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小通
2020年的金融市場一直在見證歷史,書寫故事。
美股在一個月內4次熔斷;股神巴菲特 “割肉”航空股和銀行股,伯克希爾·哈撒韋巨虧465億美元……
在很多著名投資者折翼之時,普世投資(Universa Investments)管理的對沖基金——黑天鵝保護協議(BSPP),卻在今年3月份取得3612%的回報,其今年以來的回報率已達4144%。
你沒看錯,是40倍的收益!
這是一家投資管理公司,創立于2007年,一直致力于緩解風險。創始人馬克和顧問塔勒布在20多年前,就開始給客戶投資組合進行套期保值。
20 07年,公司將尾部風險對沖(Tail-risk hedging)的想法正式化、制度化,在2008年危機期間以及此后,為客戶提供實時的尾部風險緩解。
普世投資的創始人馬克曾說過,他的投資組合對他的客戶很透明,但他并不想讓非客戶知道。
因此,我們只能通過官網文檔以及馬克接受媒體采訪時的表述,窺見一二。
馬克曾說,他管理的基金就像持有債券和黃金一樣,它是一種風險緩解策略。這只基金的獨特之處在于,擁有極具爆炸性的下行保護。
簡而言之,這種策略是利用市場恐慌,而非被恐慌利用。
也就是說,在市場沒有大幅波動的情況下,基金保持不虧損的狀態,但一旦市場出現大幅下跌,甚至崩盤的狀態,基金將會獲得巨大的收益。
在投資組合方面,顧問塔勒布比較推崇80%-90%的零風險投資和10%-20%的高風險投資,放棄低效的中等收益投資。
實際上,黑天鵝基金將3.3%的倉位配置到與尾部風險有關的對沖策略中,剩余倉位則被動投資標普500指數。
可以理解為把大部分倉位跟隨市場平均水平,用很小的倉位“賭”極端風險事件。
普世投資的策略聽上去就很晦澀、拗口,至于實踐起來,用馬克自己的話說,“這是個危險的地方”,對散戶并不友好。
不過其中蘊含的一些投資思維,我們卻可以了解一二,看看在危機中賺錢的人,有怎樣的腦回路。
1.時刻要有危機意識
塔勒布曾表示,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他和馬克就致力于研究極端事件,保護自己免于受到金融系統脆弱性的沖擊,是必選項,而不是可選項。
金融市場是由意外的突發事件即“黑天鵝”主導的,因為那些可以預料的事情早就在市場中消化了。但是金融市場上的人們,總是傾向于忽略或者忘記代表災難的“黑天鵝”。
馬克則表示,自己并不知道美股崩盤何時到來。盡管不是“一定要市場真的崩潰”自己才會賺錢,但邏輯告訴他,崩盤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他通常選擇購買看跌期權。
兩位也是這么做的。
塔勒布在2001年“9·11”事件前,大量買入看似毫無價值的、價格很低的認沽權證。換句話說,他做空了美國股市。其實,他并不知道會發生“9·11”,但他在“和平時期”,押注了“總有一天,災難會發生”。

馬克在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幾乎每個月都在做空。
2.不要太早樂觀
投資界有一句話:悲觀者正確,樂觀者賺錢。
不過在市場大勢和“黑天鵝”事件面前,太早樂觀或許并不是最好的選擇。
2月底,巴菲特接受媒體采訪時,一如既往地表達樂觀,稱投資者不應因恐慌拋售股票,也不應被新聞的頭條所左右。隨后,巴菲特抄底航空股,真金白銀地為“樂觀情緒買單”。
3月,全球市場暴跌,巴菲特沒有繼續抄底,反而“割肉”一部分銀行股和航空股。至于真實原因,股神可能會在5月的伯克希爾股東大會分享吧。
馬克則認為,市場都有定價錯誤的風險:當股市不再受制于基本面時,那就是說,我們所處的是一個扭曲的環境。一旦發生這種情況,任何價格都可能出現。在這一點上,我們不應該為任何上漲感到驚訝。人們需要收益。當我們一味追求收益時,一切皆有可能。
因此,需要對市場存有更多的敬畏心,不用太早就盲目樂觀。
馬克指出,對于新冠疫情對市場的影響,還不確定世界經濟是否就會進入衰退。
但全球仍陷于金融泡沫之中。前所未有的貨幣刺激措施推高了市場定價,市場定價仍然非常昂貴,這還遠遠沒有結束。如果以歷史和經濟邏輯為指導,即使流行病沒有戳破這個泡沫,最終也會有其它事件來戳破這個金融泡沫。
3.“保險意識”
我們常說,投資第一要務是保住本金。
普世投資更是關注風險。
馬克強調,一直以來他們都致力于通過降低風險,來提高投資組合的年復合增長率。即使這種降低風險的策略是昂貴的,比如買入大量黃金、債券以及對沖基金,都要付出很多資金。
這種降低風險的目的,不是讓客戶“變得更窮”,而是要提高回報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