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孝福
摘 要 本文結合某醫院的實際情況,分析當前醫院在成本核算工作方面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醫院成本核算工作的改進和優化策略,希望能為醫院相關管理人員提供一定的啟發和思考。
關鍵詞 新醫改政策 公立醫院 成本核算
一、新醫改政策下醫院成本核算存在的問題
本文結合某醫院經營實際論述其在成本核算方面存在的問題。該醫院主要實行的是科室成本核算,將醫院科室分為臨床服務、醫技、醫輔、行政后勤4個大類,[1]醫院雖然按照新政策對科室成本核算的要求進行了成本費用的歸集和分配,但執行不夠徹底、不夠全面,沒有充分考慮到各個科室與成本費用支出之間的關聯性,只是簡單地將醫療業務成本歸集到科室,對存在大量間接費用的醫院來說,實際上無法真實地反映醫院的成本消耗情況。
醫院的一些負責人對成本核算與控制缺乏足夠的重視,各科室部門員工對參與和配合成本核算工作的積極性不高,一些人認為成本核算只需要滿足醫院績效工資核定的需求,與醫院的成本控制目標、整體經營規劃、重要決策部署、醫療服務水平等方面關聯不大,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醫院成本核算水平的提升。
醫院財務工作者業務能力水平參差不齊,缺乏專業的成本核算人才,導致醫院依據新醫改政策開展成本核算工作時缺乏有效的指導。醫院管理層未嚴格區分一般的財務會計與成本核算工作人員的區別,簡單地認為只要懂財務記賬,就能開展醫院成本核算工作。實際上,伴隨著現代化醫療制度改革實現精細化、專業化轉變,未經系統培訓的財務會計是難以勝任醫院成本核算工作的。因此,加強對專業財務人才的培養,是當前醫院逐步完善成本核算系統的重要途徑之一。
新醫改政策下開展成本核算工作,涉及大量繁雜的重復性數據統計和分析工作,但從目前醫院信息化程度來看,大多數科室部門之間系統各自為政,系統集成化程度不高,難以實現不同系統之間數據的共享和傳遞,因此醫院財務工作者只能人工統計這些數據,統計花費時間較長,質量和效率都難以得到保障,加上醫院本身成本項目較多,如果不借助信息化技術手段實現成本數據的自動提取采集和歸類統計,長此以往,無疑會加重醫院財務工作者的工作負擔,同時也難以保證成本核算結果的完整性和準確性,對醫院后期成本控制工作的開展與經營管理決策的制定是極為不利的。只有加快推動醫院業務與財務實現一體化管理,強化醫院財務信息化系統成本模塊功能,才能更好地支持醫院成本核算體系機制的健全。
二、新醫改政策下醫院成本核算工作的優化策略
(一)提高對成本核算的重視程度,健全成本核算組織架構
醫院管理者要提高對成本核算工作的重視程度,聘請專家在院內組織舉辦成本核算專題講座,加強對醫院成本核算工作人員的專業技能培訓,提高其業務工作能力,提升醫院的成本核算水平。
醫院要根據《公立醫院成本核算操作辦法》建立成本組織架構,構建“醫院院長—總會計師—各科室部門主要負責人”的三級成本核算監督管理體系,強化各級各部門員工的成本核算職能分工及責任落實。醫院可結合自身規模及業務開展情況,設置專門的成本核算崗位,同時在各科室部門內設置財務助理崗位,負責所在科室或部門內的成本費用統計核算工作,確保做好醫院內部成本核算工作的統籌協調管理。
分級成本核算體系下病種成本是以項目成本為基礎的,而項目成本又是以科室成本為基礎進行計算的,因此醫院的首要任務就是做好科室成本核算工作,確保科室成本核算數據的完整性和準確性。為此,醫院首先要根據新醫改政策的相關規定,進一步改進和完善醫院的成本核算制度,按照全成本核算要求,對醫院成本核算對象、費用歸集與攤銷標準、內部資金結算流程、成本數據信息的上報程序等制定詳細明確的規定,制定醫院的成本核算細則,切實加強對醫院成本核算工作的指導和規范。如醫院在確定目標科室即成本核算對象時,可基于醫院各科室的職能定位、過往成本基礎數據、科室日常服務項目操作流程、約束性固定成本占比等情況,確保成本對象的合理性。
(二)科學歸集和分配成本費用,積極推動醫院成本核算體系變革
醫院首先要結合其成本核算的范圍及內容,確定成本責任中心,[2]在成本核算系統中為每個責任中心設立獨立的成本核算賬戶,將該賬戶作為一個成本核算單元來實現對各項成本費用的歸集分配。其次,要合理設計成本核算流程,如各科室在歸集完本科室的業務成本費用后,將可計入直接成本的費用先計入直接成本,然后將其他費用成本按管理費用進行核算。按照所劃分的成本對象科室類別,對醫技醫輔、行政后勤類科室的成本費用進行結轉分攤,將一般公共性的資產折舊攤銷等,按照一定分配比例分配到對應科室成本中,最終將成本分攤到相應的成本核算單元后,進行反復的校驗核對,確保成本核算結果的準確性。
醫院還可在此基礎上逐步打破科室成本核算的界限,進一步拓展項目成本層級,將服務項目成本作為二級成本核算對象,通過科室成本的逐級分攤,將各項成本費用分配到各個具體的服務項目中,得到相應的服務項目成本。該分攤過程需要借助事件驅動作業成本法進行設計,具體包括劃分作業成本核算單位、確定成本項目、歸集院內成本、解題法分攤科室成本4個主要步驟,過程中要通過對作業流程的分析,科學整合并計量作業量,計算相應的作業產能成本以及作業產能消耗,通過確定成本分配率、分配間接成本、配置閑置生產力等多道程序,最終實現對醫療服務項目成本的完整準確核算。在實際操作中,大部分流程設計都是通過計算機技術自動操作實現的,但要求相關財務工作者要充分理解并掌握其核心流程及關鍵要點,以更好地指導醫院服務項目成本核算相關工作的開展和流程的進一步優化。
(三)強化成本核算結果運用,優化成本績效考核功能效果
醫院可將成本核算結果應用于成本預算的編制、成本目標的制定、成本結構的分析、增收節支方案的籌劃、成本控制策略的制定、成本績效考核等多個方面。以成本績效考核為例,醫院可針對不同科室部門的職能定位及業務特點制定成本績效考核目標,綜合該科室部門往年的成本費用消耗情況以及當年的業務發展需求設置成本績效考核指標,將指標綜合考評結果與該科室部門下一年度的成本預算支出額度、科室部門人員績效工資、重要崗位職位調動、業務培訓計劃、外出派遣學習等多個方面掛鉤,充分地激發和調動醫院職工參與和配合成本核算工作的主動性,促使醫院成本核算工作相關人員積極主動地提升自身的成本核算工作能力水平,從而更好地推動醫院整體成本核算體系的優化和完善。
(四)加快醫院信息化建設,全面提升醫院成本核算效率和質量
考慮到新醫改政策下醫院成本核算工作的復雜性和困難度,醫院要加快推動信息化建設進程。一方面,加快業務與財務一體化管理平臺的搭建,通過設計統一的數據口徑實現多個系統間的數據共享和傳遞,同時通過對醫院HIS系統、會計核算系統等系統中醫院各科室部門及相關成本項目代碼名稱的結構化處理,實現對各個系統中各種成本數據的自動提取和統計核算,這樣能夠極大地減輕醫院財務工作者的成本核算負擔,提高醫院內部成本數據處理的效率。另一方面,醫院可借助信息化改造升級的契機,將成本核算系統與醫院資產管理系統、政府集中采購平臺系統等對接,建立統一的成本數據庫,從而真正意義上實現醫院成本的集成化管理,幫助醫院管理者更加全面地了解醫院各項成本費用的支出情況,有力地支持其科學地制定成本相關的管理決策。
三、結語
醫院管理者要強化對成本核算工作的認知,結合新醫改政策相關規定改進和完善醫院的成本核算體系機制,推動醫院可持續健康發展,全面提升醫院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作者單位為濰坊市寒亭區人民醫院)
參考文獻
[1] 王曉玉,梅歡. PDCA管理工具在醫院成本核算中的應用[J].經濟研究導刊,2017(28):80-85.
[2] 楊春蕓.關于公立醫院全成本核算的思考[J].今日財富,2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