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琦
摘 要 本文對雙鋼板-混凝土組合剪力墻與鋼梁連接節點形式進行簡要總結,對比分析各連接節點的特點,為今后墻梁節點設計工作提出建議。
關鍵詞 雙鋼板-混凝土組合剪力墻;墻梁節點;抗震性能;組合結構
引言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高層建筑越來越成為主流,有利于更大程度利用土地資源,而剪力墻結構作為高層建筑的重要受力體系,提高墻體承載力和變形耗能能力一直是國內外學者的研究焦點,近些年來,雙鋼板-混凝土組合剪力墻以其良好的抗震性能,越來越受到各界關注,國內外學者對于組合墻體構造措施的研究愈加成熟,但是在組合墻與鋼梁連接節點方面的研究還不完善,墻梁節點設計是實現“強節點”的重要環節,直接影響到整體建筑的安全,因而,墻梁節點設計在雙鋼板-混凝土組合剪力墻體系中至關重要。
1混凝土剪力墻與鋼梁連接節點
1.1 預埋件節點
預埋件在工程中鋼結構與混凝土之間協同工作的常見方式,預埋件節點形式的主要內容為:鋼板等預埋件的一側與鋼梁連接,另外一側則與栓釘或錨筋焊接,整體澆筑在混凝土墻體內,已達到將鋼梁內力傳送到墻體,其中鋼梁與預埋件之間可采用螺栓連接、焊接、栓焊連接,而埋件厚度以及栓釘錨筋的數量則是根據鋼梁內力。此類節點的傳力機理較為明確,但是此節點剛度較小,接近鉸接節點,承載力較低,所需栓釘錨筋數量較多,鋼板埋件的厚度較厚,另外,節點在反復荷載作用下會出現周圍混凝土的壓碎脫落,存在一定安全隱患。
1.2 型鋼鋼骨節點
為增強節點剛度和承載力,參考鋼結構中梁柱、梁梁節點形式,提出型鋼鋼骨節點,其主要連接為:先在混凝土墻體邊緣設置鋼骨柱或鋼骨梁,再與外部鋼梁連接,其中鋼骨柱與鋼梁采用外伸牛腿,與鋼梁可采用鉸接和剛接兩種方式,而鋼骨梁則與鋼梁之間直接用高強螺栓連接。此類節點的剛度和承載力較高,但鋼梁與墻內部型鋼的傳力機理較為復雜,且節點在反復荷載作用下仍會出現周圍混凝土的壓碎脫落,存在一定安全隱患。
2008年,戴紹斌等人[1]為研究鋼梁與混凝土墻剛性節點在地震作用下受力特性,加工制作了3個足尺節點試件,對其進行擬靜力試驗,結果表明,此種剛接節點在反復荷載作用下具有良好的承載力和耗能能力,其中鋼梁翼緣與端板的焊接質量直接影響節點受力,并建議盡量采取規格較大的高強螺栓,且端板厚度滿足平面內強度和平面外穩定即可。
2雙鋼板-混凝土組合剪力墻與鋼梁連接節點
2.1 H型鋼組合剪力墻與鋼梁節點
2014年,金天德等人[2-3]提出了一種組合型鋼管混凝土墻與鋼梁的剛接節點,以若干個H型鋼縱向焊接成一字型組合墻體,鋼梁則布置在端部H型鋼的兩翼緣板之間,鋼梁端部采用翼緣擴寬的措施,將塑性鉸外移,以實現“強節點、弱桿件”設計原則,另外,此節點傳力直接明確,無須在墻體內部設置埋件和內隔板,可明顯降低施工難度,制作方便。
2.2 隔板節點
與鋼結構中梁柱節點類似,鋼梁與鋼板-混凝土組合剪力墻采用內隔板與外伸隔板兩種形式,在組合墻體的端部腔體內設置隔板,將鋼梁的內力傳送到墻體。此節點的傳力機理較為明確,但存在自身局限性,由于墻板通常較薄,隔板與之只能采用角焊縫連接,強度和變形能力較差,且組合墻體的厚度小,其內隔板尺寸受到限制,傳力效果有所下降,另外,隔板的設置將不利于混凝土的澆筑,對混凝土受力性能產生影響。
2.3 端板型節點
2016年,李硯波等人[4]提出一種新型端板式節點,鋼管束組合墻端部外貼端板,一側采用橫貼板與墻身鋼板焊接,另一側與鋼梁栓焊連接,通過端板以達到良好傳力效果,設計制作了3個端板型節點試件,在低周反復荷載下進行擬靜力試驗,對比分析得知:此節點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增加端板厚度有利于提升節點承載力,梁翼緣的加厚便于梁端塑性鉸外移,以達到“強節點、弱桿件”設計準則。
2.4 肋板型節點
此節點在鋼梁上下翼緣的兩側均設置橫向肋板,已達到將鋼梁內力直接通過肋板傳送到組合墻體。2016年,陳志華等人[5]進行擬靜力試驗研究肋板型墻梁剛接節點的抗震性能,結果表明,該節點將塑性鉸位置移至肋板末端,避開墻梁交界區域,大大改善節點的受力性能,其等效粘滯阻尼系數為傳統混凝土節點的四倍,具有更高的延性和變形耗能能力。
3墻-梁節點設計的若干問題
組合墻體與鋼梁節點設計仍需要考慮以下問題:
①“強節點”的設計準則,節點的高承載力和良好的變形耗能能力。②墻體內部的傳力方式需考慮組合墻體的薄厚度條件,滿足基本的構造要求。③剪力墻結構常用于高層建筑,節點外觀造型是否影響使用效果,也是一大考慮因素。
4結束語
本文對雙鋼板-混凝土組合剪力墻與鋼梁連接節點形式進行簡要總結,多種節點各具優點,在節點設計中應綜合考慮。隨著研究人員對連接節點的深入研究,墻梁節點將在形式、結構試驗、承載力計算、數值模擬等方面得到進一步發展,也為未來的工程應用提供借鑒參考。
參考文獻
[1] 戴紹斌,張亮權,黃俊.混合結構中鋼梁與混凝土墻剛性節點的擬靜力試驗[J].武漢大學學報(工學版),2008,41(1):72-76.
[2] 金天德.組合型鋼管混凝土柱與鋼梁的剛接節點[P].中國:102995758B,2014-09-24.
[3] 金天德,葉再利.H型鋼拼接組合鋼管混凝土墻/柱構件協同工作性能分析[J].建筑結構學報,2015,(9):64-69.
[4] 李硯波,曹晟,陳志華,等.鋼管束混凝土組合墻-梁翼緣加強型節點抗震性能試驗[J].天津大學學報,2016,49(z1):41-47.
[5] 李杰,陳志華,張曉萌,等.無邊緣構件鋼管束剪力墻的墻梁節點抗震性能試驗研究[J].振動與沖擊,2016,35(21):159-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