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的老家湖南新田徐家鋪,在搞公社化、出集體工的年代,每天晚飯后,社員們便聚攏在生產隊長或哪家的堂屋里講故事。記得那時,二隊的聲華老人、六隊的剃頭匠鐵保師傅經常到我爺爺和外公家串門,幼年的我從他們嘴里聽來不少故事。其中印象最深的是聲華老人講的關于蕭克率領紅軍過新田時的一條標語。
1934年8月,湖南嘉禾人、紅六軍團軍團長蕭克和他的紅六軍團,在西征途中,兩次路過新田。8月19日,紅軍從桂陽進入新田縣境;20日,襲占新田縣城。23日,到達零陵蔡家埠,準備西渡湘江。因國民黨軍湘軍、桂軍派兵前堵后追側圍,紅軍放棄強渡湘江計劃,為擺脫敵軍,在陽明山周邊繞圈子,于27日傍晚兵分三路,再次進入新田。
當年,聲華老人二十出頭,是家中的主要勞力。那天他正在黃土壩大洞里做事,忽然看到從石羊圩方向過來一支隊伍,左邊一路沿田洞中間的石板路朝徐家鋪上來,右邊一路沿山嶺小路朝陳治村那邊行進。那年頭,鄉下人早被官軍害苦嚇怕了,一見當兵的馬上就會躲起來。可那些兵離自己僅有幾十步腳遠,跑已經來不及了,他只得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繼續干活,同時偷偷地觀察漸漸走近的士兵。沿石板路走來的那些士兵有百把人,身穿灰軍裝,腳上打綁腿,肩挎長短槍。士兵們對田洞里那些來不及逃散的鄉民好像沒有惡意,只是一路緊走急趕。約莫一桿煙的功夫,就過了牌坊,進了八角涼亭,接著從徐家嶺院子前穿過,往寧遠太平圩那邊去了。
等隊伍過去了,聲華和田洞里做事的人,匆忙收工回家。走到八角涼亭,發現石柱上貼有一條標語:“36師我的崽,72師我的孫,48師我不打,他和我有點親!”

蕭克
聲華老人講,標語上寫的那3個師是圍追堵截蕭克紅軍的國民黨軍,其中48師師長李云杰是嘉禾縣人,他念及同鄉情面,讓自己的部隊在嘉禾車頭橋一帶停止不前,放過蕭克的紅軍。所以,紅軍講和他有點“親”,不會輕易打他,而另外兩個師是自己的崽和孫崽,照古人講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老子打崽打孫崽是天經地義、隨時可以的。
紅六軍團過新田至今已過去86年,聲華老人也于1986年離世,他所講的故事已無法核實,但結合相關史料分析,有一定可信度。紅六軍團為中央紅軍戰略轉移開辟通道、西征轉戰途中,先要派出先遣分隊,為主力部隊偵察、開路。徐家鋪位于新田、寧遠、藍山、嘉禾交通要道,又是趕圩的地方,有石板路通往新田的石羊圩、寧遠的太平圩以及藍山、嘉禾等地。紅軍回師新田后,再經嘉禾、藍山,轉向寧遠、江華時,極有可能派出小分隊沿石羊圩—徐家鋪—太平圩一線,策應主力部隊行動。當然,由于隔年久遠、記憶模糊,加之聲華老人不識字,他提到的國民黨3個師番號有誤,經查閱資料,當年尾追紅六軍團的國民黨軍分別為15師(王東原部)、19師(陶廣部)和23師(李云杰部)。至于23師停留車頭橋,未與紅軍發生正面遭遇戰,絕非李云杰有意放過,而是避開鋒芒、自保實力。
紅軍路過新田八角涼亭的故事鮮為人知,但在徐家鋪口口相傳數十年,尤其涼亭里的那條宣傳標語,通俗易懂,風趣幽默,讓人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