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梓萌



今天是猴媽媽的生日,小熊、小鹿、小馬都帶著禮物到她家祝賀。猴媽媽熱情地招待他們,先端出一盒蛋糕,用刀切了一大塊請大家吃。這時頑皮的小猴子不知去哪兒了,就給他留著(蛋糕上層表面如下圖)。
一會兒小猴子回來了,看見桌上放著的蛋糕,就伸手去拿來吃。可猴哥哥卻說:“慢!今天是媽媽的生日,家里來了好多客人,你不好好招待卻到處亂跑。現在,你想吃蛋糕,得算出留下的蛋糕的表面面積。”猴哥哥是想難難小猴子:這樣兩塊蛋糕,樣子怪怪的,看他怎么算!
哪知,小猴子認真地看了看留下的蛋糕,眨了眨眼忽然說:“我看出來了! 只要量出原來這塊蛋糕的寬,就可算了。”
“什么,會這樣簡單?”猴哥哥不相信地反問。只見小猴子把留下的右邊那一點蛋糕。向左邊一移,兩塊蛋糕最上面的面正好合并成一個正方形。原來這塊蛋糕的寬,就是這個正方形的邊長,只要量出它的數據,就能算出它的面積了嗎(如圖)?
小熊、小鹿、小馬看了都說小猴子聰明,剩下的蛋糕都該給他吃。“小猴子真是火眼金睛!”猴哥哥也不由得夸起小猴子來。小猴子聽了,大口大口地吃著蛋糕,心里樂滋滋的。
小猴子用的方法,就是今天要給大家說的解組合圖形題的另外一種思考方法:移一移——轉化法。
這里的“移一移”,指的是平移。平移,就是把陰影部分(有時是空白部分)按水平方向移動拼接,正好形成一個基本圖形,使計算簡便。這里通過平移,把要解決的問題轉化為熟悉的、容易解決的問題。這既是常用的解題的策略,也是我們需要掌握的數學能力。
例1:下圖是一塊長方形土地,十字形的道路把它劃為四部分,就是圖上的陰影部分。求陰影部分的面積(單位:米)。
如果用“分一分”的方法來解,得:長方形面積-狹長的長方形面積-狹長的平行四邊形面積+中間重疊(多減了的一個小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即:
20×16-20×2-16×2+2×2
=320-40-32+4
=252(平方米)
用“移一移——轉化”的方法來解,就簡便多了。
通過平移,將四塊被道路割裂開的土地的圖形,拼接成一個長方形,把難解決的問題,轉化成很容易解決的問題。只要這樣算,就求出了陰影部分的面積:(20-2)×(16-2)=18×14=252(平方米)
再來看下面這道題:例2,求下面這個圖形中的陰影部分的面積(單位:厘米)。
初看,圖中的陰影部分是不規則圖形,無法計算它的面積。可是,你如果能從整體上觀察、分析,就能發現運用平移的方法,會使你找到巧妙的解題方法。這題,有趣的是,它與眾不同,是移動空白部分圖形。將空白部分的圖形平移,剛巧拼成一個正方形。因此,陰影部分的面積是一個長方形的面積,減去一個正方形面積,列成算式是:(2+2+2)×4-4×4=24-16=8(平方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