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學嶺
摘要: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突出黨對國家社會各項事業的政治領導力。政治領導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本質特征,也是馬克思主義政黨之所以能夠領導社會主義事業成功發展的保障。這是黨的全面領導的理論邏輯。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并不等于包攬一切。黨領導一切,是指黨對大政方針的領導,而非對具體事務的大包大攬。這是黨的全面領導的實踐要求。
關鍵詞:堅持 加強 黨 全面領導 歷史使命
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實現強國戰略提供了最重要的政治保證。這是黨的全面領導的歷史邏輯。
一、黨領導一切的邏輯必然
自1921年中國共產黨誕生以來,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進行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為實現兩大歷史任務不懈奮斗。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我們黨始終如一地強調黨的領導地位與作用,并將其體現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一系列理論成果及具體制度文本之中。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符合中國共產黨執政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規律,是當代中國必須毫不動搖堅持的政治原則。
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突出黨對國家社會各項事業的政治領導力。政治領導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本質特征,也是馬克思主義政黨之所以能夠領導社會主義事業成功發展的保障。這是黨的全面領導的理論邏輯。在十九大提出的新時代黨建格局中,黨的政治建設的重要地位集中體現為其對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以及深入推進反腐敗斗爭的統領作用。抓好黨的政治建設是實現黨的政治領導力的重要保證,只有黨內時刻“講政治”,才能保證黨的政治團結,進而實現黨對一切工作的政治領導。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是在深刻總結共產黨執政經驗教訓的基礎上確立的重大原則,科學揭示了中國共產黨執政規律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規律。這是黨的全面領導的歷史邏輯。
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并不等于包攬一切。黨領導一切,是指黨對大政方針的領導,而非對具體事務的大包大攬。這是黨的全面領導的實踐要求。習近平總書記針對黨的領導弱化的問題多次強調黨領導一切工作,突出黨在國家社會各個領域的領導核心作用,確保黨要總攬全局、協調各方。可見,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強調的是黨對國家社會發展總體布局的統籌、戰略布局的推進,強調的是黨能夠在此過程中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而非事無巨細、大包大攬。
二、黨的全面領導的新實踐
針對實際上存在的黨的領導虛化、弱化、邊緣化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在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方面取得重大成效,大大增強了黨的凝聚力、戰斗力、領導力、號召力。
在組織體系建設方面,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制定或修訂了黨內政治生活準則、黨內監督條例、地方黨委會條例、黨組條例、問責條例,為加強各個層面的黨的領導提供了制度保障。黨的十九大新修訂的黨章增加黨組職權,明確國有企業黨委(黨組),發揮領導作用,調整基層組織和基層支部的職能,有利于進一步發揮好黨組織在各個領域的領導作用。
通過實踐,形成了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的思想共識和制度基礎。堅持黨的全面領導,首要任務是自覺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這是實現黨領導一切的關鍵,也是黨的政治建設的根本要求。
三、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
五年來,我們黨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強烈的責任擔當,在黨的建設方面取得了卓著的成績,推動了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同時,必須清醒看到,黨的建設方面還存在不少薄弱環節,也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這就意味著,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我們必須不斷提高黨的建設質量,堅定不移地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
習總書記提出的“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這一判斷不僅是告誡全黨要時刻保持警惕、始終把全面從嚴治黨放在黨的建設的突出位置,更是為全黨繼續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提供觀念動力與實踐指引。如果說明確指出黨內仍然存在的問題是為全面從嚴治黨提供反向激勵,那么提出要“更加科學、更加嚴密、更加有效”是從政黨建設和發展的角度提供正向激勵,而提出要不斷增強黨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則是進一步界定了黨的領導的具體維度,其核心目的仍然是持續不斷地加強黨的領導,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弘揚理論聯系實際的學風,促進科學理論在解決實際問題、推動改革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新時代黨的建設應遵循什么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特別提出了新時代黨建的基本方向。
第一,聚焦目標一一實現“四個偉大”的歷史使命。在習總書記提出的“四個偉大”新命題中,特別指出黨的建設偉大工程是與偉大斗爭、偉大事業、偉大夢想有機相連的,并起著決定性作用。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四個偉大”及其相互間關系的論述不僅明確了偉大工程的關鍵作用,更明確了偉大工程的終極目標。因此,這是把握新時代黨建的首要方面。
第二,保持先進——發揮黨的“三個確保”的領導作用。在“四個偉大”框架中,“三個確保”的提出,不僅進一步明確了偉大工程在偉大斗爭、偉大事業、偉大夢想的實踐中所要達成的中觀目標,同時還突顯了偉大工程的核心目的,即強化黨的領導、確保黨的執政地位。
第三,能力革新——黨的“四種力量”的凝聚發力。四種能力的提出是對黨的建設特別是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全新要求,這意味著中國共產黨的政黨能力將通過目標明確的優化升級來推動整個國家社會的全面現代化。
具體而言,要重點從四個方面對新時代黨建進行中微觀把握,特別應結合具體工作實踐來深入理解。
第一,以政治建設為統領,增強政治擔當。黨的十九大黨建新布局新增加政治建設,并且將其擺在全局首位,體現了新時代黨建的新要求。將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是針對黨內出現的新矛盾新問題而提出的,在履行好本職、攻堅克難和應對復雜局面的磨煉中鍛煉成長,特別要求全黨要“弘揚忠誠老實、公道正派、實事求是、清正廉潔等價值觀,堅決防止和反對個人主義、分散主義、自由主義、本位主義、好人主義”。因此,全體黨員都必須做到對黨忠誠、自覺維護中央權威并積極參與到培育黨內政治文化的實踐當中。
第二,以組織建設為載體,鍛造執政骨干。黨的干部是黨和國家事業的中堅力量,能否在新時代繼續做好選人用人工作,直接關系到黨的執政能力問題。黨管干部是不容動搖的原則,馬克思曾說過:“人們為之奮斗的一切,都同他們的利益有關。”在群眾工作中,處理好群眾利益是關鍵中的關鍵。也就是說,對于關系到群眾切身利益的事情,站在什么角度處理、處理得怎樣,都直接關系到群眾的喜怒哀樂和政府的形象,關系到人心向背和黨的事業之成敗。此外,還必須創新激勵約束機制,以科學的機制調動廣大干部的積極性,使之能夠全身心投入到黨和國家的事業當中、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第三,以作風建設為抓手,重塑執政形象。十九大黨建新布局新增紀律建設,強調要通過強化黨紀來重塑黨風,厚植黨的執政基礎。盡管十八大以來黨的作風建設取得重大成效,但四風新表現又再次出現。2017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就新華社刊發的一篇題為《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新表現值得警惕》文章作出重要指示,“糾正‘四風不能止步,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對于“躲進青紗帳、穿上隱身衣”等四風新變種,要特別警惕,嚴格運用六大紀律約束黨員領導干部的行為。
第四,以反腐敗斗爭為重點,鞏固執政基礎。“人民群眾最痛恨腐敗現象”,腐敗關系到黨和國家的生死存亡。要鞏固黨的十八大以來形成的反腐敗壓倒性態勢,奪取壓倒性勝利,進而構建“不能貪”的反腐敗格局,不僅需要繼續堅持高壓反腐,還必須重視制度創新與制度群建設。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開啟了新一輪國家監察體制改革,建立黨統一領導下的反腐敗專門機構,實現對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監察全覆蓋,是事關全局的重大政治體制改革。與此同時,把黨內監督同國家機關監督、民主監督、司法監督、人民監督、輿論監督貫通起來,健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勢將進一步提升反腐敗斗爭的成效。
參考文獻:
[1]黨的十八大報告[Z].2012.
[2]馬成旭.樹立黨的意識增強黨性修養[J].共產黨人,2007,(23).
[3]李斌雄.新時代黨的政治建設的目標指向、內容結構、主干路徑[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8,(15).
[4]吳林龍.習近平關于加強黨的政治建設思想論析[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8,(06).
(作者單位:內蒙古大興安嶺重點國有林管理局金河林
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