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對接“中國漁業協會河蟹產業分會”,代表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及漁業漁政管理局,牽頭與盤錦光合蟹業有限公司簽訂《關于促進黑龍江省河蟹產業發展的戰略框架協議》,舉行“黑龍江省河蟹養殖培訓基地”掛牌儀式。從盤錦光合蟹業有限公司調運純正的“光合1號”河蟹大眼幼體4840斤,扣蟹3.3萬斤,助推我省稻蟹綜合種養面積8-10萬畝。
2.在全省稻漁綜合種養技術項目中主要示范田間工程標準化面積3萬畝,輻射44萬畝,“三減”效果顯著,農藥減少52%,化肥減少31%;實現了一水兩用、一田雙收,穩糧增魚、糧魚雙贏;稻魚雙增,稻增值500元,魚增收50元,蟹畝增收200-500元。
3.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開展了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行動,配合省農業農村廳漁業漁政管理局舉辦“水產品質量安全培訓班”,培訓市縣漁業技術人員130人。同時,我站承擔水產品質量安全產地抽查62個樣品采樣與檢測工作。
4.2019年7月12日,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與大興安嶺地區行署水產總站聯合在呼瑪縣的黑龍江干流江段組織開展了野生施氏鱘魚苗增殖放流活動。放流瀕危施氏鱘魚苗近12萬尾,魚苗平均每尾規格7.8厘米,最大10.5厘米。本次增殖放流再一次將鱘鰉放苗地點從黑龍江干流向上游延伸了227余公里(黑河市愛輝區),這也是我省首次在黑龍江干流上游增殖放流鱘鰉魚苗,從而為養護黑龍江水域鱘鰉資源,加強生態建設,實現漁業可持續發展,促進中俄雙邊漁業合作,做出了新的貢獻。同年7月20日,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在松花江干流肇東市江段組織開展了鰱、草魚大規格魚苗增殖放流活動,放流鰱、草魚大規格魚苗615萬尾,其中鰱105萬尾、草魚510萬尾,魚苗平均每尾規格5厘米以上。這是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連續10年在松花江進行增殖放流,累計達到近4000萬尾。通過持續開展增殖放流,人工補充了魚類資源,改善了魚類的種群結構,維護了生物的多樣性,為漁業綠色可持續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增殖漁業已經成為漁業高質量發展新業態。
5.設立首席專家,完成了4個協同創新崗位9名專家的設置,建設15個技術推廣服務站、21個綜合技術示范園,開展淡水魚產業技術協同創新體系建設。2019年,稻漁科學綜合種養開展了適宜養殖品種選擇,探索綜合種養模式的工作;漁業節能減排進行了池塘生態養殖模式試驗示范;大水面生態漁業突出我省大水面資源優勢,初步構建大水面生態漁業技術模型;土著魚類保護及良種繁育收集和保存黑龍江流域重要的土著特色經濟魚類。同時,全面對接了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黑龍江水產研究所與省農業農村廳簽署的漁業科技戰略性合作協議,為黑龍江省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
6.依托淡水魚產業技術協同創新推廣體系、興凱湖大白魚產業分會和漁業良種工程項目,由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為承擔單位,具體實施地點為黑龍江省水產引育種中心,引進親魚200尾、后備親魚500尾,年繁育興凱湖大白魚苗種200萬尾,輻射雞西市、哈爾濱市、佳木斯和肇東市,建立興凱湖大白魚保種及繁育基地,擴大保種及苗種繁育規模。依托東北農業大學為技術支撐,制定原種標準,建立親魚標記檔案。通過保護興凱湖大白魚原種資源,建立和規范興凱湖大白魚良種繁育體系,提高供種能力,開展興凱湖大白魚的良種選育研發,實現原種向良種轉化。
7.在省農業農村廳發展規劃處統一安排下,阿勒泰地區農業農村局派出9名水產技術考察學員,來我省參觀考察了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實驗示范基地、哈爾濱市農科院水產分院生產繁育基地、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黑龍江水產研究所呼蘭試驗養殖基地與渤海冷水魚養殖基地、哈爾濱市丁香島休閑漁業養殖基地,我站組織漁業專家及技術人員與考察團交流座談及現場培訓。阿勒泰地區與黑龍江省緯度相似,均為北方寒冷地區,冷水魚品種相近,養殖方式有其獨到之處。通過考察互動,學員們的水產養殖技術得到提升,知識儲備得到更新。今后我們將加強人才、技術交流合作,在優勢互補中實現共贏。
8.2019年10月10日,由省人社廳、省總工會省農業農村廳聯合組織,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具體承辦的“第二屆全省農業行業職業技能大賽——黑龍江省水產技術推廣職業技能競賽”在哈爾濱成功舉辦。來自哈爾濱市、佳木斯市郊區、肇源、嫩江、勃利、尚志、黑河市愛輝區等市、縣、區的二十四名選手參加了比賽。競賽采取理論知識考試(閉卷)和現場技能操作考核相結合的形式進行,兩部分成績均采取百分制,按照理論知識得分的40%、現場技能操作得分的60%的合計計算總成績。張國柱、趙榮偉、武嘉文等前十名的選手獲得了由省農業農村廳授予的“全省農業技術能手”稱號,參加比賽的所有選手獲得了由大賽組委會頒發的參賽證書,同時確定獲得前三名的選手張國柱、趙榮偉、武嘉文代表我省參加第三屆全國水產技術推廣職業技能競賽。
9.開展基層農技骨干人才和漁民培訓,在哈爾濱及遼寧省盤錦市等地分四批次開展“基層農技骨干人才培訓” 233人次,其中首次于省外的盤錦光合蟹業有限公司舉辦漁技培訓班。組織專家到肇東、肇源、五大連池、嫩江、伊春、七臺河、巴彥、木蘭、嘉蔭、佳木斯市郊區、賓縣、寧安、海林等縣(市)區開展漁民培訓,共培訓600余人次,發放技術資料2000余冊。同時我站首次建立特聘漁技員制度,特聘10名漁技員,輔助培訓和技術指導。
10.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完成的“高寒地區柳根魚人工繁育及養殖技術示范推廣”項目獲2019年中國水產學會范蠡科技獎優秀獎;作為第一完成單位,“高寒地區河蟹生態養殖技術示范推廣”項目獲2016-2018年度全國農牧漁業豐收獎成果獎三等獎;作為第一完成單位,“黑龍江省三江平原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數據庫”項目獲2016-2018年度全國農牧漁業豐收獎合作獎。
(黑龍江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