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



摘? 要:本文致力于研究新奧運周期藝術體操評分規則個人項目器械難度(AD)在成套中的運用和發展趨勢。通過文獻資料法、錄像分析法,解析器械難度在中外優秀運動員成套中的運用,對各項器械的器械難度進行總結歸類,剖析設計精美絕妙、銜接自然流暢的器械難度的構成因素及編排特點,指導我國藝術體操個人項目器械難度的編排,加強器械難度的訓練手段,以期為我國藝術體操新周期個人項目成績的突破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藝術體操? 器械難度? 發展趨勢? 奧運周期
中圖分類號:G834?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20)03(b)-0251-04
Abstract: This paper is devoted to studying the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new cycle Code of Points Rhythmic Gymnastics Individual Event Apparatus Difficulty (AD) in performances. By means of documentation, video analysis,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application of AD in the performances of elite athletes, summarizes and classifies the AD of various instruments, analyses the composition factors and arrangement 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Difficulty with exquisite arrangement and natural and smooth connection, guides the arrangement of AD of individual events of Rhythmic Gymnastics in our country, and strengthens the training means of the difficulty of instruments, with a view to creating a new style of Rhythmic Gymnastics in our country. The breakthroughs of individual project performance in the cycle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Key Words: Rhythmic Gymnastics; Apparatus Difficulty; Development tendency; The olympic cycle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20.08.251
1? 研究價值與意義
藝術體操器械的使用、器械技術、器械熟練性長期以來一直是其項目發展的核心,器械是藝術體操項目的精髓,是區別于其他表現類項目的根本特征。國際體操聯合會在2017年發布了2017—2020版藝術體操新奧運周期規則后,2018版新周期補充通知又持續更新了器械難度的加分趨勢,難度分無上限要求,器械難度(AD)從0.3~0.4的分值上,改變成0.2~0.4分,并對其加分因素提出了更加明確的器械技術類型,這直接說明了器械難度在這一奧運周期藝術體操項目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重要地位。
本文通過對新賽季2019年國際藝術體操比賽中個人單項決賽前三名運動員及2019年中國全國藝術體操錦標賽個人單項決賽前三名運動員的成套錄像進行分析對比,整理統計出各項成套中器械難度的總數、分值、分差等,借鑒國際高水平運動員層次不窮、變化多樣的器械難度,歸納總結運用到我國藝術體操運動員的成套編排中,避免“為加分而加分”造成的器械難度在成套中表現出刻意、突兀的情況,致力于將器械難度編排為巧妙自然的銜接動作使成套從始至終連貫流暢,在提高難度價值的同時不失藝術感及觀賞價值。根據新周期規則的變化,創新藝術體操個人項目的發展思路,領會新規則核心的內涵及指導方向,探究內在發展規律,合理運用好規則,大力推動我國藝術體操項目的發展,力爭在取得新突破。
2? 研究對象與方法
2.1 研究對象
以2019年藝術體操世界杯意大利佩扎羅站及2019年我國全國個人冠軍賽的個人單項決賽前三名選手共計24套成套動作為研究對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獻綜述法
根據本文研究需要,廣泛閱讀國內外藝術體操器械難度相關論文及國際體操聯合會規則,對相關的理論研究進行檢索、歸納、參考,作為本研究設計、構思、撰寫與討論的理論基礎。
2.2.2 錄像分析法
通過觀看2019年藝術體操世界杯意大利佩扎羅站、2019年在南充舉行的全國藝術體操集體錦標賽和個人冠軍賽,2項賽事的個人單項決賽獲得圈、球、棒、帶4個項目的前三名運動員,共計24套成套技術錄像,針對其器械難度進行記錄、評價、統計及對比分析。基于錄像進行技術動作分析的優勢在于可以反復回放進行動作的確認,劣勢在于限于錄像的角度和鏡頭切換,部分動作的辨識存在一定誤差。
2.2.3 數理統計法
由于比賽得分為總分,無法得知每位選手比賽動作的器械難度分值,所以需要筆者基于比賽錄像重新單獨為器械難度打分。結合獲取的器械難度數據,總結中外優秀運動員器械難度編排的規律特點、完成情況,尋找我國優秀運動員與國際頂尖選手之間的差距,為縮小差距提出可行性創編及訓練建議。當然,筆者和當時比賽各位裁判之間都存在打分偏差,但打分標準都基于國際藝術體操聯合會(FIG-RG):《2017—2020藝術體操評分規則》,誤差應該在合理范圍之內。
3? 研究結果與分析
3.1 新奧運周期規則分析研究
更新版規則中難度分不封頂,這是藝術體操規則中前所未有的新嘗試,這意味著未來藝術體操的發展,要求在以追求完美獲得理想完成分的前提條件下,實現難度分值的突破。難度分值,將成為決定成績的關鍵。個人項目難度組裁判分為:D1、D2組對身體難度(BD)的數量和技術價值、舞步(S)的數量和價值進行評分;D3、D4組對器械難度(AD)、結合旋轉的動力性動作(R)的具體數量和技術價值進行評分。根據2017—2020新周期藝術體操國評分規則,在難度分值中,再次提出了器械難度(AD)的概念,如今這一評分細則已達到量化地評判以往規則中器械熟練性的加分,更加客觀明確地對上一周期規則中非常規性器械動作(M)的加分提出了具體的要求。每個器械難度由至少“1個基礎+至少2個標準”組成或“2個基礎+1個標準”組成。每個基礎都來自基本器械技術組或非基本器械技術組動作(見表1)。
新奧運周期規則的精髓在于重點突出了一套成套的藝術觀賞價值,其中在完成分中要求體現成套的藝術性,音樂與動作編排的完美結合,已不僅僅是一套成套動作,而應當是一部有主題思想充滿生命力的藝術作品。在評分規則之中,這不僅表現在完成分中的藝術性,更是在難度分的評價細則中得以具體體現。在難度分值中,對于身體難度的規定延續了上一周期的2項變化,使成套編排更具有觀賞性,一是嚴格控制了身體難度數量,二是放寬了各項器械成套編排中3類身體難度(跳步、平衡、旋轉)的比例要求。換言之,如要提高身體難度技術價值總分,就必須在難度數量有限的條件下,提高單個身體難度的分值。曾經,藝術體操的成套動作編排就是由各種身體難度不同形式的排列組合,各項器械成套與身體難度類型一一對應,從藝術角度賞析這樣的成套編排結論只能是“大同小異、枯燥乏味”,這違背了藝術體操以藝術為主線的發展趨勢。近期規則為了避免過去成套中常出現的“難度串”,嚴格地限制了身體難度的數量,這就弱化了身體難度在成套編排中出現的比重,簡言之,新周期個人項目身體難度的概述即“因少而精,因精而美”,讓成套編排具有更多的舞步、器械難度、結合旋轉的動力性動作、器械技術及舞蹈表現類動作,使運動員在成套中有更充足的時間展現獨特的舞蹈風格,以及精巧美妙、變幻多端的器械動作,用肢體語言表達出每套動作的主旨思想,體現一個完整的故事主題,從而使其具有更高的觀賞價值。另外,每項器械對3類身體難度類型的限制做出的改變,不再是器械對應身體難度類別條框式的比例。例如,繩操中身體難度配比主要由跳步組成,帶操則多由旋轉組成。新周期規則要求每類身體難度至少1個,取消了繁復的身體難度類型比例規定,放寬了類別比重的限制,不再有模式化的配比要求,實質是將成套編排引向自由化、多元化的方向發展。
新規則的難度分值不封頂,且難度評分體系更加系統、細化,在身體難度和結合旋轉的動力性動作的數量給予嚴格限制的同時,提出每套動作至少有1個器械難度,數量和分值無上限約束,且每個器械難度都須不同;完全相同的重復是無效的(不扣分)。規則無形中就引向提高器械難度的數量及價值的發展趨勢,要求充分利用器械動作展現其項目特點,引導成套編排中器械使用多元化,提倡動作完成連貫流暢,將舞步、身體難度及銜接動作巧妙地運用器械難度得以加分,從而提高整套動作的難度價值。
此外,本周期的評分規則取消了由運動員賽前提交難度表這一程序的規定,這一規則的改變,在沒有難度表的輔助下評分,其實是回歸到了2000年以前的評分制度,裁判員根據運動員現場完成情況記錄并評判難度價值。在之前2個周期中根據運動員提供的難度表進行評分,裁判員可以提前預知運動員所要完成的難度,這包括難度在成套中出現的順序、難度符號,以及預期的難度價值,在評判過程中裁判員根據運動員現場完成情況,在難度表中給予肯定、否定或難度價值降組的評判,這實際上是降低了難度組裁判的工作難度。新周期不提交難度表的規定實行,這不僅要求難度組(D1、D2組)裁判員精通熟練掌握新規則的評分標準,且在運動員完成動作的同時能夠迅速準確地記錄并給予難度價值的評分;更是對運動員現場發揮、完成動作的規格標準提出了更高更精準的要求。由此分析,在未來新周期藝術體操個人項目中,運動員所要完成的難度,尤其是新周期提出的器械難度要特別得以重視,巧妙嚴謹的編排和精準無誤地完成器械難度將成為運動員獲得高分,獲取比賽優勝的關鍵。
3.2 技術錄像分析研究
3.2.1 中外運動員圈操器械難度對比分析
圈的基本器械技術組包括:通過圈、長滾圈、繞圈、旋轉圈;非基本器械技術組包括:地面旋轉圈、地滾圈,以及運用和不穩定平衡。
從表2可見,圈操成套中3位國外選手器械難度的數量、特別在分值上都遠高于我國選手。從總分與器械難度分值的關系分析,3位國外選手這2項分值基本處于正相關;全國賽的成績則有所不同,趙雅婷器械難度的數量和分值都略遜一籌,但憑借高分值的身體難度和完成分獲得了總分的優勢,劉佳慧的器械難度分值高于其她2位,但由于D1-2分數相對較低和失誤影響了完成情況,導致最后得分受到一定影響。從3種不同分值的器械難度數量比較,除Dina Averina外的5名選手多采用0.2分值的器械難度,Dina運用大拋的接和反彈構成的器械難度多達9次,包括垂直劈腿視線外用腳接圈()、反鹿跳后屈用后腿反彈圈(BD)、地面低姿腿接圈()等,器械運用豐富多變,是成套編排中得以參考借鑒的優秀素材。
3.2.2 中外運動員球操器械難度對比分析
球的基本器械技術組包括:拍球、長滾球、八字、單手接球;非基本器械技術組包括:運用、地滾球,以及不穩定平衡。
由表3可見,球操成套中我國運動員器械難度的數量比國外運動員還存在一定的差距,特別是在總量上國外選手已達到20多次,而我國選手僅達到10余次。從器械難度分差與最后得分的分差分析,我國運動員最后得分的分差為3.0~4.75分,器械難度的分差為1.8~2.2分,趙雅婷、劉佳慧最后得分分差為3.0、3.15分,其中有2.2、2.1的分差來自器械難度的差距;王子露的器械難度分差最小,而總分分差最大,說明其完成分、D1-2和R的得分還略遜色于其他選手,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間。Dina Averina的器械難度分值最高,但在成套中出現器械掉地的失誤,雖然與Boryana kaleyn的最終得分相同,但Boryana kaleyn的完成分更高,規則規定當最終得分相同時完成分高者排名優先。在球操器械難度的編排中,設計巧妙、令人印象深刻的是Arina Averina將球放于頸后處于不穩定狀態結合翻倒立(),再接前滾翻雙腳夾球小拋(),在一個翻滾動作中完成了2個器械難度,整個動作一氣呵成,這串動作啟發我們在編排動作時不妨嘗試這種一個動作包含多個器械難度的復合式編排。
3.2.3 中外運動員棒操器械難度對比分析
棒的基本器械技術組包括:五花、不對稱動作、小拋棒、小繞環;非基本器械技術組包括:繞單棒、運用,以及滾動棒。
由表4可見,棒操成套中劉佳慧的器械難度分值已入列國際頂尖水平運動員層次,總分的差距主要由于結合旋轉的動力性動作的完成與預期出現偏差,D1-2分值較低,以及側倒平衡失去重心手撐地影響了完成分等因素。趙雅婷依舊憑借D1-2的高分值獲得領先。棒的獨特性在于棒是雙器械,在完成結合旋轉的動力性動作拋單棒的過程中,另一根棒則可以在運動員翻轉過程中進行器械難度的編排,這樣也達到了在同一時間內復合式地完成2種加分因素的效果。
3.2.4 中外運動員帶操器械難度對比分析
帶的基本器械技術組包括穿或越過帶、螺形、蛇形、小拋;非基本器械技術組包括:運用、在身體上滾動帶棍、拉帶拋接。
表5可見,國內外運動員帶操的器械難度分值基本在4分左右,明顯低于其他3項器械,最后得分也低于其他3項器械。Katrin Teseva的器械難度數量及分值最高,尚榮與劉佳慧的器械難度分值也達到4分左右,趙雅婷分差較大,除器械難度的編排分值略低外,也出現了失誤影響了器械難度的分值。帶的器械難度編排中運用0.3分值的滾帶棍和高拋為基礎的動作設計比較豐富,但分值為0.4的高拋后的接和反彈運用相對較少,可作為目前編排的重點進行構思。
當器械難度發展到一定階段,在未來藝術體操評分規則中也可能提高評判器械難度的構成因素,不只限于目前器械難度的構成(1個基礎因素+2個加分因素、2個基礎因素+1個加分因素);或根據器械難度的標準和加分因素的數量疊加進行評判,每個器械難度沒有上限分值,且對其完成的總數有所限定,這將對運動員的器械技術提出更高水平的要求。但無論未來如何發展,保證器械技術訓練的規范性、多樣性,關注藝術體操強國的青少年運動員,把握其發展動態、趨勢,保持與其同步發展進而實現超越是我國未來藝術體操發展方向和奮斗目標。
4? 結語
我國藝術體操器械技術一直與先進國家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大力發展器械難度將是我國藝術體操未來發展的突破口。在有限的成套時間內,盡量完成數量多、分值高的器械難度是目前編排的趨勢。在解析24套成套動作中,中外優秀運動員為了使成套的分值更高,都只采用了一串舞步的編排,而且幾乎所有成套中的舞步都結合了器械難度,沒有“浪費”這寶貴的8s。在成套編排中,一方面盡量多的使用0.4分值的器械難度;另一方面力求將器械難度貫穿于成套始終,將器械難度結合身體難度、舞步、舞蹈表現等銜接動作,形成復合式的編排設計,達到新穎脫俗的技術難度與獨特的藝術表現風格完美融合的編排效果。規則即項目發展的風向標,我們需要抓住規則變化時期的新機遇,透徹分析新規則的內部結構及發展規律,通過增加器械難度的分值直接提高最終成績,力爭在新時代全面發展藝術體操實現新突破。
參考文獻
[1] FIG-RG-TC.國際藝術體操評分規則終審版(2017—2020)[Z].
[2] 緱小燕.藝術體操項目中圈器械技術與身體動作耦合之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0.
[3] 洪小平.2009年藝術體操新規則藝術價值導向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10,46(4):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