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鴻
摘 要 本文通過對南寧市2018年人口抽樣調查中育齡生育婦女樣本的調查數據進行梳理研究,反映近年來二孩生育率、育齡婦女比重現狀;深入分析南寧市育齡婦女家庭生育二孩意愿呈現出的新特點,并對阻礙我市育齡婦女二孩生育意愿的若干因素進行多角度深刻剖析。從收入分配改革、增加公共服務、健全保障機制以及樹立正確人口生育觀等方面提出相關政策建議。
關鍵詞 統計調查 二孩政策 人口結構 生育意愿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生育政策發生了重大轉變,實行了全面開放二孩生育政策,為調整人口結構、減緩人口老齡化、提高未來勞動力資源供給、促進人口適度增長提供了政策基礎。截至2018年底,南寧市 全面二孩政策實施已滿3年。為了解全面二孩政策實施效果,掌握婦女二孩生育意愿,現依托2018年全國人口變動抽樣調查樣本數據,對調查樣本中育齡婦女的生育意愿情況數據進行分析,為促進二孩政策與社會經濟政策有效銜接,推動人口結構良性發展提供參考。
一、基本情況
第一,調查樣本的選定。此次調查選定統計對象為2018年人口抽樣調查中居住在我市的常住人口調查區域范圍內,1967年11月1日至2003年10月31日出生(15~49歲)的全部育齡婦女,涉及6476名育齡婦女,調查對象涵蓋育齡人口各年齡段、各種家庭結構。
第二,近半數調查對象符合生育二孩條件。調查顯示,被調查的6476名育齡婦女中,有2868名育齡婦女符合生育條件,占全部被調查育齡婦女總數的44.3%。在具備生育條件的人口中,夫婦為雙獨的育齡婦女占2.65%;夫婦為單獨的育齡婦女占13.49%;夫婦均為非獨生子女的育齡婦女占83.86%。(備注:“雙獨”指夫妻雙方均為獨生子女,“單獨”指夫妻其中一方為獨生子女,“非獨”指夫妻雙方均為非獨生子女)
第三,二孩生育率呈現下降趨勢。2018年人口抽樣調查數據顯示,2018年末,南寧市常住人口出生率為15.11‰,比2017年小幅回落0.67個千分點。南寧市二孩生育高峰期出現在2017年, 2016年、2017年、2018年這3年常住人口出生率分別為14.6‰、15.78‰、15.11‰,生育二孩的育齡婦女分別占全部育齡女總數的43.43%、54.48%和54.27%,二孩生育率分別為6.3‰、11‰、7.9 ‰。這是南寧市在全面二孩政策落地后,人口出生率在2017年二孩生育峰值出現后首次回落,二孩的生育意愿已經在前兩年基本得到釋放。
第四,育齡婦女比重有所下降。南寧市人口抽樣調查樣本顯示,2018年,全市15~49歲年齡段育齡婦女占全市婦女比重為38.37%,比上年下降了5.69個百分點。生育年齡段育齡婦女占全體婦女比重的下降,成為我市二孩出生率減少的主因之一。
二、各類家庭生育二孩意愿的幾個特點
第一,有意愿生育二孩家庭比例未過半。在調查的6476名育齡婦女中,我們對2868名未生育或僅生育1個孩子的育齡婦女進行了生育意愿調查。結果顯示:有1334名育齡婦女有生育二孩意愿,占被調查總人數的46.51%;有1534名育齡婦女表示無生育二孩意愿,占被調查總人數的53.49%。不愿生育二孩人數明顯高于有意愿生育二孩育齡婦女人數。
第二,第一孩是女孩家庭更愿意生二孩。調查數據顯示:全面二孩政策后,符合生育二孩政策(非獨)的育齡婦女中,家庭中只有一個女孩的明確表示想生二孩的占53.72%,而家庭中只有一個男孩的明確表示想生二孩的僅占36.25%。第一個孩子的性別,對于育齡婦女是否生育二孩產生較大影響,重男輕女、傳宗接代等傳統思想依然影響著部分人的生育觀。
第三,“非獨”家庭生育二孩意愿最強。從家庭結構看,調查“雙獨”家庭232戶,其中有二孩生育意愿的有31戶,占調查“雙獨”總戶數的16.15%。調查“單獨”家庭459戶,其中有二孩生育意愿的有59戶,占調查“單獨”總戶數的7.78%。調查“非獨”家庭5778戶,其中有二孩生育意愿1141戶,占調查“非獨”總戶數的19.74%。“非獨”家庭二孩生育意愿明顯高于“雙獨”和“單獨”家庭。
第四,受教育程度較高的女性生育二孩意愿較高。從受教育程度分組看,大學專科以上受教育程度育齡婦女中,有意愿生育二孩的比例占到全部被調查戶的33.6%,比初中及以下受教育程度育齡婦女的15.6%高出18個百分點,呈現出受教育程度越高的育齡段婦女生育意愿明顯高于受教育程度較低婦女的特點。
三、不愿意生育二孩的幾個原因
第一,養育成本高、經濟壓力大,成為在此次調查中51.56%的家庭公認的不想生二孩的首要原因。養育成本越來越高,培養一個孩子往往要支付各種費用。高額的養育成本使得父母必然放棄數量而重視質量,傾向于優生優育。
第二,年齡過大或者身體情況欠佳,生育風險高成為受訪家庭不愿意生育的第二原因。現在的“80后”到“90”后,他們工作壓力大,生育年齡普遍延后。2018年人口抽樣調查數據顯示,在15~45歲年齡段育齡婦女中,有超過40%比例的育齡婦女年齡超過35周歲,年齡過大或者身體情況欠佳,成為24.81%被調查的家庭不想生二孩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
第三,年輕人的婚育觀念發生轉變也是不可忽視的因素。隨著城鎮化進程加快,城鄉差別日益縮小,特別是農村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脫離了土地和農業生產,婚育觀念也發生了很大改變,對以前多子多福的舊觀念已經轉變。調查中,有4.14%的家庭不想生二孩的原因是希望生活更加輕松自由。由此可以看出,部分年輕人不愿意受到照料子女的過多羈絆,實現個人生活目標成為越來越多年輕人的新選擇。
四、推進全面二孩政策實施、促進城市人口適度合理增長的建議
第一,增加居民收入是提升二孩生育意愿的基礎。在不斷提升經濟實力的同時,要注重提升居民收入,增加老百姓的獲得感。一方面,要引入獎勵激勵機制,對生育二孩家庭給予育兒補貼;另一方面,鼓勵企業增加婦女就業崗位,促進婦女就業,切實使得育齡婦女家庭的收入穩步增長。對育兒有困難的育齡家庭婦女采取彈性工時制和彈性工作地點制度,提升民眾幸福感、獲得感。有了穩固的經濟基礎,才能提高居民生育的意愿基礎。
第二,調動各方社會力量,增加公共服務,減輕生育成本。人口生產需要消耗大量社會公共資源,涉及教育、衛生等公共領域。政府應充分調動社會資源及力量,共同承擔人口生產成本,加大對幼兒園、婦幼保健院等公共服務的供給,合理配置資源,以應對二孩政策實施后出生人口增多帶來的教育、醫療資源不足問題,滿足新增人口需求,降低養育成本。
第三,完善保障體系,減少生育顧慮。從政策法規、經濟補助等方面入手,對生育二孩的夫婦給予育兒、生病照顧、義務教育階段寒暑假陪伴等假期政策傾斜;并在經濟上考慮給予適當撫養補助,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人們對生育二孩的顧慮,合理釋放生育潛力。
第四,樹立人口資源生育觀。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等社會主流媒介大力宣傳二孩放開政策以及相應的鼓勵措施,引導民眾將“少生優生”的傳統計劃生育思想轉變為“人口是資源”的積極生育觀。
(作者單位為南寧市統計局數據管理中心)
參考文獻
[1] 史曉丹,陳新.福建省“全面二孩”政策實施困境及應對[J].學術評論,2019(06):93-100.
[2] 閆新燕.基于二孩政策背景的女職工勞動權益保護問題研究[J].經營與管理,2020(02):100-102.
[3] 申正濤.全面二孩政策下女性就業面臨的問題及策略[J].社會與公益,2020(01):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