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丹丹
摘 要 在期貨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背景下,國內大部分期貨公司在經營情況、盈利能力等方面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沖擊。本文從期貨公司成本控制中存在的問題入手進行分析,為完善成本管控提出針對性建議,以期為期貨公司轉型發展提供助力。
關鍵詞 期貨公司 成本管控
一、期貨公司的業務模式及成本概述
期貨公司是提供衍生品服務的專業金融機構。與證券公司相比,期貨公司客戶的體量和交易量差距較大,但在服務國家戰略、服務實體經濟、提供專業服務上,期貨公司在國民經濟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國內大部分期貨公司仍以期貨經紀為主要業務,通過收取客戶交易手續費、客戶沉淀資金利息等方式盈利,成本主要集中在人工成本、信息系統支出以及營業網點支出等方面。企業通過對成本的規劃、核算、分析、控制等管理活動,力求以最小的耗費取得最大的經營成果。
二、期貨公司中成本控制和管理的重要性
近幾年,國內期貨公司為爭奪客戶,競爭日趨激烈,交易手續費率持續處于低位,導致期貨公司經紀業務越來越難賺取收入。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期貨公司的成本在逐年增加,人工成本、獲客成本、信息技術成本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長。根據中國期貨業協會數據,2018年期貨公司凈利潤整體出現下滑態勢,行業整體凈利潤較2017年下降20.76%,其中營業收入下降4.94%,營業成本增長33.32%(其中業務及管理費用增長3.71%)。在開源不易的情況下,節流更是關乎企業的存亡。
三、期貨公司中成本控制和管理的問題分析
(一)營業機構多而分散,難以實現有效管控
與銀行、證券公司等金融機構類似,早年期貨公司為開拓業務、服務投資者,在全國各地設立營業網點,“跑馬圈地”,一家期貨公司少則有近十家,多則有四五十家營業部,網點遍布全國。這些營業部主要由當地負責人管理,地方特色明顯,負責人的成本管控意識和能力直接影響營業部的成本水平。
(二)營業網點經營成本高,收入難以覆蓋成本
近幾年國內大中型城市房價不斷上漲,各地租房成本水漲船高。5、6年前期貨公司營業部的面積比較大,而如今不斷上漲的租金使得網點經營成本增加了許多。同時,在監管合規要求提高的背景下,部分營業部中后臺人員必須設立專職人員,人工成本隨之增加。一同增加的還有期貨公司拓展業務的難度,一些網點業務萎縮,固定成本卻只增不減,盈利困難。
(三)人員成本管控意識薄弱,管控積極性差
公司的管理層在成本管控上起主導作用,管理層的管控理念和意識直接決定了公司的成本管控成效。但在很多公司中,員工往往認為成本管控是財務部的事情,與自己無關,或者成本管控成果與個人考核、激勵沒有聯系,導致員工在成本管控中的積極性差。這些因素都制約了公司成本管控的發展。
(四)信息技術軟件更新換代快,專業性強,技術支出增長難以控制
期貨公司的主要核心業務數據依托于交易系統,投資者對各類交易系統的便捷性、響應速度、穩定性都有較高要求。除個別公司自身有研發能力以外,大部分期貨公司的交易系統都是從外部采購。近些年國內人工成本不斷增長,開發交易系統的企業又集中為屈指可數的幾家軟件企業,導致信息系統的價格持續增長。不管是上游軟件企業,還是下游投資者,期貨公司在議價能力方面都處于弱勢地位。
(五)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下,期貨公司同質化服務導致其對客戶及居間人的議價能力變差、獲客成本提高
目前,國內共有149家期貨公司,傳統期貨經紀手續費業務仍是期貨公司收入的主要來源,各家公司使出渾身解數以爭奪市場中的客戶資源,競爭日趨白熱化,而同質化的服務必然導致客戶提出的條件越來越苛刻,期貨公司獲客成本不斷增加。
(六)人力資源成本控制不力
期貨公司的發展主要以人為本,為爭奪優秀人才加盟公司,各家公司均不惜重金。但因為缺乏經驗和有效實踐,人力資源部門在招聘人員時的失誤往往不被企業重視。比如一些濫竽充數的求職者善于包裝自己,公司卻未核實真實情況,或者片面追求高學歷畢業生,似乎學歷高就能勝任企業的工作,這些失誤造成的人工成本支出對公司來說是一種極大的浪費。
四、提升期貨公司成本管控水平的幾點建議
(一)注重營業機構成本分析,減少不必要的花費
隨著企業成本管理逐步走向精細化,企業內部的成本控制也在逐漸走向成熟。成本控制絕不僅僅停留在采購不要發票、克扣員工人工成本等較原始的方式上,企業的成本控制最終要實現消除浪費、“把錢都花在刀刃上”。期貨公司應通過對營業網點的成本分析,了解網點房租是否合理,水電、寬帶網絡費用是否異常,人員的差旅費用、招待費用是否產生效益等,把眾多營業網點中可以由總部集中處理的業務集中起來,把所有能精簡的費用都去掉,實現成本效益最大化。
(二)重新評估營業網點設置,合理布局營業網點
1.評估現有網點的發展潛力,及時關閉虧損不增值的業務單元。營業網點作為公司的業務單元,有增值大的,有增值小的,還有虧損不增值的。公司應根據經營數據分析情況,定期評估現有網點的發展潛力,從而把公司有限的資源投入到增值大的業務單元中,培養雖然現在增值小但有增長潛力的業務單元,淘汰長期虧損不增值也看不到發展前景的業務單元。這樣的機制能使公司的業務發展方向更明確,減輕公司的負擔,使公司發展的腳步更輕盈。
2.重新規劃新設網點的設立門檻,慎重決策。隨著近些年營業網點的成本開支水漲船高,期貨公司應當慎重考慮新設營業網點的設立門檻。公司在計劃新設一家營業網點時,每年的固定支出已可預見,新引進的團隊和客戶帶來的收益至少需覆蓋營業部的固定支出才可能盈利。同時,結合新設網點當地市場容量情況,用數據分析代替主觀判斷,從而避免決策失誤帶來的成本增加。
3.利用網絡的便利,精簡期貨公司營業機構。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客戶選擇網上開戶、交易,這極大地方便了期貨公司精簡營業網點。網絡開戶、交易以及溝通方式的便利,大大增加了公司服務客戶的范圍和效果。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更是加速了期貨公司中網絡業務的發展與改革。因此,集約化經營將成為期貨公司未來發展的趨勢,很多業務可以集中到總部處理,只在一些重點區域設立營業網點,網點也可以更專注于客戶開發與服務。精簡的營業網點可以實實在在地為期貨公司節約場地租金等固定經營成本。
(三)積極增強員工成本管控意識,優化成本支出
1.強化員工的成本管控意識,尋求全員成本管控的策略。公司管理層應重視成本管控工作,在公司中樹立全員管控的理念,充分發揮各個部門自身成本控制的主動性,鼓勵員工積極創新,從制度、流程入手改善管控效果,形成群策群力、全員管控的企業競爭優勢。
2.建立合理的考核機制,提高員工成本管控的積極性。公司的管理理念要傳遞給員工,合理的考核機制發揮著重要的媒介作用。因此,在成本管控方面,成功的考核機制發揮員工為公司降本增效的潛質,從而實現共贏。在考核手段上,可以設置與成本相關的考核指標,也可以根據降本成效給予員工適當獎勵,還可以針對員工或部門降本增效的“金點子”給予精神或物質上的獎勵。激勵機制的合理使用,能夠在較大程度上提高員工成本管控的積極性。
3.敢于創新,通過優化流程降低成本。公司內部各個部門及部門之間的銜接,都有成本發生點,只有不斷優化改造流程,降低企業內部價值鏈成本,才能實現成本的不斷降低。比如公司可以定期梳理各個部門的崗位職責,發現增值作業與非增值作業,有效利用信息系統數據,提高員工工作效率等,從而減少不必要的管理及人工成本支出。
(四)調查客戶需求,評估信息技術支出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在如今的信息化時代背景下,大部分期貨公司的信息技術投入都有增長的趨勢。在信息技術產品投入之前,特別是針對一些與交易相關的軟件,應調查目前該產品的市場占有率,預測公司技術投入后的成效。產品投入以后,定期評估各項信息費投入后的效果,分析其能否滿足目標群體的需求、提高客戶滿意度、為公司帶來預期的收益,以此總結信息費投入的有效性,可作為今后信息技術追加投入前的參考。
(五)積極提升公司核心競爭力,增強客戶黏性,降低公司獲客成本
在我國,大部分期貨公司的發展方向不是“大而全”的全能金融機構,而是專注主業的“小而美”的專業機構。期貨公司應當發揮自身在風險控制、資產管理、服務實體經濟方面的優勢,挖掘自身的核心競爭力,積極尋求公司與客戶共同成長的路徑,為客戶提供優質的服務,從而在實現自身價值的同時增強客戶黏性,達到降低獲客成本的目的。
(六)合理規劃公司薪酬激勵,提高企業人才競爭力
1.根據崗位需要,合理招聘和使用員工。公司應對需要招聘的員工有一個清晰的定位,例如招聘一些從事基礎工作的員工,并非必須從985、211高校畢業的人員中選拔,這樣可能會與真正適合該崗位的員工擦肩而過,最終增加企業員工的離職成本。
2.完善企業文化,增強員工的工作認同感。良好的企業文化能起到為公司留人的作用。如果一個企業有優良的學習氛圍、和睦輕松的人際關系,即使存在工作壓力大、薪水低等因素,員工也會考慮留下來。而如果一個企業員工之間相互摩擦較多,就會對企業的發展十分不利。好的企業文化能使員工產生認同感和歸屬感,從而提高員工工作效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構建合理的激勵機制,避免員工“吃大鍋飯”。激勵機制是公司的價值導向,最直接最有效的激勵就是薪酬激勵。合理有效的薪酬激勵制度,能夠為公司贏得更多的優秀人才,有效區分員工為公司作出的貢獻,做到獎懲分明,激發員工更好地為企業服務,充分挖掘員工的內生動力。因此,合理有效的薪酬激勵制度,有利于實現企業薪酬成本效益的最大化。
五、結語
目前期貨市場整體發展情況比較嚴峻,期貨公司正在不斷摸索、調整,積極轉型,逐漸走上特色化經營道路。成本控制及管理是期貨公司轉型的重要一環。期貨公司應根據未來的發展目標,制定科學合理的成本管控目標,以期為企業轉型發展提供助力。
(作者單位為浙江新世紀期貨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 胡昌盛.論民營企業人力資源的成本控制[J].中國市場,2018(10):82-83.
[2] 姚謙.民營企業的成本管控研究[J].學術論壇,2018(3):156-157.
[3] 李國芳.民營企業的成本管控探討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7(32):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