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旭


大年初一,我和爸爸、媽媽還有姐姐一起來到了奶奶家。還是老家好哇,剛一進門我就感到了一股親切的氣息;等到其他親戚都來齊了,一項浩大的工程就開始動工了。這所謂“浩大的工程”,就是——長輩們給小孩子發壓歲錢。每每這個時候,你總可以看到我笑容蕩漾的臉頰;但今年卻讓我犯了難……
“今年想要壓歲錢,得先過了我這關。”魔鬼老爸狐貍般笑著對我說,“答完題目,才能給你!”
見證奇跡的時刻來了——只見我的臉色由晴轉到多云,又轉到陰,再轉到大風……“這什么邏輯呀,發個壓歲錢還得答題,大年初一就不能讓人家放松一下呀!”我心里抱怨著,但還是沒敢說出來。
爸爸提高了嗓門,正式地說:“聽題哦:
“兄弟四人合修一條路,結果老大修了另外三人總數的一半,老二修了另外三人總數的,老三修了另外三人總數的,老四修了91米,問這條路長多少米。”
這……好像有點麻煩啊!我盯著題目,突然靈光一閃……這不就是單位一變換嗎?當務之急,是要找出對應量和對應分率!我拿起紙和筆,寫了起來:
兄弟四人合修一條路,老大修了另外三人總數的一半”,這里的一半就是,也就是把剩下三個人平均分成兩份,老大占一份。那老大一份,另外三個人是兩份,合起來就是三份,所以老大占全部的 。同理,老二就占全部的 ,老三占全部的 ,所以老四就占全部的(1---)……知道這些之后,所求全長=對應量÷對應分率,得:
91÷(1---)=91÷=420米。
“所以,這條路長420米。嘿嘿,我也要考您一道題目,不知您是否可以欣然迎戰?”我得意地對爸爸說道。
“當然可以咯。你說吧!”爸爸不屑一顧地說道。
“四個孩子合買一只60元的小船,第一個孩子付的錢是其他孩子付的錢數的,第二個孩子付的錢數是其他孩子付的錢數的,第三個孩子付的錢數是其他孩子的,問第四個孩子付了多少錢。”
爸爸聽完,不過幾十秒的時間,就將解題思路告訴了我:“你出的題目也是一道單位一變換的題目……由題意可知,第一個孩子付的錢是總錢數的;第二個孩子付的錢是總錢數的;第三個孩子付的錢是總錢數的。用(1---)就能求出第四個孩子占總錢數的率……最后用總錢數×第四個孩子占總錢數的率=第四個孩子付的錢數。列式為:”
60×(1---)=60×=13元。
“哦對了!最后別忘了寫上‘答:第四個孩子付了13元錢。這樣就完美了!”老爸得意地寫完最后一筆。
當然,最后我還是從爸爸那得到了壓歲錢,可大年初一還要跟數學難題來一場切磋……看來,我和數學還真是有緣!同時也說明數學的應用廣泛,還是那句話——學好數學,一生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