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勁松

摘 要 社區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直接產生互動的區域,建立社區心理健康服務體系,以健康中國建設為指導,以建設幸福社區為目標,以居民心理素質提升為核心構建四級聯動心理健康服務體系,有利于切實保障居民身心健康,構建和諧社會。
關鍵詞 社區 心理健康服務
中圖分類號:R395.6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z.2020.02.072
Abstract The community is a region where people directly interact in daily life, establish a community mental health service system, take the construction of healthy China as the guide, build a happy community as the goal, and build a four-level linked mental health service system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residents' psychological quality as the core. It is conducive to effectively protecting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residents and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Keywords community; mental health service
隨著我國社會轉型的不斷深入,社會矛盾增多,競爭壓力增大,社會心理困境成為一種普遍現象,民眾出現相對剝奪感增強、社會焦慮蔓延、自我保護心理過度、生活滿意度幸福感降低、心理疾病患病率逐年上升等現象。雖然對心理疾病已有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法,但我國僅約有20%的病患得到有效治療,且在社會轉型背景下相當比例的民眾處于心理亞健康狀態,心理健康服務的需求逐年上升,單純依靠專科醫院已無法滿足居民日益增長的心理服務需要,將承載社會功能、直接服務于個體的社區納入心理健康服務體系中,開展相關服務,宣傳心理衛生知識、服務重點人群、提高居民的心理健康素養與幸福感,成為新時期提高我國居民心理健康水平、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途徑。
1 社區心理健康服務概述
社區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直接產生互動的區域,在社區開展心理健康服務,廣泛宣傳心理健康知識,開展心理調節技能訓練,有助于樹立健康的理念、平和的心態,化解社會矛盾,促進關系和諧,進而維護社會的和諧穩定。在社區開展心理健康服務能直接了解民眾的心理需求,有針對性開展多元化服務,如個體心理咨詢、家庭治療、心理健康知識講座、團體心理輔導等,同時針對特殊人群如老年人、青少年、殘疾人、失業者、精神疾病康復者等,可以開展專題服務,滿足居民個性化心理健康服務需求。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時,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超過1.7億,占全國總人口的13.26%,專家預計到2050年我國將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隨著家庭結構變化,空巢老人現象已經成為普遍的社會現象,老年人孤獨感、喪失感突出,幸福感、生活滿意度下降,睡眠障礙、心理障礙的發生率逐年上升,整合社區資源為老年人提供心理健康服務能有效提高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改善生活質量,吸納有余力的老年人加入社區心理健康志愿服務隊伍中更能成為人力資源的重要補充,也有助于有效應對老齡化社會的到來。
2 國內外社區心理健康服務體系發展及現狀
2.1 國外社區心理健康服務體系發展及現狀
社區心理健康服務起源于美國,1963年美國通過了《社區心理健康中心法案》,將常規醫療與社區心理健康中心緊密結合,成為首個建立社區心理健康服務體系的國家。如今美國已設立2000多個心理衛生中心,采取集生物、社會心理、康復干預等整合的管理、治療、支持和監督的綜合體系,設有精神疾病門診、精神疾病康復所、過渡性照顧居住中心、日間醫院等,由精神科醫生、心理咨詢師、社會工作者、護士等針對不同人群需要提供多元化服務。
英國于1983年正式通過《心理衛生法》,截止至2004年已關閉多數精神醫療機構,逐漸朝社區化發展,如倫敦已設立359個社區心理衛生中心,為民眾提供多元化、個性化服務。1999年起,澳大利亞也已關閉所有大型精神疾病專科醫院,將醫療資源重心轉移至社區,政府直接管理234個社區精神衛生中心。國外社區心理健康服務經過多年發展已經基本形成規模,法律法規健全、程序規范、專業化水平高、社會各界支持,有完善的發展理念及保障程序,能夠滿足國民的心理健康發展需求。
2.2 國內社區心理健康服務體系發展及現狀
我國社區心理衛生服務起步相對較晚,第一個由政府主導的社區心理健康服務中心于2004年在新疆克拉瑪依成立,上海、北京、杭州、深圳等地也陸續成立社區心理健康服務中心,取得一定進展。2000年,衛生部出臺《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設置指導標準》,其中明確提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應提供精神衛生服務和心理衛生咨詢服務。2012年出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精神衛生法》中明確提出,精神衛生工作實行預防為主的方針,堅持預防、治療和康復相結合的原則,要在社區大力推進公共衛生服務,在社區開展心理咨詢服務。2016年國家22部委聯合發布《關于加強心理健康服務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0年各領域各行業普遍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及促進工作。
國家對心理健康領域的重視源于民眾日益增長的心理健康服務需要。鐘文娟等(2009)對武漢市3個社區的1167名居民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居民心理問題檢出率高達30.2%。劉影等(2010)對6個沿海城市1300名居民進行調查,其中約60%的居民選擇偶爾定期或經常需要心理健康服務。張曼華等(2018)對北京市東城區某街道社區650名居民進行調查,58%以上的居民表示需要心理健康服務。
面對居民日益增長的心理健康服務需求,雖國家對社區心理健康中心的設立有一定指導,各地也根據實際情況開展了相關服務,但總體來看我國社區心理健康服務發展仍剛剛起步,存在政策、資金支持不充足、標準化建設不完善、人員專業化水平不高、不同群體多元化需求滿足不夠等問題,并不能較好實現預防心理疾病、促進精神疾患康復及提高國民心理素質的預期目標。張瑞凱(2010)調查發現,北京居民對心理健康服務持積極肯定態度,但高達67.4%的社區居民認為服務僅有一點效果。潘玲娜等(2011)對北京、大連等6個沿海城市的社區心理健康工作人員進行調查,61%的工作人員認為當前面臨的最主要的困難是缺乏活動資金。龐云燕(2018)對北京市東城區某社區429名居民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心理問題檢出率高達28.9%,有65.3%的居民遇到心理問題時會尋求心理幫助,但僅有38%的居民對社區心理健康服務較為滿意。
3 社區心理健康服務體系構建探索
3.1 轉變政府職能,提供政策保障,構建“四級三聯一干預”的運作模式
建立健全以行政部門為主導,專業機構為龍頭,以基層衛生計生機構為基礎,包括醫院、機關、學校、社區、企事業單位、專業協會在內的心理健康促進工作體系;完善服務機制,加強宣傳引導,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健康心態,幸福社區”的發展理念;培育專業隊伍,發展志愿服務,充分調動各界資源、各方力量(見圖1)。
3.2 完善服務機制,加強宣傳引導,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健康心態,幸福社區”的發展理念
大力開展心理健康素養知識普及工程,通過傳播心理健康促進知識,培養心理健康促進意識,營造心理健康促進氛圍實現居民心理健康素養知識層面提升。組織修訂各省市公民心理健康素養基本知識與技能手冊;推進衛生計生服務熱線建設,了解民眾心理需求,解決心理訴求;建立心理健康專家講師團,通過“五進活動”——進村、進社區、進企業、進機關、進學校開展心理健康知識科普活動;成立心理健康志愿服務團體,為民眾提供健康教育、心理咨詢、義診等服務。
3.3 推進網絡服務,拓展服務渠道,構建全覆蓋、實時性服務體系
充分利用社會資源搭建數字化心理健康傳播平臺,提升知識傳播的覆蓋率與影響力,可以通過政府采購購買專業企業服務,提供心理健康知識普及、網絡心理咨詢、在線心理測評、社區心理服務預約等功能,最大程度上提高服務的覆蓋面,并能有助于解決社區心理健康服務專業隊伍不足的現狀,實現過渡式發展。同時各省市應建立健全心理健康素養監測系統,推進信息化建設,有效獲得居民心理健康素養基本數據,從而有針對性開展公共衛生服務。
3.4 完善評估機制,注重服務效果,以科研指導實踐建設
促進社區心理健康服務不斷提升最重要的措施即完善服務評價體系,發揮績效考核在提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量中的作用,各省市應建立符合當地社區醫療服務發展現狀的年度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考核指標,并將心理健康服務作為其中重要評價指標,從心理健康知識普及、心理疾病預防、心理障礙干預、精神疾病患者康復等方面對社區心理健康健康服務進行考核,有利于社區公共衛生服務質量的進一步提升。同時加強對心理健康服務人員的培訓及科研資助力度,結合基層現狀有針對性開展科研,提高社區健康服務工作的科學化、專業化水平。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8年度沈陽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青年項目《沈陽市社區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建設的對策研究》(課題編號18070Q)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 鐘文娟,方嬌榮,明新貴.武漢市社區居民心理健康狀況調查[J].中國公共衛生,2009.25(3):279-280.
[2] 劉影,張靈聰.中國沿海大中城市社區心理健康服務需求現狀調查[J].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10.25(6):88-91.
[3] 張曼華,趙崇偲,張婉奇,郭穎,楊鳳池.北京城市社區心理健康服務需求及類型分析[J].中華全科醫學,2018(3):333-337.
[4] 張瑞凱,戴軍,李紅武.社區心理健康服務實施現狀及發展困境——基于北京 164 個社區的實證研究[J].社會工作,2010(5):42-45.
[5] 潘玲娜,劉影.中國沿海大城市社區心理健康服務工作現狀調查[J].宜賓學院學報,2011.11(1):107-109.
[6] 龐云燕.社區居民心理健康狀況及服務需求情況調查與分析[J].首都公共衛生,2018.12(1):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