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田娟



碭山縣是水果大縣,碭山酥梨是主導產業。近年來碭山酥梨受市場、投入、勞動力等綜合因素影響,碭山酥梨產業發展出現了比較效益下降、持續增收難以保證等問題。為此,筆者選擇碭山酥梨低效梨園做了改造提升試驗示范。
1 園區概況
試驗梨園位于碭山縣周寨鎮北,由碭山縣碩果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從市力集園藝場流轉碭山酥梨350畝改造而成。
該園2011年從浙江省農科院引進優新品種翠玉梨,在原有大樹上,春季3月份采用切腹接、腹接等技術措施,改接換優,并配置了授粉樹。共改接翠玉梨350畝,其中露地栽培300畝,設施大棚栽培50畝。
2 翠玉梨在碭山的表現
翠玉梨(圖1)果實圓形,果形端正,果形指數平均0.89,單果質量300克左右。果頂稍平,果皮淺綠色,果面光潔具蠟質,果銹少,果點極小,萼片脫落,果梗粗短。翠玉梨果肉白色,肉質細嫩,化渣,汁多,口感脆甜石細胞少,果心極小,可食率85%,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5%以上。
翠玉梨為早熟砂梨品種,樹姿較開張,樹勢強健,花芽極易形成,以中、短果枝結果為主,結果性能好。在碭山地區一般芽萌動期3月上旬,花期在3月底至4月初,果實成熟期在7月上旬,比翠冠早7天左右,落葉期在11月中旬。
翠玉梨為自花不育品種,種植上需要配置授粉樹,授粉品種可選用翠冠梨、黃花梨,主栽品種與授粉品種的配置比例為(4~5)∶1。
3 栽培技術
3.1 栽培模式
露天栽培采用的是鋼棚架管理模式,于2013年建成,架高2米。該園改造實現了第一年嫁接,第二年結果,第四年畝產達到2 000千克,第五年畝產達到3 000千克的目標。設施大棚50畝于2015年冬季建成,提高了果實內在與外觀質量,提早上市一個月。
3.2 整形修剪
樹體為自然開心形,以三大主枝均勻分布為主,主枝單軸延伸,生長角度70°。主側枝魚刺狀交錯排列,側枝組生長量不宜超過主枝生長量。利用腋花芽早期結果。疏除競爭枝,更新結果枝組,豐產后以2~3年結果枝組為主。盡量少用雞爪花序結果(圖2)。
圖2 露地栽培的翠玉梨冬季修剪
3.3 花果管理
保護地大棚栽培,每年12月下旬扣棚,花期與成熟期均提早一個月左右。控制棚內溫度不低于10 ℃,不能超過30 ℃,適宜溫度在22~26 ℃。花期溫度控制在20~21 ℃。保持棚內濕度70%,花期濕度控制不超過50%。梨樹花期進行蜜蜂授粉,以節省人工成本,提高坐果率。果實采用兩次套袋技術(圖3),提升果品質量。套袋果平均質量350克。
露天栽培花期注意防凍,夜間溫度低于0 ℃時,打開微噴噴水防凍。疏果時選留第2~6位花序、果實縱長、果柄兩頭粗中間細、果面有較亮光澤的梨果。
3.4 病蟲害綠色防控
翠玉梨主要病蟲害有黑斑病、褐斑病、炭疽病、梨木虱、黃粉蚜、梨小食心蟲、紅白蜘蛛等。使用“迷向絲”、掛黃板粘蟲、安裝太陽能殺蟲燈、冬季刮樹皮和涂白等病蟲害綠色綜合防控措施(圖4),減少化學農藥使用,做到綠色科學防治。
3.5 土肥水管理
10月份秋施基肥,施用餅肥及腐熟農家肥,用開溝機開溝施入。為打造高端梨園,全園增施有機基肥,梨園生草(圖5),進行土壤改良,改善果園生態環境,養殖蚯蚓,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灌溉采用節水微噴設施。
4 效 益
50畝設施大棚內翠玉梨,最早6月1日上市,很受消費者青睞,在網上最高售價一個要賣20~30元。
改造以前,這里的梨園是一個產量低、品質差的低效果園。果品商品價格低,果農不愿投入,疏于管理,350畝酥梨園處于荒廢狀態。經過幾年的改造,原來的低效果園脫胎換骨,成為效益大幅增長的精品果園。自2015年以來,大棚設施栽培翠玉梨,6月上旬果實成熟,畝產1 500千克左右,果品均價24元/千克;露地平棚架栽培,畝產2 000千克左右,果品均價8元/千克。改造前酥梨每畝年產值3 000元左右,改接優良品種后每畝1.6萬元左右,較普通的碭山酥梨果園提質增效4~8倍。
(作者聯系電話:13505575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