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鵬
摘 要 本文以太原市臥虎山快速路建設工程2*100m鋼箱梁T構轉體中墩施工中遇到的鋼筋、預應力筋以及外包鋼板相互交叉影響施工的難題為課題進行研究,總結出一套成熟的鋼箱梁T構轉體中墩施工技術,具體為中墩分段施工,降低施工難度;預埋鋼板與法蘭整體安裝方式解決了高精度安裝的問題;采用中墩箍筋與外包鋼板一起分節段吊裝的方法,解決了外包鋼板剪力釘與中墩墩身箍筋沖突的問題;外包鋼板分節段拼裝,并在鋼板內側面設置橫、縱向鋼支撐、倒鏈拉鎖,對鋼板內側面進行定形,鋼板外側四個面設置斜拉鋼絲、U型20槽鋼加固,對鋼板外側面進行定形,精確對位,有效地控制了鋼板安裝和焊接過程中的變形問題;采用連通器原理進行豎向預應力筋注漿技術。整體方案可操作性強,具有一定的推廣意義。
關鍵詞 中墩;分階段;外包鋼板;預應力筋;注漿
引言
隨著我國橋梁建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橋梁需要跨越公路和鐵路,而轉體施工具有工期短、保證營業線安全運營、占用空間小等特點,為了減小跨線橋梁施工對運營線路的影響,轉體施工在公路、鐵路橋梁施工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本工法依托太原市臥虎山快速路建設工程,以2*100m鋼箱梁T構轉體中墩施工中遇到的鋼筋、預應力筋以及外包鋼板相互交叉影響施工的難題,逐一克服,形成一套成熟的鋼箱梁T構轉體橋中墩施工技術,確保了施工的進度和質量,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
1工程概況
1.1 橋梁概況
臥虎山2*100m鋼箱梁T構轉體橋全長200m,橋面寬28.5~31.39m漸變。橋梁總重8750t,轉體60°就位。上部結構采用單箱五室截面鋼箱梁,下部結構主墩采用空心薄壁墩,截面尺寸為6×10m,橫橋向壁厚1.5m,順橋向壁厚1.2m。墩柱下接轉動系統、承臺,鉆孔灌注樁基礎,樁徑1.5m,共29根。邊墩采用雙柱墩,預應力蓋梁,群樁基礎。
1.2 中墩簡介
中墩是連接上承臺和鋼箱梁的重要支承結構。截面尺寸6×10m,墩高12m,橫橋向壁厚1.5m,順橋向壁厚1.2m。
中墩內設696根Φ32mm精軋螺紋鋼,外套Φ50mm鋼波紋管與上承臺和鋼箱梁完成固結。精軋螺紋鋼下部通過固定錨具與上承臺固定,中間設定位筋固定在中墩骨架內,上部伸入鋼箱梁底2層鋼板。
中墩外設鋼板,厚度為2cm,重量達到60t。鋼板下部通過法蘭盤與上承臺固定,中間通過剪力釘伸入中墩主筋骨架內。與墩身連接,上部與鋼箱梁焊接[1]。
2施工難點分析
2.1 豎向預應力筋安裝難,定位精度要求高
中墩豎向預應力筋起到上承臺、墩身、鋼箱梁三部分錨固的作用。豎向預應力筋采用696根Φ32mm精軋螺紋鋼,外套Φ50mm鋼波紋管,與上承臺橫、縱向預應力鋼束、以及墩身主筋及分布鋼筋均有交叉,同時又要與鋼箱梁中間節段預留孔洞連接,故豎向預應力精軋螺紋鋼安裝定位精度要求極高,連接困難,是本項目實施的一個施工難點。
2.2 外包鋼板安裝難
(1)與上承臺連接難:轉體橋中墩預埋與法蘭鋼板采用M45螺栓對孔連接,對孔精度高難控制。先預埋鋼板,再進行上承臺鋼筋和預應力筋波紋管施工,最后安裝螺栓無法保證精確對孔。
(2)與墩身連接難:外包鋼板內側設剪力釘,剪力釘每排間距為30cm,箍筋間距為10cm,不管先施工外包鋼板還是箍筋,都會導致剪力釘與箍筋安裝時位置出現沖突。
(3)涉及高大模板及大體積砼澆筑,安裝固定難:轉體中墩截面尺寸6×10m,墩高12m,外包鋼板重量達60t,且內模為木模支撐,無法直接與鋼板固定。外包鋼板整面整塊吊裝時鋼板容易變形,混凝土體量大澆筑過程中容易發生變形,施工過程中無法保證外包鋼板的平整度和安裝要求[2]。
3總體施工方案
3.1 中墩分段施工
中墩施工需先安裝墩身外包板,再綁扎鋼筋,然后安裝豎向預應力筋。為施工方便外包板底部設門洞,待鋼筋及豎向預應力筋施工完成后封閉。墩身內模采用膠合板制作。墩身高11m,混凝土分四次澆筑,第一次澆筑墩身底實體段1m高,空心段7.5m高分兩次澆筑,墩梁錨固段在安裝鋼箱梁底層后一次澆筑。
3.2 預埋鋼板與法蘭整體安裝
轉體橋中墩外包鋼板預埋鋼板與法蘭鋼板采用M45高強度螺栓采用整體安裝方式精確對孔連接,精確對孔后與轉體上承臺同步施工,上承臺第一層預應力筋及波紋管施工后,安裝預埋鋼板定位骨架,鋼板整體吊裝精確就位。
3.3 外包鋼板分段分節、箍筋分節段同步施工
中墩箍筋與外包鋼板等節段吊裝,箍筋做成L形,保證鋼筋搭接長度滿足規范要求的情況下,鋼筋綁扎在外包鋼板內側剪力釘上,每排剪力釘內綁扎3排箍筋,分節段鋼板與分節段鋼筋同時吊裝,解決外包鋼板剪力釘與中墩墩身箍筋沖突的問題。
3.4 鋼板加固
鋼板內設支撐、島鏈拉鎖,外側四面設斜拉鋼絲、U型20槽鋼加固,混凝土分四次澆筑,有效控制了鋼板變形。
3.5 豎向預應力壓漿
結合豎向預應力分布和管道形式,將豎向預應力管道兩兩分組,采用Φ30mm鋼管橫向聯通,壓漿管頂部預留出氣孔,底部引出壓漿管,待主墩混凝土澆筑完成后,從壓漿管底部引出的小壓漿管進行壓漿,出氣孔冒出濃密水泥漿即表示壓漿密實,立即對壓漿孔和出氣孔進行封閉[3]。
4施工工藝流程
4.1 外包鋼板法蘭整體安裝
中墩外包鋼板施工時,將M45螺栓和預埋法蘭鋼板上下層鋼板在基坑外側進行整體拼裝,并采用水準儀進行平面調整,達到每3m/5mm平整度要求,精確對孔后整體安裝。
4.2 上承臺施工及預埋件固定
上承臺底層鋼筋、預應力筋與外包鋼板法蘭拼裝同步施工。轉體上承臺采用木模法施工,底層鋼筋、立筋綁扎完成后,安裝橫向縱向預應力鋼絞線、管道各一層。預埋鋼板T5與鋼板法蘭T1-4采用M45高強螺栓對孔連接,整體拼裝過程與上承臺底層筋同步施工,整個拼裝過程在中墩基坑外完成,對孔全程采用水準儀進行控制、調節。
在上承臺內安裝預埋件定位骨架,定位骨架采用U型30槽鋼焊制,外包鋼板法蘭整體采用100噸汽車吊吊裝,全站儀定位、調平后與定位骨架進行焊接。
上承臺設計為八角形,上層鋼筋綁扎需注意預應力槽口位置預留,預應力設計為梅花形對稱、分層、不等距布置,預應力穿束時需注意預應力管道順直,最后預埋墩柱鋼筋,保證預埋深度2.1m。為保證預埋件位置準確,應對預埋件采取固定措施,以免振搗混凝土時發生移動;預埋件下面及附近的混凝土應注意振搗密實;預埋件在墩上的外露部分要有明顯標識,澆至頂層混凝土時,要注意外露部分尺寸準確;在已埋入墩、臺帽內的預埋件上施焊時,應盡量采用細焊條、小電流,分層施焊,以免燒傷混凝土。在混凝土澆注過程中,應隨時觀察設置的預埋件、預留孔、預埋支座的位置是否移動,若發現移位應及時校正,澆筑過程中還應注意模板情況,如有變形應立即校對并加固。認真填寫混凝土澆筑施工原始記錄。
4.3 墩身主筋、預應力筋分段施工
中墩采用永久定型外包鋼板做模板施工,墩身采用空心薄壁墩。外包鋼板采用分節分段吊裝焊接,墩身混凝土分四次澆筑,墩身鋼筋分段與墩身澆筑相同。
預應力鋼筋、壓漿管長度為12m左右,采用分兩節段施工,分段預應力筋采用連接器進行連接,預應力筋接頭錯開布置,由技術人員嚴格把控連接質量,保證預應力筋連接長度及豎向垂直度。預應力鋼筋、壓漿管豎向方向每2.5m設置一層井型定位筋進行固定,共設計五層預應力體系定位筋,滿足預應力體系1cm精確定位要求,最終與墩梁固結預留孔精準對接。
豎向預應力材料進場后,由質檢人員、技術人員和試驗人員對預應力固結材料進場規格、尺寸性能等進行嚴格把關驗收,對墩梁固結預應力鋼筋、壓漿管、錨具安裝過程中水平位置及平整度進行盯控和檢查,確定預應力定位后采用井字形定位筋將其固定,并用水平尺檢驗,保證其處于同一水平面。通過以上措施,保證預應力體系橫向3m范圍高差不超過5mm的平整度要求。
4.4 墩身箍筋、外包鋼板分段施工
中墩外包鋼板內側設置φ22*130mm剪力釘,剪力釘每排間距30cm,墩身箍筋間距10cm布置。中墩箍筋與外包鋼板分節段吊裝,箍筋做成L形,保證鋼筋搭接長度滿足規范要求的情況下,鋼筋綁扎在外包鋼板內側剪力釘上,鋼筋綁扎前對鋼板內側進行除銹處理,每排剪力釘內綁扎3排箍筋,分節段鋼板與分節段鋼筋同時吊裝,接口處錯開滿足施工及規范要求,全站儀精確就位,鋼板就位后再將箍筋散開與主筋連接,不影響預應力精軋螺紋鋼施工。
4.5 外包鋼板加固
中墩外包鋼板外包鋼板厚度為2cm,鋼板內設間距30cm剪力釘,為進一步保證外包鋼板澆筑混凝土時不發生變形,鋼板內設支撐、島鏈拉鎖,外側四面設斜拉鋼絲、U型20槽鋼加固,有效控制鋼板變形,滿足規范及工期要求。
4.6 支設木質內模
中墩外模直接利用墩外包裹鋼板,施工時先支設好外模,外模四周預留1.5*2.0m施工門洞,后補齊。外模設置好后綁扎鋼筋,最后支設內模,內模板采用木模。模板支立前精確放出結構外輪廓線并將基底精確找平,找平誤差控制在2mm內,保證模板拼裝后的垂直度符合規范要求。采用人工配合履帶吊吊裝鋼筋、拼裝模板。在模板設計時要考慮到機械吊裝,并為吊裝需用設計吊點,以防吊裝時模板變形。每吊裝一節模板要檢查一次模板的垂直度及幾何形狀,無誤后才能繼續拼上層。模板支立完成后緊固每個加固螺栓。
4.7 墩身澆筑
墩身混凝土分四次澆筑,第一次澆筑墩身底實體段1m高,空心段9m高分兩次澆筑,墩梁錨固段在安裝鋼箱梁底層后一次澆筑。
4.8 模板拆除
帶模養護不少于3天,待全墩澆筑完畢達到15Mpa后方可拆除內模,順序自上向下。外模鋼板起永久保護作用,不拆除。
4.9 豎向預應力張拉
墩梁固結預應力精準對位后,由5臺穿心千斤頂同步進行預應力張拉,由于固結預應力筋位于鋼箱梁內,操作空間較小,張拉過程中由技術員全程盯控,保證696根精軋螺紋鋼全部張拉完成,并在24小時之內進行注漿。
4.10 轉臺封固
轉體精確就位后,立即進行封盤混凝土澆筑施工,以最短的時間完成轉臺結構固結。清洗底盤上表面,焊接預留鋼筋,立模澆注封固混凝土,使上承臺與下承臺連成一體。控制混凝土塌落度,以方便振搗和增強封固效果。
5結束語
鋼箱梁T構轉體橋施工工藝已經廣泛應用,技術也十分成熟,但是轉體中墩作為連接下承臺與鋼箱梁的主要結構,其復雜程度不言而喻。在施工中經常會遇到鋼筋、預應力筋以及外包鋼板相互交叉影響的難題。本文針對這一難題總結出一整套完整的鋼箱梁T構轉體中墩施工技術,具體為中墩分段施工、預埋鋼板與法蘭整體安裝、中墩箍筋與外包鋼板分節段同步安裝、外包鋼板分節段拼裝、固定,連通器原理注漿技術等,具有一定的推廣意義。
參考文獻
[1] JTGD62-2004.公路鋼筋混凝土及預應力鋼筋混凝土橋涵設計規范[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4.
[2] JTG60-2004.公路橋涵設計通用規范[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4.
[3] JTGTF50-2011-1.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范[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