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枝澎
摘? 要:本文通過文獻資料法、運用微觀經濟學、公共服務理論對國內公共體育資源配置研究做分類總結與效益分析。改革開放40年來,黨中央指出發揮市場機制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政府則發揮主導作用。公共體育資源的配置合理與否、資源配置的效率高低對體育產業體系構建、體育消費市場規模擴大和體育強國戰略推進具有極其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本文針對國內體育資源配置研究現狀概括為五大方面,結合實地走訪調研記錄,進行微觀經濟學及政府宏觀調控分析,并提出對策建議。
關鍵詞:體育資源? 配置方式? 市場機制? 政府職能
中圖分類號:G8?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20)03(b)-0205-02
1? 體育資源配置中計劃與市場方式選擇的問題研究
盧元鎮[1]認為尋求一種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的體育發展新模式是改革成功的重要標志。任海、王凱珍等[2]學者早在2001年提出影響體育資源配置的基本因素主要是環境因素、思想認識、組織形式和法律平臺,政府和市場是相輔相成的互補關系。
本研究分析認為西方微觀經濟學理論中這只“看不見的手”原理在現實資本主義經濟中并不成立,原因是市場原理的前提條件是完全競爭市場才可以實現市場經濟均衡狀態。市場原理是西方經濟學主流派別在分析復雜經濟現象時的簡單化分析,僅僅作為一種理論視角幫助人們理解復雜經濟現象。當然其中存在部分現實共性,該原理假設的一系列理想化前提條件,包括完全競爭市場與不完全競爭,是西方經濟學家對復雜西方現實經濟問題的數學簡化了的分析,顯然市場原理并非完全反映了西方資本主義經濟的現實境況。
市場失靈即市場機制配置體育資源無法及時有效剎車,則存在公共安全隱患。筆者經實地調研浙江諸暨市城鄉公共體育資源現狀,發現了一些體育不文明現象。公共體育資源在現實生活中避免不了出現不道德的免費搭車行為,現象大類一:城鄉社區居民強行將體育單雙杠占為己有,變成了自家門前的專屬晾衣架,導致小區內其他居民無法享受體育公共物品,體育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變為排他性。現象大類二:全民健身路徑、城鄉社區籃球場等公共體育場地上農民曬谷子、玉米等農作物現象層出不窮,類似體育消費外部不經濟現象無所無在、無處不在。究其原因如下:現行體育管理制度存在弊端,相關體育法律規制不完善,導致城鄉公共體育基礎設施缺乏有效的監督與管理,類似不文明現象相關當事人未受到及時有效的懲罰與教育。盡管單個體育消費者造成的外部不經濟對整個體育強國戰略微乎其微,但設想所有體育消費者加起來造成的外部不經濟效應將不堪設想,如果百姓都將自家門前的公共體育單雙杠霸占為私人物品,如此扭曲的體育價值觀會導致全民健身戰略難以有效貫徹實施。
本研究建議如下:建立健全城鄉公共體育管理體制,完善體育公共資源的監管機制,形成政府統籌主導、企業主體參與的混合型配置方式。同時,各級地方政府出臺相應體育法律、規章制度,以便在處罰類似公共體育資源不文明現象時有法可依、有理可據。
2? 基于區域經濟發展視角下體育資源配置的問題研究
胡娟、楊靖山等[3]人與岳驁[4]認為政府應轉變職能、管辦分離,引導社會組織合作提供公共體育服務。舒娜[5]發現居民健身意識提高及體育活動多樣化,受限于體育資源。
本研究建議通過創建體育特色小鎮發揮區域體育資源的集聚效應,實現區域體育資源的整合優勢,促進區域性體育產業發展,利用政策解構體育特色小鎮、體育旅游精品線路等形成地方特色濃厚的體育產業鏈,培育體育資源的企業供給主體,逐步擴大體育市場規模,最終實現地區性體育產業的結構調整與轉型升級。加之政府政策推導,公平配置資源,克服市場失靈;利用政策紅利和財政補貼吸引社會力量參與體育市場,促進體育市場的企業主體構建,預防政府失靈。
3? 體育資源配置與體育體制改革的問題研究
熊文和張興梅[6]認為體育管理體制的改革應向多元主體推進,讓渡部分“公共產品”生產和服務。寇健忠[7]認為在體育場地資源的配置中,市場的決定性作用無法有效發揮,是因為政府在配置資源過程中存在著錯位、失位、越位和缺位等問題。
本研究認為我國體育體制改革是一個老生常談且必須重視的問題,改革之路漫長且無捷徑,由于社會主義國家體育體制改革成功案例可借鑒的實在太少,因此我國體育體制改革仍需要探索出一條富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特色的道路。由于西方經濟學的市場原理存在太多假定條件和隱含假定,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在借鑒西方經濟學理論時,結合我國體育市場的現實經濟特點,努力學習并構建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特色市場原理,實現我國體育資源的合理配置,最大程度地發揮體育資源在體育強國戰略中的基礎保障作用。
4? 基于體育資源內涵與資源共享研究
梁金輝[8]認為應建立資源共享機制促進公共體育資源的優化配置。安宏[9]認為體育資源配置須堅持公平性原則來配置體育資源。筆者實地調研后統計本市公共籃球場地數目及布局狀況,分析認為公共體育產品可以度量資源配置的有效性,也間接反映政府的公共服務職能是否履行到位,這關乎到城鄉居民的公共體育利益的保障性問題。
基于體育強國夢的實現,政府應堅持以人為本的公共服務理念。隨著城鄉居民的健康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居民渴望通過體育收獲健康與幸福,因此居民對公共體育服務需求增加。公共產品要堅持公益性,明確政府提供公共體育服務這一職能目標定位,本研究認為政府的職責是維護社會“公平與正義”,公平優先、兼顧資源配置效率,以確保實現城鄉基本公共體育服務均等化,結合現實生產技術條件實現體育資源統籌供給,滿足城鄉居民不斷上漲的體育需求。
5? 關于體育資源配置效率的研究
董運來、高躍軒和王大超[10]等人研究發現我國競技體育人才的產出效率較高。李燕領、柳暢和邱鵬等人[11]研究發現我國31個省市地區政府體育公共服務財政效率差距較大,其中財政分權情況、人均GDP這2個指標對體育財政效率有正向作用,人口密度、大專以上文化程度對體育財政效率產生負向作用。
總之,國內針對體育資源的研究仍處于起步階段、未達成完全的共識,學者們從不同理論視角出發提出見解,如何促進體育消費和激發體育市場的活力,培育更多的企業跨界產業融合成為體育資源的市場供給主體,逐步構建社會主義特色體育產業體系,最終體育產業成為國民經濟增長的支柱產業,這是未來幾十年內各界學者亟待研究的問題。
參考文獻
[1] 盧元鎮.體育改革中的體育資源保護問題[J].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學報,2016,33(4):45-49.
[2] 任海,王凱珍,肖淑紅,等.論體育資源配置模式——社會經濟條件變革下的中國體育改革(一)[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1(2):1-5.
[3] 胡娟,楊靖三,陳剛,等.江蘇縣域公共體育服務資源的配置水平與影響機制分析[J].體育科學,2016,36(10):18-25.
[4] 岳驁.徐州市經濟技術開發區體育資源配置現狀與發展策略研究[D].中國礦業大學,2017.
[5] 舒娜.長沙市社區體育資源配置對城市居民體育生活方式的影響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5.
[6] 熊文,張興梅.論我國體育體制的管理主義取向及其消解——兼論體育體制與體育管理體制的分化[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19,34(3):12-18.
[7] 寇健忠.體育場地資源配置的均衡性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7(4):19-25.
[8] 梁金輝.公共體育資源優化配置問題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08(1):9-11.
[9] 安宏.基于和諧社會背景下“惠民體育”在河南省體育資源配置中的作用[J].體育科技,2014(1):26-27.
[10]董運來,高躍軒,王大超.基于DEA模型的中國體育財政支出效率評價[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35(3):326-334.
[11]李燕領,柳暢,邱鵬,等.我國31個省級政府公共體育服務效率評價及影響因素研究[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18,33(4):3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