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與京劇有關的戲曲論著中有這樣幾部書,如1918年出版的周劍云主編的《鞠部叢刊》,羅癭公著的《鞠部叢譚校補》,以及丁秉鐩所著《菊壇舊聞錄》,還有清代的《鞠臺集秀錄》《菊部群英》等,均以菊部或鞠部而名書。

菊部或菊臺、菊壇、鞠部等,是舊時對戲班或者說是對整個戲曲行業的又一個別稱。“鞠”是“菊”的通假字,二字可以通用。據宋代周密所著《齊東野語·菊花新曲破》云:“思陵朝,掖庭有菊夫人者,善歌舞,妙音律,為仙韶院之冠,宮中號為菊部頭。”是說宋高宗趙構的后宮之中有一位精通音樂歌舞的宮人叫作菊夫人,技壓群芳,成為后宮歌舞伎中的領袖,所以大家都管她叫菊部頭。元代宋旡《宮詞》有云:“高皇尚愛梨園舞,宣索當年鞠部頭。”自注:“宋思陵時,有菊夫人,善歌舞,為仙韶院第一。既而稱疾告歸。一日,宮中曲舞不稱旨,提舉官奏曰:‘此非鞠部頭不可。’”亦可見這位菊夫人技藝之高妙了!
從宋元以后,菊(鞠)部也就和梨園一樣成為戲曲界的別稱了,如清代曹雪芹之祖父曹寅的一首小詩中有:“鞠部清詞付小伶,自調蘆管斗燈熒。”前面所舉諸戲曲書目也都是證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