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寒斌 陳偉嘉 高莉芳


摘 要:目的:探討中醫五態人格類型與初中留守兒童正性特質的相關性。方法:隨機整群抽樣法選取初中生進行問卷調查,數據采用SPSS統計分析。結果:(1)留守兒童和非留守兒童在正性特質上沒有顯著差異;(2)除太陰人格類型外,留守兒童的太陽、少陽、少陰和陰陽平和人格類型與其正性特質均有一定的相關性;(3)太陽、少陽、陰陽平和三個陽性維度對總的正性特質有顯著的預測作用;(4)太陰型人格類型的留守兒童在正性特質得分上比其他類型的要弱。結論:留守兒童不等于問題兒童,留守經歷也可能促發他們的正性特質,留守兒童不同五態人格特質與其正性特質存在相關。在教學與管理實踐中,應對不同人格類型的留守兒童采取區別化的教育策略。
關鍵詞:中醫五態人格;正性特質;農村初中留守兒童
當前留守兒童問題是一個重要的社會問題,關愛留守兒童已經成為社會各界的共識并已轉變為實際行動。而與此相伴隨的是,留守兒童被“標簽化”,甚至“污名化”的現象也更加凸顯出來,很多學術研究重點關注親子分離和留守經歷對留守兒童產生的負面影響上,一些研究甚至直接把留守兒童等同為問題兒童[1-2]。再加上一些大眾傳媒對于留守兒童問題行為的一些極端案例的報道和渲染,使得公眾對于留守兒童的心理和行為特質產生了較為負面的刻板印象。一些地方學校甚至以“愛”的名義把留守兒童集中起來特別關照,這種特殊的關愛給留守兒童貼上了特殊的標簽,給他們的心理造成了不必要的困擾。為此,我們不禁發問,留守兒童一定是問題兒童?留守經歷只會給他們的心理和行為帶來負面影響?他們身上是否會具備因我們聚焦在負性特質上而忽視的正性特質?留守兒童不同的五態人格類型是否會與其正性特質之間有一定的相關性?為了探討和回答這些問題,我們進行了實證研究。
一、方法與程序
(一)研究工具
對于正性特質的測量,本研究采用孟萬金等編制的《中國中小學生積極心理品質量表》,該量表有六大維度和15個正性特質,六個維度分別是認知維度、情感維度、人際維度、公正維度、節制維度與超越維度,15項正性特質包括創造力、求知力、思維與觀察力、真誠、執著等[3]。而對于留守兒童中醫五態人格類型的測量,本研究則采用薛崇成、楊秋莉等編制的《中醫五態人格測驗量表》,該量表包括太陽、少陽、陰陽平和、少陰、太陰和掩飾六大維度[4]。兩個量表都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和適用性,學術界應用較廣,認可度較高。
(二)研究對象
采用隨機整群抽樣法,在江西省南昌市某中學選取了初一到初三的學生作為被試,共發放問卷458份,全部回收,剔除了漏填和掩飾量表分數小于5的樣本,最后獲得有效問卷355份,有效回收率為77.51%。有效問卷中,各人口學變量的人數占樣本總量的比例為:留守兒童35.2%,非留守兒童64.8%;男生58.0%,女生42.0%;初一學生31.0%,初二學生34.4,初三學生34.6%。
(三)研究程序
以班級為單位和不記名的方式進行問卷調查,在班主任的配合下,由研究者擔任主試,先宣讀統一的指導語,然后對學生進行必要的說明和指導。問卷回收后用SPSS13.0進行統計分析。
二、結果
(一)初中留守兒童和非留守兒童在正性特質上的差異比較
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分析留守兒童和非留守兒童在15項正性特質、6大品質維度以及總正性特質上的差異。結果顯示,留守兒童和非留守兒童在正性特質各維度上并無顯著差異(p > 0.05),見表1。
從上表的縱向數據看,在留守兒童的六大品質維度中,節制維度和超越維度發展最好,認知和情感發展最差;從15項具體正性特質來看,排名靠前的積極品質有寬容、心靈觸動以及信念與希望,排名靠后的有真誠、領導力和創造力。
(二)初中留守兒童的中醫五態人格類型和正性特質的相關分析
通過Pearson相關分析考察留守兒童的中醫五態人格和正性特質的關系,結果顯示,太陽、少陽、少陰和太陰這四種人格類型與總正性特質和15項具體特質及其六個維度間有一定的相關性,而太陰與其無顯著相關性。
三、討論
本研究發現,留守兒童和非留守兒童在正性特質上無顯著差異。說明留守兒童跟非留守兒童一樣,都有良好發展的潛能。為了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我們不能只關注留守兒童存在或可能出現的心理和行為問題,更不能簡單、粗暴地把留守兒童等同于“問題兒童”,而應該多對其積極品質和有利的影響因素加以關注并進行合理挖掘和利用,以增強其良好的內在力量。在該研究中,在六大品質維度上,留守兒童的節制維度和超越維度發展較好,從15項具體的正性特質來看,寬容、心靈觸動以及信念與希望是留守兒童比較典型的人格特征。這讓我們看到了留守兒童雖然可能由于父母的缺失而導致個人成長面臨著較大的風險,但是這種缺失可能也同時激發著兒童形成積極的心理品質以適應環境,況且除了家庭環境這一影響因素,還有其他比如社會因素、基因等因素都可能影響到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狀況,所以留守經歷并不一定必然導致不良的人格特質和問題行為,甚至可能對他們特定正性特質如社會適應力等的發展產生正面影響。比如有研究指出,孤獨感對留守兒童的成長有積極作用[5],留守兒童領悟社會支持的發展水平對其正性特質的發展存在重要影響等等[6]。
同時,本研究在探討留守兒童中醫五態人格類型與其正性特質的關系時發現,太陽、少陽、少陰和太陰維度與正性特質有一定的相關性,而太陰與正性特質均無顯著相關性。進一步回歸分析發現,太陽、少陽、陰陽平和三個陽性維度對總正性特質有顯著的正向預測作用。這說明,相比于陰性特質,陽性特質的留守兒童的正性特質會更高,這與陽性之人具有積極、主動、進取等人格特征相契合。
研究發現,相對于其他人格,太陰型人格的留守兒童在正性特質上較弱。這可能是由于太陰型個體面對困難時喜歡選擇比較消極的應對方式,傾向于往壞處思考,把生活事件認知為負性事件,不利于正性特質的發展。所以我們在教學與管理實踐中,應重點關注該類群體,并進行針對性的教育培養策略,以提高其積極品質,從而促進其健康成長。
四、結論與建議
綜上所述,留守兒童并非一定是問題兒童,留守經歷并不必然對他們產生負性影響,也可能會促發他們正性特質的形成與發展;留守兒童陽性的中醫五態人格特質可有效正向預測積極品質;不同人格特質的留守兒童有著不同類別的積極品質,相對于其他人格類型,太陰人格類型的留守兒童具有較少的積極品質。
根據社會生態學理論,個體會通過預測社會期望來調整自己的行為進而適應社會生態環境 [7]。所以,“污名化”、“問題化”非常不利于留守兒童的積極發展,我們應當多關注他們的優勢,給予他們積極的期望,使得他們往好的方向去更加地完善和調整自己。這也是該研究探討留守兒童并非問題兒童的目的所在。
中醫認為,人格的產生和發展是受先天和后天的影響的,陰陽會彼此消長、在一定范圍內發生變化,所以中醫五態人格有一定的穩定性,但又有一定的可變性。研究表明,陽性的中醫五態人格可以正向預測積極品質,所以我們可以有意識地鼓勵和幫助留守兒童通過增強其陽性的五態人格特質來強化正性特質。比如,多參加鍛煉以及其他有益的活動,多交摯友,樹立可行的目標并為之奮斗等等,以保持積極、主動、進取、陽光等狀態。
此外,在教學與管理實踐中,不宜用“一刀切”的態度對待所有的留守兒童,而應根據留守兒童不同的五態人格類型,采取區別化、個性化的教育關懷策略。太陰人格類型的留守兒童是正性特質得分最低的人群,所以應作為分類施策的重點對象,針對其人格特點給予個性化、支持性心理支持和教育關愛。
參考文獻
[1] 臧治中.義務教育階段的農村留守兒童犯罪問題探析[J].牡丹江大學學報,2013,22(03):111-113.
[2] 姚建龍,常怡蓉.留守兒童犯罪: 污名化的反思與修正[J].中國青年社會科學,2016,04: 135-140.
[3] 官群,孟萬金,John Keller.中國中小學生正性特質量表編制報告[J].中國特殊教育,2009(4):70-76.
[4] 薛崇成,楊秋莉.五態性格測驗表手冊[M].北京:中國中醫研究院針灸研究所,1988:35-54.
[5] 譚鈞文,李航.華僑留守兒童正性特質在孤獨感與前瞻適應間的作用[J].中國學校衛生, 2018, 39(04): 614-616.
[6] 沈麗麗,游達,滿其軍.留守兒童領悟社會支持與正性特質的關系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19(05): 45-48+44.
[7] Yamagishi, T., Hashimoto, H., & Schug, J. Preferences versus strategies as explanations for culture-specific behavior.Psychological Science,2008,19,579-584.
基金項目:本文系江西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項目“中醫五態人格類型與留守兒童正性特質的相關研究”(18YB183)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吳寒斌(1973- ),男,漢族,江西南昌人,江西中醫藥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發展與教育心理;陳偉嘉(1993- ),漢族,女,廣東汕尾人,江西中醫藥大學人文學院應用心理專業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健康心理學;高莉芳(1979- ),江西南昌人,江西省南昌市灣里一中心理健康中心主任,中教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