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是學生寒窗苦讀十多年以來最重要的一階段,而高考就像千軍萬馬要度過的一座獨木橋,卻是改變人們命運的一次最公平的機會,因此高中的學習是至關重要的。新高考政策的實施,對于高中歷史的教學和復習都產生著深遠的影響。在考試內容和形式上都與以往有著很大的區別。而在這樣改革的背景下,高中歷史的教學理念與教育形式也需做出相應的改變,在打好歷史學科的理論知識的同時,也要注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讓學生能夠靈活變通運用好課堂上所學的理論知識。本文將就高中歷史有效復習的策略進行相關內容的研究,希望能讓學生獲取用最少的時間來提升高中歷史復習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新高考背景;高中歷史;有效復習
在新高考改革的背景條件下,高中生核心素養的培養逐步成為一門重要的話題。在高中的歷史教學中,新時代所需要的人才是能夠以史為鑒,能夠融會貫通的,因此教學中應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重。復習是幫助學生梳理知識要點,化繁為簡,優化復習內容和復習形式的一個重要途徑,改革背景下,教師就應當改變傳統的線性復習模式,注重復習過程中的有效性,突出內容重點,中外歷史結合混編。在復習的過程中要注意的一點是,要突出學生的歷史唯物觀、時空觀以及家國情懷等素養,這樣學生才能有策略應對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歷史考卷中所出現的“活題”,而不至于面對新題手忙腳亂無從下手。教師也應明確復習的目標,才能制定出有針對性的整改有效策略,幫助高考生展開有效的復習。
一、 高中歷史復習的目標與任務
復習,顧名思義是對過往已學知識的進一步的鞏固學習以及在學習過程中有一個系統性的查缺補漏,從而能夠掌握和更加牢固知識層面的一個過程。而復習雖是對已學知識的鞏固,但卻是和學習新知識一樣,要有明確的目標和任務,這樣才有意義并且才能使學習具備有效性。下面將分以下三點來介紹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歷史復習的目標和任務。
(一)知識與能力
在復習過程中,知識與能力是首先需要掌握的一個最基本的目標,尤其歷史是作為高考中的一個知識量過于龐大且復雜的科目,高考復習就是要掌握明確的歷史知識。歷史教師要正確引導學生知道歷史概念,明白中外歷史的時空觀,明確歷史上各個年代的時代性的基本發展特征,理清歷史階段發展的線索和路徑,從而在復習中能夠理解歷史發展的真諦和歷史遺留問題。此外,在歷史的復習過程中,同時要注重培養學生能夠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要讓學生在遇到難題時,有能力自身去答疑去破解,而不是總是過于依賴老師,這就是新高考背景下做出的改革所區別于其他的傳統學習。學生要善于用自身條件去搜集自己所需要的大量外界的信息,并且能做到篩選整理出對自己有益的信息,用歷史唯物觀去看待去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也就是俗話所說的能夠以史為鑒,借鑒前人經驗吸取教訓,避免出現吃塹情況。
(二)過程和方法
高中歷史的復習是學生對于舊知識有個系統化的學習以及再消化的過程。在這一階段中,學生通過進一步的解讀來加深對歷史和現實的理解,也是從中體會到了學習的過程,逐漸摸索出適合自己學習的學習方法。高中歷史學習的知識量是相當龐大的,知識點所覆蓋的范圍面很廣,而在這種情況下,單純地靠死記硬背卻是走不通的,要學會學習,學會探索出一些比較適合此學科的學習方法,例如探究學習法,鼓勵學生能夠多角度看待問題,能碰撞出不同的思維觀,掙脫思想牢籠拓寬自身的思維角度;此外的合作學習法,是利用小組同學間的交流合作來產生不同的思想碰撞,可以引發自身思維的創新與改進;另外還有一種就是獨立思考的方法,培養學生的獨立作業能力,使得學生能夠運用自身所探索出的途徑去分析和解決學習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能夠培養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以及辯證唯物主義觀的思考方式。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高中階段不僅僅是備戰高考的階段,也是學習人生觀和價值觀的一個重要階段。學習的目的不僅僅只是應對學生時代以來的種種考試,而表現出來的一種機械性的學習,在獲取知識的同時也表現出了情感上的升華,思想上的體現,這適用于其他種種學科,而作為知識儲量極大的歷史更是如此。在新高考的背景條件下,歷史復習應當是強化歷史觀和發展觀的過程,強化學生對歷史的認知能力,提升學生自身的歷史綜合素養,提高自己的文化內涵,以正確的眼光來看待歷史的發展進程和歷史問題,做到以史為鑒,充分發揮歷史教育的育人功能。
二、 高中歷史復習的有效性教學策略
(一)教學觀念轉變策略
在新高考背景下,教師要形成新的歷史教育價值觀,擯棄傳統的歷史教學觀,應當從學生的長遠角度發展歷程來看,帶領學生進行復習,幫助學生提高歷史人文素養,掌握歷史知識,激發喚醒學生的發展潛能,不僅僅要促進學生智力方面的提升,還要促進學生品格上的發展,使學生能夠得到合理的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再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體現出以學生為本的主題觀念,構建出新型的師生關系。在高三的復習中,我們經常會看到許多學生在經過一輪的復習之后做出一些對自我學習情況的綜合評價,但每個學生的資質不同,對知識的掌握能力不同,自然會出現有一些學生對自己一輪所復習的情況不甚理想,學生因此會對自己產生氣餒的情況,有的教師也會在傳統的觀念下,出現對學生有著“以分蓋棺”的思想;教師在復習過程中應轉變這種觀念,要注重鼓勵學生的復習信心,加強學生對知識能力的整合,實現復習過程中對有效知識的遷移。教師也應因生而異,制定出分層的教學計劃來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提高。
(二)注重效率的學習
在實踐的教學中,可以看出一個規律特點,高中階段那些成績非常突出的學生都有著很高的學習效率,在高中歷史的復習、學習中亦是如此,需要注重高效率的學習。首先我們對教材要有深度的分析與提煉,掌握教材的核心知識點以及主干內容,這樣才能提高復習效率;其次是應突出課堂的重要性,一節課堂的時間有限,這就需要教師做到在課堂上教授的內容應當是教材提煉出來的精華與重點,使得課堂是學生能夠高效吸收以及高效消化知識的地方,在課堂上,教師也應當留出小部分時間來讓學生有著可以獨立思考反思的空間;最后還應注意一點考試要規范,畢竟培養的對象是即將面對高考應試的學生,那么就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應試技能,注重規范化的答題訓練,答題過程中要點要分明,邏輯要清晰,在形式上也要做到美觀整齊,段落分明且有章法。此外,有效率的學習并不提倡題海戰術,而是主張培養學生的歷史綜合素質的能力。
(三)關注時事與社會熱點
高中歷史的學習僅僅只是將精力都花于課本教材的學習,那是難以應對新高考背景下的歷史應試情況的,以往的十年寒窗埋頭苦讀,兩耳不聞窗外事是適應不了當代的競爭式考試。作為新時代的年輕人,要關注身邊的時事關注社會熱點動態。因為熱點問題、熱點事件已經不可避免地出現在我們的考卷中,做到了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系,事實上也是增強了學以致用的特點。在應試熱點問題時,要切忌答題過程中的泛泛而談和空洞,要就事論事、有效回答。關注熱點,以史為鑒,將歷史的素養運用到現實生活問題的解決中,成為社會所需要具備的歷史核心素養人才。
(四)注重過程實施戰略
對于高中歷史的復習是一個時長枯燥且比較繁縟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如果學生不好好計劃一下自身的學習安排計劃,會使在學科的復習過程中事倍功半,甚至引起反面效果。因此要注重高中歷史學習過程戰略的實施性計劃。而過程實施戰略主要包括以下的幾個方面。其一是需要制定科學計劃、有序進行復習。由于復習的時間是很緊促的,在復習計劃上就必須有計劃性、有統籌性、全盤考慮,學生需對自己學習計劃要有個系統的規劃,大到月小到天,都可以對歷史學科做出統籌性的細致制定,并要求對制定的計劃要有個嚴格的執行力,而不能空洞無用的擺放出紙質版的學習計劃從而蒙上灰層;教師也應對學生的教學做到合理性規劃,要學會因生制宜,要有階段性,每節課堂都要有課堂學習內容和任務的規劃。其二是問題情境化,培養思維能力。歷史學科的學習本身就是枯燥性的,單純就以往的教師傳授知識,學生吸收知識的方式是難以提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的,教師可以創造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來豐富課堂形式,提高學生對學習的熱情程度,例如教師可以通過把歷史課堂情景化,創造歷史教學情境,通過問題情境的設置來培養并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其三是精選習題,提高訓練程度。歷史學科的學習切忌提倡題海戰術,畢竟知識面范圍太過廣闊,題海戰術所花費的大量時間是并不值得的。教師在選題時,要注意題材的新穎和靈活性,注重試題的開放性以及實踐性。
三、 結束語
在新高考改革的背景之下,高中歷史的復習應該正視自身所存在的歷史遺留問題以及現存的問題,要有明確的復習目標和任務。而綜上所述,我們可知,教師要結合新形勢、新政策、新考點,制定出科學高效的復習計劃,為緊張的高三學生摸索挑選出一套適合改革新背景之下的高中歷史復習方案。教師要善于利用教材和復習資料,加強對學生歷史思維的培養,強化并建立學生的新史觀,要注重“授人以漁”的教學方式。在復習過程中要注重有效策略的運用,以學生為本,注重教材,緊密結合當下的時事熱點,規范學生的歷史答題技巧,使得學生能夠在此過程中取得較好的成績。
參考文獻:
[1]張紅.新高考方案下高中歷史教學的優化策略[J].學園,2018(21):92-93.
[2]張文雄.新高考改革下的高中歷史適應性教學方式探究[J].考試周刊,2019(55):153.
[3]王娜.淺析“新高考”與高中歷史教育的“新應對”人教版[J].考試周刊,2018(6):138.
[4]王敬民.談新高考背景下高三歷史復習的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9(17):115-116.
[5]吳宗紅.新高考改革下高中歷史教學的思考[J].高考,2019(9):174.
[6]陳峰.優化復習策略提高復習效果——高中歷史復習策略的實施與復習效果的研究[J].考試周刊,2017(69):129.
作者簡介:
劉忠驊,重慶市,重慶市第八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