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書甲
最近,全球的金融市場都不太好,全球經濟都在牽著手往下滑。
在銀行買理財有風險嗎?當然有風險。一般,我們提到銀行,老百姓就都會和安全掛鉤,認為買的肯定是沒錯的,不會有任何風險。但實際上沒有任何一款理財產品現在是無風險投資,只不過是風險系數高低不同而已。
銀行的人在推銷理財產品時都不喜歡講風險,并且提供的產品說明書里要么充斥大量專業術語,看得你頭暈,要么信息披露并不完整,很可能連你的錢用去哪都不說清楚。
一般情況下,結構性理財產品(即與股票、股指、匯率、黃金等高風險標的掛鉤的產品)風險較高。
如果你風險承受能力比較低,最好就購買非結構性理財產品,這類產品一般投資于國債、金融債、中央銀行票據、承兌匯票、同業拆借、高信用級別的企業債、短期融資券等,安全性更高。
銀行理財有的利息比較高,還安全嗎?確實是有的。
隨著低風險產品利率下行,有一類創新型銀行存款特別受歡迎——就是按期付息的五年期存款。
因為五年是網上存款產品的最長期限,銀行會給不錯的固定利率,比如現在也能拿到4%以上的利率,去年有的產品能到5%以上。
但是一般五年期存款產品,如果提前支取會按活期計息,就非常不劃算。
這類按期付息的產品最大優勢是按短周期支付利息,比如有的每7天付息一次,有的每30天付息一次,有的每年付息一次。
所以它既能鎖定一個比較高的長期利率,又能及時拿到階段性的利息,避免提前支取,損失利息收益,這是它受歡迎的最大優勢。但是購買這類產品,有個坑一定要注意!
看產品說明,在“產品特點”這一欄會有關于存期、利息的說明,有的產品會在條款中寫上:若提前支取,按活期計息,追回所有周期利息。
而有的產品條款中會標明:可提前支取,已派發利息不追回。購買的時候一定要選擇第二種。
銀行理財產品會受到此次疫情影響嗎?同樣是會的。
隨著現在經濟形勢的發展,沒有任何一個金融機構能保證理財產品不受到任何影響,尤其是銀行這種理財產品繁多的機構。
銀行理財產品同樣都有標的,有的是投資股票的,有的投資債券,有的投資基金等,當我們買理財產品之前,一般都會看理財產品投資項是什么。
如果大家買了銀行理財產品的話,可以去看看自己的產品投資標的是什么。如果是投資股票和黃金等現在比較動蕩的投資品的話,很有可能收益率會受到一定影響。
最后,還是要提醒大家,投資有風險,購買需謹慎。
尤其是在買所謂高收益的產品的時候尤其要注意,沒有任何一款產品是又安全、收益率又很高的,一般安全理財收益率現在高過5%的都已經非常稀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