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守君 倪志遠 張兆仁
摘 ? 要:瓦斯是一種以游離和吸附狀態存在于煤體或圍巖中的氣體,達到一定濃度后遇到碰撞會發生燃燒與爆炸現象,極容易給煤炭資源開采安全造成嚴重威脅。本文以山西臨縣錦源煤礦為例,簡單分析埋藏深度、煤層圍巖等導致深部低透高瓦斯礦井瓦斯異常區形成的原因,重點闡述治理瓦斯異常區的技術與措施,以期幫助煤礦企業實現提高瓦斯異常區治理效果,有效控制工作面瓦斯濃度的目的。
關鍵詞:瓦斯礦井 ?治理技術 ?瓦斯異常區
中圖分類號:TD712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4-098X(2020)01(a)-0012-02
因為地質構造與賦存條件等要素影響,不同煤層瓦斯在分布方面存在較強的不均勻性,某些低瓦斯區域也有可能出現高瓦斯礦井,若是煤礦企業在開采資源時未能注意到此類瓦斯異常區,便會造成相對嚴重的瓦斯事故,不僅威脅工作人員的生命安全,還會阻礙資源采集工作正常推進,降低資源開采的經濟效益。
1 ?山西臨縣錦源煤礦概述
山西臨縣錦源煤業有限公司于2004年成立,主要負責開采建設錦源煤礦,批準井田面積是78km2,原煤地質儲量109t。山西臨縣錦源煤礦地處呂梁山系,地貌以高原為主,地勢走向為北高西南低,黃河流經煤礦井田的西部,流距大約20000m,湫水河流經井田的西北部,長度大約6500m,擁有良好的用水條件;礦井處于黃土高原西北部,地震動峰值加速度是0.05g,基本烈度等級為6,自然災害承受能力相對較強;此外,該礦井具體表現為緩傾斜的單斜構造,傾角在5°~10°范圍內,而且地表及孔內未曾發現陷落柱和巖漿活動。
2 ?深部低透高瓦斯礦井瓦斯異常區形成原因
2.1 埋藏深度
埋藏深度越深,地應力越高,煤層的透氣性越差,由于瓦斯是在煤體或圍巖中游離的氣體,若是煤層透氣性過差,其中吸附的瓦斯承受的壓力便會大幅度增加,增大了深部低透高瓦斯礦井異常區出現幾率。據調查數據顯示,山西臨縣錦源煤礦井田走向是自北向南,地層傾向是北西西向西,最高處為1080.4m,最低點為664.8m,受此影響瓦斯整體濃度表現為北高南低,各煤層井田的瓦斯成分以CH4為主,以H2、CO2為輔。
2.2 煤層圍巖
煤層圍巖直接影響煤體瓦斯賦存量,若是圍巖透氣性能較好,瓦斯涌出量明顯增加,如果圍巖隔氣性能優良,煤體封存瓦斯的能力便會相對較強,瓦斯涌出量自然降低,相同環境條件下,如果礦井頂板是砂巖,那么巖下煤層內部瓦斯含量會因為粒度粗細而略有不同,通常粒度粗的煤層瓦斯含量較少[1]。山西臨縣錦源煤礦主要分為17個煤層,分別記為01、02、03、1、2、3、4、5、5下、6上、6、7、7下、8、9、10、11,其中2號煤層頂巖性為泥巖(0.2~2.25m)、砂質泥巖(1.17m),4號為粉砂巖(0.73~2.61m)、砂質泥巖(1.46m),煤層穩定性較差,只能局部開采;5號頂板巖性為細粒砂巖(2.21~7.88m)、砂質泥巖(4.59m),8號是石灰巖(最小厚度:2.70~4.31m,最大厚度:3.33m),9號為泥質砂巖(2.35~6.24m)、泥巖(3.87m),煤層穩定性較強,可以全局開采。由此可見,山西臨縣錦源煤礦煤層頂板巖石以泥巖和細粒砂巖為主,局部有粉砂巖,圍巖隔氣性較好而透氣性較差,故而容易形成瓦斯異常區。
3 ?瓦斯礦井瓦斯異常區可采取的瓦斯治理技術
3.1 全方位設置檢查點
煤礦企業若想解決煤礦井田異常區瓦斯濃度過高的問題,可以采取在開采區域全方位設置檢查點的方式,動態監測工作面瓦斯涌出量。通常深部低透高瓦斯礦井異常區工作面的瓦斯濃度最高0.5%,下隅角濃度最高0.8%,隨著采煤工作面逐漸推進,采空區頂板會因為周期來壓影響出現折斷與垮落現象,導致下隅角瓦斯濃度不斷瀕臨報警臨界,對工作人員的人身安全與生命健康造成嚴重威脅。對此,煤礦企業在采掘資源時,應全面分析礦井瓦斯濃度變化規律,在上出口以下50m、下出口以上100m、上隅角、下隅角、采空區煤壁等工作面設置瓦斯檢查點,此外還要在瓦斯抽放鉆場、風機排風口、高位鉆孔、抽放管路排放口等處設置檢查點,要求檢查人員嚴格按照“三測三報”準則開展瓦斯濃度監測工作,以此增強礦井工作的安全性[2]。
3.2 基于實際設計防治方案
在針對瓦斯異常區進行治理時,煤礦企業應基于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防治方案,本段以上隅角和下隅角瓦斯防治為例進行分析。第一,眾所周知上隅角位于采空區進風通道,易因為周期來壓集聚瓦斯,因此煤礦企業應先每隔5m設置一道擋風墻,為了保證擋風效果,最好采用黃泥充當墻體制作材料,再將擋風簾全面覆蓋在擋風墻上,此舉在極大程度上增強了上隅角防風能力,有利于避免上隅角瓦斯流出。第二,下隅角處于采空區回風通道,針對此區域開展瓦斯治理,需要煤礦企業在下巷布置專用抽出式局部通風機,為了保證瓦斯抽采效果,吸風口與切頂排之間的距離要控制在0.5~1.0m范圍內,同時在出風口5m處安裝傳感器,如此便可將下隅角巷道內的瓦斯濃度控制在1%以內。
3.3 構建瓦斯災害信息系統
現代社會信息技術十分普及,計算機、大數據、數字化等技術已經被廣泛應用于各行業領域,基于深部低透高瓦斯礦井實際情況,借助先進技術構建瓦斯災害信息系統,對異常區瓦斯濃度變化數據進行收集、整理、分析、保存,能夠增強瓦斯治理方案的有效性。對此,煤礦企業要針對瓦斯異常區建立專題數據庫,將礦井邊界、井田構造、挖掘范圍、煤層頂/底板巖性、鉆孔技術工藝、采動應力變化、瓦斯積聚量、瓦斯涌出量等技術資料納入數據庫中。以上述數據為基礎,利用計算機針對瓦斯災害繪制礦井地質應力圖、異常區基礎信息圖、瓦斯含量等值線圖、瓦斯壓力變動圖、煤層厚度異常信息圖等系列圖件,結合瓦斯異常區實際情況構建動態擬真模型,有利于提前預警瓦斯災害。
3.4 發揮高位鉆孔抽放技術作用
煤層在開采后,其頂板巖層會因為動應力影響發生移動冒落現象,一般采空區垂直方向是重災區,按照瓦斯積聚濃度對(由低到高)該區域進行劃分,具體表現為彎曲下沉帶、裂隙帶、冒落帶[3]。對此,煤礦企業可以通過發揮高位鉆孔抽放技術的作用,對裂隙帶以及受采動應力影響較大的上附鄰近層的瓦斯進行抽采,主要原因是此區域上下兩側擁有煤壁支撐,處于離層縫隙發育范圍內,使用高位鉆孔對瓦斯進行抽放,能夠加速裂隙帶內部瓦斯流動,有利于抽采更多體積分數較高的瓦斯,對改善瓦斯積聚問題具有積極影響。
4 ?結語
綜上所述,埋藏深度、煤層圍巖、采掘技術是影響深部低透高瓦斯礦井瓦斯異常區形成的主要原因,為了增強資源開采安全性,煤礦企業應采取有效性與可靠性較強的治理技術,如全方位設置檢查點、基于實際設計防治方案、構建瓦斯災害專題數據庫、發揮高位鉆孔抽放技術作用等,以此降低工作面瓦斯含量。
參考文獻
[1] 劉曉恒,張富國.綜放工作面瓦斯異常區綜合治理技術[J].中國煤炭,2018,44(9):113-116.
[2] 安俊孝,鄭武,郭曉陽,等.下溝煤礦瓦斯異常涌出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J].煤礦安全,2016,47(7):147-150.
[3] 王興華.瓦斯異常區采煤工作面瓦斯檢測與綜合防治[J].山東煤炭科技,2016(6):74-7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