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玉梅
摘 要:“新型政黨制度”的新論斷,是對新時代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與政治協商制度的豐富和發展,“三個新”揭示了我國政黨制度具有西方政黨制度無法比擬的獨特優勢。新型政黨制度的實行是歷史的選擇、中外優秀思想文化合力的結果,還在于其強大的制度效能。堅持和完善新型政黨制度,根本在于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關鍵抓住健全協商民主機制環節,重點提高民主黨派的履職能力。
關鍵詞:新型政黨制度;優越性;必然性;完善
2018年3月,習近平在全國兩會期間創造性地提出“新型政黨制度”的新論斷,2019年10月,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通過《決定》,對新時代如何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作了戰略部署。我們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準確把握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關于新型政黨制度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
一、充分認識我國新型政黨制度的顯著優越性
有比較才更能凸顯優勢。與西方政黨制度相比,新型政黨制度優勢在哪里?習近平總書記的“三個新”精準概括其鮮明特征和獨特優勢,具體表現在:
(一)跨越西方政黨制度利益代表的藩籬
西方的兩黨制或多黨制,無論哪個政黨上臺執政實際上都是資產階級政黨,在實踐中日益淪為少數政治精英和利益集團的游戲工具?!案傔x時漫天許諾、選舉后無人再問”的制度病,人民難以從中真正獲利。中國共產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利益,自始至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民主黨派是各自所聯系的一部分社會主義勞動者、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擁護社會主義愛國者的政治聯盟。新型政黨制度最大限度包容各階級、各階層的利益訴求,擁有更廣泛的群眾基礎。
(二)克服西方政黨制度政黨惡斗的弊端
以政黨競爭為特征的西方政黨制度,為獲取國家政權,執政黨和反對黨互相敵對、互相拆臺、相互否定,最終導致“否決政治”頻頻出現,決策效率低下,社會秩序混亂、國家建設發展緩慢等問題。我國的新型政黨制度,主張合作與協商,中國共產黨是領導核心,各民主黨派不是在野黨和反對黨,是共產黨的親密友黨,在中國共產黨的指揮下大合唱,凝聚成強大的合作力量。
(三)突破西方政黨制度社會撕裂的困境
西方競爭性政黨制度中,各利益集團之間容易產生共識沖突,導致深度的社會撕裂。我國新型政黨制度中,多黨合作、民主協商貫穿于公共政策全過程,從方案制定到方案選擇再到方案執行,都能夠充分發揚民主?!坝惺潞蒙塘俊⒄业阶畲蠊s數”,各黨派間形成了團結合作的黨際關系,將為民謀利的經濟社會發展藍圖可以一繪到底。
二、深刻理解我國新型政黨制度的必然性
在我國,實行新型政黨制度絕非是偶然,而是歷史的選擇,同時汲取人類歷史優秀文化的營養,經歷一系列的探索實踐并取得強大的制度治理效能的必然結果。
(一)新型政黨制度是中國歷史的必然選擇
在我國,新型政黨制度來之不易,自鴉片戰爭以來,為了民族獨立、國家富強、人民幸福,中國人探索過很多道路,像林則徐、洪秀全、康有為、梁啟超……他們代表著不同階層對中國政治架構、政治革新的思考,但最后都歸于失敗。辛亥革命后也曾出現過短暫的“多黨制”,但最終資產階級革命派以血的代價證明,“多黨制”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行不通??谷諔馉幹螅虚g黨派嘗試所謂的“中間路線”,也想搞兩黨競爭,最后以失敗告終。而國民黨所實行的一黨專政,以及及蔣介石所推行的個人獨裁,最后也因違背民意遭遇破產。所以,從歷史的角度,我們可以下一個結論:新型政黨制度作為歷史的選擇,是中國人民歷經劫難、屢次試錯后而得出來的。
(二)新型政黨制度是中外優秀思想文化結合的產物
任何制度,既要吸收外來又要承接傳統。我國的新型政黨制度在中國這片土壤孕育,它一方面建立在馬克思主義政黨學說基礎上。在《共產黨宣言》中曾明確指出,“共產黨人到處都努力爭取全世界民主政黨之間的團結和協調”。馬克思主義的政黨文化深刻影響著我國新型政黨制度的形成與發展;另一方面,中國新型政黨制度又深深扎根于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之中。正如習近平所指出的,它“符合中華民族一貫倡導的天下為公、兼容并蓄、求同存異等優秀傳統文化,是對人類政治文明的重大貢獻。”和合文化傳統精髓成為我國新型政黨制度的深厚文化根基,影響其形成和發展的全過程。
(三)新型政黨制度具有強大的治理效能
一項制度好不好,要不要堅持,關鍵看實踐中是否管用。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通過的《決定》指出,新中國70年來創造了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奇跡和社會長期穩定奇跡,中華民族經歷了獨立、富強起到飛躍性的發展。我國用幾十年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進程,社會生產力取得飛躍性的發展,我國的綜合國力逐步增強。我國經濟總量目前已穩居于世界第二位。我們國家既經歷了巨大的經濟社會變遷,也經受了不少重大考驗,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國人民齊心協力,不但勝利渡過了難關,而且有力鞏固了人民政權、持續保持了國家政治和社會大局長期穩定,并取得革命、建設、改革的一系列重大成就?!皟纱笃孥E”充分顯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強大的治理效能,而其中新型政黨制度起著決定性作用。
三、準確把握堅持和完善我國新型政黨制度的著力點
實踐已經充分證明,新型政黨制度是基于我國基本的國情出發,并且是具備強大生命力的政黨制度,必須長期堅持。堅持制度自信,但又不能固步自封。新時代還須與時俱進不斷加以完善。
(一)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根本
中國共產黨是新型政黨制度的核心,新型政黨制度的最大優勢與根本保障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習近平總書記曾明確指出,我們應當繼續堅持多黨合作建立的初心,把社會主義制度建設和完善好,最重要的是始終不渝地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包括各民主黨派、各團體、各民族、各階層在內的全體中國人民的共同選擇。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正迎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越是接近目標,越是任務艱巨,越是要發揮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政治優勢。未來新型政黨制度的建設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增強新型政黨制度的發展優勢和政治支撐。
(二)健全協商民主機制是關鍵
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本質是中國特色的協商民主。實踐證明,中國政黨政治之所以保持良性發展,在于我國的新型政黨制度始終堅持政治協商的原則。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首次性提出了我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社會主義協商民主”,這項舉措無疑是對于我國新型政黨制度的一項理論與實踐的雙重創新。如何確保在實際決策和行動中為多黨合作與政治協商提供支持,需進一步加強機制建設。要健全知情明政機制,使民主黨派及時了解執政黨和政府的決策部署;完善考察調研機制,確保協商建言有的放矢;健全工作聯系機制,增強民主黨派建言的可行性;強化協商反饋機制,使形式規范化、要求具體化。
(三)增強民主黨派的履職能力是重點
完善我國的新型政黨制度與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離不開的,同時也需要民主黨派的積極參與。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要更好體現新型政黨制度效能,著力點在于發揮民主黨派的積極作用。民主黨作為參政黨,作為中國共產黨的“好參謀、好幫手、好同事”,應聚焦“五大能力”建設,提高履職能力,以適應新時代對參政黨能力建設的新要求。為此,要加強思想建設,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強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的深刻認知;加強組織建設,特別是領導班子建設,提升組織活力;加強制度建設,不斷提高參政履職的規范化水平。
四、結語
綜上所述,堅持和完善我國新型政黨制度,應充分認識我國新型政黨制度具有顯著優越性、深刻理解我國新型政黨制度的必然性以及準確把握堅持和完善我國新型政黨制度的著力點。只有堅持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不斷完善我國的新型政黨制度,才能夠走出一條更具活力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同時有力促進世界政治的民主化進程。
參考文獻
[1] 雷蕾.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黨制度優越性的新論斷[J].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18(11).
[2] 敖永春,陳猛.我國新型政黨制度的內生動力與外延張力[J].廣西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9(04).
[3] 劉超偉.中國新型政黨制度初探[J].上海市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9(05).
[4] 張慶黎.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N].人民日報,2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