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詡涵
怎么寫好記敘文呢?我百思不得其解——“六要素”我背得滾瓜爛熟,細節描寫我也能做到“恰到好處”,可我的作文總是不能拿到高分,經常被同桌依云比下去……實在“咽不下這口氣”,這不,我打算找夢竹老師給我“補補課”。
當夢竹老師知道我的來意后,微笑著對我說:“寫記敘文,尤其是考場作文,跟你一樣的很多同學都會自動地把自己‘幼稚化了——簡單地套用范文的格式或內容,缺少了自己的思維、創新與靈氣。究其原因,多是背范文留下的后遺癥。”
“那應該怎樣寫呢?”我不解地問。
“只要注意運用兩‘快一‘慢的技巧就行了。”夢竹老師眨著眼睛對我說。
快速打開“關節”
“關節”,比喻起關鍵性作用的環節。一篇作文字數不多,必須盡快打開關鍵性環節,把最精彩的部分一下子呈現出來。
“關節”在哪里?如果不考慮命題的話,“關節”在文章的開頭。人們一看到開頭,就被吸引著、誘惑著,讓他忍不住想要看到底。做到了這一點,你就成功了一半了。
如這篇《原地傻跑》,且不說命題已經很吸引人的眼球,它的開頭也別具一格:“在晨報還是晚報上看到過一篇文章,名字叫《原地傻跑這件事》。這回我把這個名字偷過來用了。”小作者從自己看過的一篇“怪有意思”的文章入手,說明自己的作文命題是從那里借來的。從這個角度入題,當然也會讓讀者產生聯想,感到“怪有意思”。緊接著,小作者寫道:“我的數學成績基本上就屬于在‘原地傻跑的這一類。”風趣地解說了自己下面要寫的“原地傻跑”不同于彼文的“原地傻跑”。
一篇文章,不論是寫一個人物,或者一個情節、一個場景,都要在頭腦里設計好:怎樣以最快的速度呈現出來,讓讀者抓住要點,給讀者以誘惑。這就叫快速打開了“關節”。
緩慢進入“核心”
敘事的“核心”,指的是反映主題的關鍵性情節。記敘文的特點在于陳述“過程”,著力交代事情的前因后果、來龍去脈。但是,我們不能一敘到底,為了扣住讀者的心弦,我們應把力量集中到主要的、關鍵的人物、情節與場景的描寫當中,尤其要重點描寫事情發生發展的細節和特征。所以,記敘文的寫作準則是:少敘述,多描寫。
當我們在電影中看到過子彈緩慢飛行的特寫鏡頭時,就能夠引發大家的想象和心理共鳴——這顆子彈最后會打中什么目標。這與作文是同理的——美,就是要慢下來,慢下來才能夠讓我們好好地欣賞,并由想象轉化為情感。
《原地傻跑》中第四段的“我”看老師評自己的卷子,小作者就采用了“讓子彈飛一會兒”的寫作技巧。正是這段緩慢的描寫,才生動形象地印證了“我”學數學的“原地傻跑”來。
快速“射球入門”
足球賽,射門都是分秒必爭的。作文也是這樣,前面的子彈飛了起來,講述的事件活了起來,到了結尾之處了,這時,我們要像足球隊員射門,毫不遲疑地“臨門一腳”,把“主旨”準準地射進“門”。
《原地傻跑》的結尾:“但是當然這多半是沒戲,所以只能還是天天對著那兩個兩手沾滿粉筆灰的老師發呆,所以只能還是天天地在那兒原地傻跑”,前半句承續前面心理活動描寫,否定了自己的多種假設;后半句就是快速“射球入門”,簡潔風趣地照應了命題《原地傻跑》,畫龍點睛地彰顯了自己樂觀的生命態度。
“你看,小作者通過兩‘快一‘慢的表現技巧,向我們揭示了她‘原地傻跑的人生狀態,既幽默風趣,又發人深省,這樣的作文怎么能不好呢?”夢竹老師一語點醒了我。
指導教師:張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