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碩

摘 要 醫學院校與醫院是國家醫學科研的主要場所,本文通過對河北醫科大學及其附屬醫院間科研管理現狀的調研,擬從資源分配、科研合作、科研信息平臺建立等方面提出相應的建議。行之有效的科研管理在醫學院校和附屬醫院間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推動雙方醫學科研共同進步與發展。
關鍵詞 科研管理 醫學院校 附屬醫院
中圖分類號:G644?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z.2020.02.006
Abstract Medical colleges and hospitals are the main places for medical research in the country. This paper proposes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on resource allocation, scientific research cooperation, and establishm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formation platform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status quo of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between Hebei Medical University and its affiliated hospitals. Effective research management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medical colleges and affiliated hospitals, and promotes the common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of medical research.
Keywords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medical college; affiliated hospital
近年,在國家全面推進“雙一流”高校建設的戰略背景下,[1]加強醫學院校與附屬醫院間科研實力與科研水平,是醫學院校在“雙一流”高校建設中發揮競爭力的關鍵因素和重要保障。作為醫學院校附屬醫院,其職能主要包含三個方面,即“醫教研”。[2]其中“科研”職能,對現今和未來醫院建設至關重要。醫學院校有著較強的基礎研究,附屬醫院有著豐富的臨床資源,科研管理則是發揮醫學院校與附屬醫院優勢,彌補兩者間劣勢的關鍵一環。
眾所周知,附屬醫院的歸口管理、運行管理、人員編制與醫學院校是從屬于兩套體系。[3]而現今醫學院校對附屬醫院的科研管理屬于“醫學院校—附屬醫院”自上而下式的垂直型管理模式。[4]這種矛盾的管理體系使醫學院校對附屬醫院科研的管理能力較弱,基礎研究不能很好的與臨床研究相融合,也阻礙了醫學院校與其他醫院和科研院所的科研合作。
以河北醫科大學為例,其附屬醫院共五家,即河北醫科大學第一醫院、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河北醫科大學第四醫院、河北醫科大學口腔醫院。這些省級三甲醫院擁有著龐大的醫學專業人才隊伍,先進的醫療設備,以及豐富的臨床科研資源。但從科研來看,附屬醫院的科研實力卻與其社會地位不相一致。附屬醫院科研能力的薄弱直接影響了河北醫科大學整體的科研水平,也阻礙了河北醫科大學在“雙一流”建設道路上的進展與步伐。本文以醫學院校與附屬醫院間科研管理現狀為出發點,探討雙方科研管理工作中的改進措施,推動資源整合、管理協同、共同發展。
1醫學院校與附屬醫院間科研管理現狀與問題
(1)資源分配不均,缺乏科研投入時間與熱情。河北醫科大學作為河北省屬重點高校,科研經費主要來自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學基金、省級科技計劃項目以及省教育廳自然科學研究項目。附屬醫院除了基金類項目和教育系統項目外,衛生廳、財政廳、橫向項目等同時也提供了充足的科研經費(見表1)。醫學院校和附屬醫院科研經費的不均衡使科研資源管理難以協調與統一。
另外,河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都有著較高的醫療水平,較強的綜合實力,承擔了本地區重要的醫療任務,醫務人員日常需要接待大量的就診患者;同時附屬醫院作為高校的教學單位也承擔著本科生、研究生等繁雜的教學工作。[5]醫療與教學任務已經占據了醫務人員多數時間,對于疲憊、勞累的醫務人員來說,已經沒有充足的精力再投入到科研中來。[6]因此,附屬醫院“醫教研”三個功能中的科研任務的發展必定受到限制。其次,科研實力的提升需要日積月累,不能一蹴而就。短時間的培訓與指導對于醫務人員科研水平的提高收效甚微,這也促使一部分醫務人員對待科研工作熱情較低,更愿意在提高自身診療水平上下功夫。
(2)科研合作不到位,交叉融合難以發展。河北醫科大學基礎研究開展較早,有著良好的傳承,在研究的熱門領域、先進領域取得了突破。附屬醫院各有其自身特色與專科醫療優勢,但科研起步較晚,專職科研人員的缺失使醫院基礎研究領域成為薄弱一環。隨著近年課題申報數量的增多,從申報項目的內容來看,學校科研人員與附屬醫院的合作率不高,尤其是醫院與醫院間鮮有科研領域的合作。申報國家級課題以及自然基金類課題是需要前期的基礎研究工作作為申報支撐。據統計,以自然基金類項目為例,近三年河北醫科大學與其附屬醫院體系內的合作平均每年不到30%,無法有效利用自身專業優勢,協同學校與醫院間優勢科研資源進行學科與專業的交叉融合,限制了河北醫科大學整體科研發展。
(3)科研管理體系不健全,忽視實際工作調研。醫學院校與附屬醫院科研業務的發展,對科研管理體制與管理人員都提出了更高要求。河北醫科大學科研管理人員具有一定的醫學、教育學知識背景,可以很好的指導課題的申報與開展,但專業的管理學知識相對欠缺,長遠的管理規劃和系統的組織能力沒有得到鍛煉。現行的管理模式是自上而下的層級管理,科研管理重心較集中于校級管理體制中。[4]學校和附屬醫院基層科研管理人員較少的參與學校管理方針制定工作,對學校整體科研情況認識不到位,欠缺全局觀。基層科研管理人員大多從事簡單的上傳下達、課題申報與結題、數據資料統計與整理等工作。[7]整個科研管理體系還需逐步健全,科研管理人員的創造意識與服務意識有待增強。
其次,日常繁冗的工作占據了科研管理者的精力與時間,從而使管理者忽視了與科研工作者或青年醫生的溝通與交流。因此無法第一時間了解到科研人員迫切需要的幫助與信息,使科研人員對管理者產生了不信任感。科研人員期望管理者可以參與到科研管理各個環節中去,做好申報指導者、信息收集者、牽線搭橋者的角色,而不只是處理日常工作。[8]
2醫學院校與附屬醫院間科研管理改進措施
2.1重視科研團隊建設,促進跨學科交流
隨著醫學研究的不斷突破,學科間、專業間的交叉融合是現今研究的熱點,也是今后科技發展的大趨勢。河北醫科大學及其附屬醫院具有眾多醫學專業與學科,其科研發展空間廣闊。科研團隊建立可以匯集醫療、護理、管理等多方人才,對重大的、關鍵的醫學難題進行深入的、多方面的研究。例如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河北省骨科研究所”,就引進了大量生物力學等工科專業的優秀人員與醫學專家共同解決骨科學的問題。
同時,醫學院校與附屬醫院不應局限于本單位團隊建設,應做好長遠研究規劃,組建跨專業、跨學校,甚至跨地域的專業型醫學科研團隊。增強學校與醫院、醫院與醫院之間的學術交流與科研合作,促進科研方向的多元發展。
2.2建立人才激勵機制,激發科研熱情
河北醫科大學與附屬醫院應建立合理的促進人才成長的激勵政策,在人、財、物上給予科研人員關心與支持,尤其是扶植本單位優秀青年人才。河北醫科大學為了鼓勵青年教職工進行科研工作,建立了校內自然科學領域青年科技人才支持計劃(簡稱“春雨計劃”)。各附屬醫院也應在完成教學、醫療任務的同時,激發醫務人員的科研熱情與科研投入時間,建立相應的科研基金,使“醫教研”協同發展。
另外,附屬醫院應完善本單位科室專職科研人員聘用與管理制度,提高專職科研人員待遇,保持本單位科研工作穩定、良好的開展。
2.3創建科研信息平臺,推動管理現代化
借助科技發展的順風車,科研管理也應逐步實現現代化管理。“醫學院校—附屬醫院”科研管理模式使各單位間的信息資源相對分散,因此網絡信息平臺的建立與應用可以更快捷、準確的收集有價值的信息與資源。[9]同時,借助此平臺對信息大數據的抓取也利于科研管理者進行長遠規劃,為醫學院校建設提供數據支撐。醫學院校與附屬醫院通過科研信息平臺,了解各單位的科研情況,利于科研資源的融合,加強學校科研實力。
另一方面,科研項目的不斷增多與規范化管理需求,使日常管理任務急劇增多。科研信息平臺的建立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管理工作的壓力。河北醫科大學科技處建立了科研經費管理系統,對全校的科研經費實行網絡化管理,節省了科研人員報賬時間,簡化報賬流程,同時也解放了管理人員雙手。便捷的信息化管理,縮短了醫學院校與附屬醫院間科研管理的距離感。
2.4優化科研管理團隊建設,增強服務意識
每一項科研成果的取得都離不開科研管理者的辛勤付出,但“重科研、輕管理”的現象極大的挫傷了科研管理者的工作熱情與服務意識。[3,7]科研管理人員既是科研活動的監督者、管理者和協調者,同時也是科研人員的服務者。因此應加強科研管理者與科研人員的交流,讓彼此感受到對方工作的重要性,也讓管理者在參與科研過程的同時發現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不斷地優化與改進自身工作。河北醫科大學定期召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報動員會與總結座談會,旨在增強與一線科研人員的聯系,從中找出關鍵問題與解決方法。此外,優化職稱晉升、職業發展以及獎勵等政策,也會激發管理者的工作熱情與歸屬感,增強科研管理者服務的主動性與積極性。
另一方面,改進醫學院校與附屬醫院間的科研管理模式,將“服務”意識引入管理體系中去。以“為科研工作者服務”為出發點,鼓勵各基層科研管理者到其他單位進行工作調研,依照各單位科研管理特色與優勢,改善本單位日常服務工作;同時學校與附屬醫院應增強共同體意識,跨越編制、管理的鴻溝,實現上下聯動,使科研管理獲得(下轉第17頁)(上接第12頁)“1+1>2”的良好效果。[3]
3小結
醫學院校與附屬醫院在形式上是自上而下的管理,其實是相互依賴,相互促進的共同體,優良的科研管理對策在這兩者間發揮著關鍵的紐帶作用。通過政策引導、信息傳播等手段,使學校科技工作者看到附屬醫院豐富的科研資源,同時也使醫務人員意識到科研對于自身發展的重要性。醫學院校科研水平的發展不僅需要校內科研院所的壯大,更離不開附屬醫院科研水平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周愛平,儲召群,楊建偉.加強醫院科研項目過程管理的重要性淺議[J].中國臨床研究,2016.29(6):862-864.
[2] 王輝,高俊,章津,林琳,李婧嫻,楊再峰.高校附屬醫院科研管理現狀與發展對策分析[J].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2014.38(3):347-349.
[3] 高晗,李朝軍.通過科研管理激發醫學院與非直屬附屬醫院的科研積極性:以南京大學醫學院為例[J].中國臨床研究,2019.32(4):570-572.
[4] 王思懿,趙文華.邁向服務型行政: 研究型大學科研管理機構組織變革——以密歇根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為例[J].中國高教研究,2017(3):67-71.
[5] 王輝,高俊等.高校附屬醫院科研管理現狀與發展對策分析[J].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2014.38(3):347-349.
[6] 丁勝.高校附屬醫院科研發展面臨的挑戰與應對策略[J].解放軍醫院管理雜志,2011.18(8):783-784.
[7] 劉麗娟,易聆鈺,全立明.淺談綜合性大學附屬醫院的科研現狀與提升舉措[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獻,2016.16(77):22-23.
[8] 錢曉紅,謝素萍.高校科研管理信息系統構建與完善路徑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1):107-112.
[9] 沈晶晶.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中的問題和對策分析[J].江蘇科技信息,2018.8:2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