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忠璽
在今天的寫作課上,艾琳老師突然向我們提出一個非?!昂唵巍钡膯栴}——作文的結尾該怎么寫?艾琳老師微笑著說:“是不是覺得老師問得太小兒科了?俗話說,‘編筐窩簍,重在收口,作文的結尾可是件很不簡單的事,甚至關系到一篇文章的成敗,所以,你們要下功夫寫好一篇作文的結尾?!?/p>
“結尾不就是‘我的故事講完了嗎?還需要特別注意嗎?”劉柳不解地問。
“呵呵,文章的結尾可不光是講完故事??!今天我就給大家好好講講巧用標點來‘結尾的方法吧。”艾琳老師說。
“我們的作文都是由很多句話組成的。每個句子都帶有一定的語調,表示某種語氣。句子可以分為四類,即:陳述句、祈使句、疑問句和感嘆句。不同類型的句子,帶有不同的語氣,要用不同的句末點號來標示。我們作文時,就是要巧借句末標點符號的不同特點和作用,來實現結尾的出彩效果。”說著,艾琳老師點開了大屏幕。
句號——“?!?/p>
我們的作文,結束了一件事的敘述,自然而然會使用句號收尾。如果翻翻我們的作文,大多數文章都會是這樣。不要小看了句號,不要覺得它不可能點出令人拍案的閱讀效果。例如下面的例子:
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著。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著,走著。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領著我們上前去。
這是朱自清的《春》的結尾。連用三個比喻句,寫出了春的新、美、有力。結尾用了句號,看似簡單的敘述,卻把整個意境連成了一片,突出了之前營造的那種明朗、歡快的意境。句號,在這里不張揚,但產生了強大的閱讀效果:我們讀著,也似乎化入了整個春天,并在春天的引領下執著前行。
嘆號——“!”
也許是大家感情豐富的緣故,不少同學在作文結尾時喜愛使用感嘆號。作文末尾使用感嘆號,往往能調動讀者的情緒,使之與作者的情感相貫通,引起心靈的震撼或共鳴。請看朱自清《背影》一文的結尾:
我讀到此處,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
朱自清在末尾卻連用了兩個“!”。什么原因呢?因為作者想到父親對自己的愛,想到父親的背影,心生悲傷與憐憫,還包含著深深的嘆惋。這兩個嘆號,不僅傳達了人間的至愛,還傳達了人間的至痛。這個嘆號,最容易撥動讀者的心弦。
使用嘆號須慎重,不是點一個嘆號就情感強烈。當嘆號放在結尾時,主要考慮它所產生的表達效果,做到不隨便使用就行。
問號“?”
我們在使用篇末問號時,往往表達的是一種反問形式。因為一般疑問句和設問句,都是要給出答案的。而反問句只問不答,它把答案留給了讀者。因而有人說,“反問勝過感嘆”。請看朱自清的《匆匆》一文的結尾:
你聰明的,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
很明顯,篇末句號表示反問,就是為了加強語氣,把本來已確定的思想,表現得更加鮮明、強烈。作者在開頭使用連續的反問句,強化了作者面對逝去時間的留戀與惋惜。結尾的再次反問,就是強調:大家一定要珍惜時間。這個問號,很容易把作者與讀者的感情連接在一塊,起到引發讀者尋味與省思的效果。
省略號“……”
文末省略號的用法有其特殊的地方。
含蓄式結尾:用省略號結尾,能夠給讀者留下想象的余地和抒情的空間,含蓄深刻,耐人尋味,有言已盡而意無窮之妙。如《女兵墓》的結尾:
昨晚,藏北高原落了今年第一場雪,你冷了吧!讓我給你的墳上培上新土……
一個省略號,含蓄地把“我”對逝者的深切懷念,委婉地表達出來,其效果令人感動至深。
自然式結尾:隨著敘述的需要,在文章收束時,有意戛然而止,給讀者留下想象的余地和抒情的空間。如《母親的來信》的結尾:
他打著呵欠看了看表,掏出信封,拆開,抽出信紙。當他展開信紙的時候,一張三盧布的紙幣輕輕飄落在他的膝上……
全文以省略號結束,一下子把所有的聚光燈,瞬間集中在“一張三盧布的紙幣輕輕飄落在他的膝上……”,“母愛無邊”這一主題,就這樣在心靈的強烈震撼中被悠然點亮,成為全篇的閃光點。
巧妙地用好四個標點符號,也就基本掌握了作文結尾的主要技巧。
指導教師:韓立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