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斌
(旌德縣三溪鎮農業站,安徽旌德242601)
豬藍耳病是由鼠的動脈炎病毒通過傷口感染了中歐野豬之后而形成的變異病毒,因為美國狩獵野豬而將此病毒引入國內,之后傳播至北卡羅納州,在歷經了約十年的時間,野豬與家豬之間的接觸致使美國在1912 年爆發了藍耳病,我國在上世紀90 年代中期傳入該病毒,并將其列為一種動物疾病。這種病也并成為動物界的“癌癥”,由此可知,出現這種病具有嚴重的后果。
豬藍耳病病毒有著不同的蛋白編碼,在不同的發病階段蛋白編碼也有所不同,從而在一定程度上致使病毒存在高致病性。
部分養殖戶為獲得經濟利益而從不同地區引入豬種,在這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豬群的近親繁殖而出現遺傳病的可能性,但同時也加大了疫病傳播的可能性。部分養殖戶在引進豬種時并沒有關注豬種有沒有經過嚴格檢驗,或在引進后沒有加以隔離觀察,就容易出現疫情。部分豬種可能具有較強的豬藍耳病抵抗力,在引進初期階段并未發病,但在一段潛伏時間后就可能會爆發疫情[1]。
養殖場衛生環境也是引發藍耳病的一個主要原因,由于豬舍溫度高、濕度大容易導致病毒繁殖和蔓延,假如沒有及時改善環境并消毒,就非常容易降低豬種的抵抗力與免疫力,并致使病毒大范圍的傳播。我國很多地區養殖場條件都不是很理想,存在的空氣不流通及無法定期清理衛生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豬群染病的風險。另外,部分養殖戶為減少養殖成本而購買營養不均衡的飼料,使豬群免疫力降低,繼而加大了患病的可能性[2]。
細菌傳播速度極快,特別是像養殖場這種地方,假如沒有定期進行消毒,如果豬染上藍耳病,將很可能會迅速地傳染給其它豬,甚至整個養殖場都會染病。因此,為防止豬染上藍耳病,養殖人員需要不定期對豬圈進行消毒,讓豬擁有一個衛生的生長環境。消毒粉可以消毒和保持環境干燥,避免出現細菌,所以可以適當采用消毒粉來抑制細菌。唯有保持養殖場的衛生環境,并做好免疫工作,才可以讓豬健康成長,并提升養殖事業的經濟效益[1]。
在不同的季節,豬的飲食情況與生長狀態等方面都具有一定差異,這需要有關人員根據不同條件,針對豬生長狀態做好相關防治措施,嚴格預防豬出現藍耳病,確保豬健康生長。并且,還需要根據季節變化特征,合理優化豬飼養管理,避免由于飼養管理缺陷而出現藍耳病。在調配豬飼料時,還需要適度添加防霉劑,可以有效控制豬對黃曲霉菌素的攝入量,避免降低豬抵抗力而出現藍耳病,最大化發揮豬飼養管理的作用[3]。
如果豬感染了藍耳病,就會使其他豬也很快感染。對此,必須合理處理患有藍耳病的豬。在許多情況下,養殖戶應該采取隔離觀察的方式來妥善處理患病之后的豬。通過合理的圈舍處理方式,有效保證豬圈長期保持最基礎的清潔度指標。在具體飼養過程中,養殖戶還需要適度加大高能量飼料的投喂比例,從而提高豬免疫力,防止由于免疫力不足而感染藍耳病[3]。
與事后處理染病豬的方式相比,全方位實行事前防控措施有著更為顯著的必要性。現階段,養殖戶有必要采取一定的免疫方式或其他技術手段來避免藍耳病隱患,同時做好豬群的免疫工作。站在預防豬藍耳病的角度出發,注射生豬疫苗是最典型的防御方式。基于此,養殖戶需要慎重選擇注射疫苗,保證可以選擇最佳疫苗作為注射手段,全方位提高豬群免疫力,避免豬群感染藍耳病。盡管當前藍耳病診斷和防控的有關技術手段都具有較大進步,然而作為抑制性的典型疫病種類,豬藍耳病存在極大可能會誘發其他并發癥。通過采取綜合防控措施和方式,從根源出發,防止豬藍耳病造成程度相對嚴重的養殖損失,有效確保養殖戶的經濟效益[2]。
因為在豬的生長過程中,患上藍耳病的病因相對復雜,就需要提高對豬藍耳病的研究力度,要求有關部門依照相關標準程序對豬藍耳病進行診斷,并在制定更為科學、合理的治療方案,有效避免藍耳病對豬的正常養殖造成影響。除此之外,文中也從多各方面提出了豬藍耳病的防治措施,希望可以為增強豬藍耳病的防治力度提供幫助,從而為豬可以在標準的養殖場環境中健康生長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