會量變引發質變,即文化也需要被強化。某種程度上,“只有紅樓夢”作為藝術品的不可復制性,未來還會在城市風貌,環境符號,節慶活動等諸多方面發力。
參考文獻
[1] 羅璇.特色商業街區之文化活化[J].技術要點,2012,(41):21.
[2] 王潮歌,馬曉君.朱小地兩個作品中的“中國意”[J].建筑創作,2017,199(6):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