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暢
水稻在我國北方是重要的糧食作物,其種植技術的水平高低直接影響農業產業發展,為確保糧食安全,滿足人們日常需要,不斷提高和完善水稻栽培技術,采取措施,規范操作各個種植環節,防治水稻病蟲害,控制影響水稻健康生長的諸多不利因素。基于此,本文重點分析了優質水稻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技術,從科學選種到田間水肥管理,對水稻整個生長過程的栽培技術進行了深入研究,以供參考。
一、水稻栽培的重要性
水稻作為北方重要的農作物,是國家糧食需求的重要保證,對人們的生產生活、農民經濟效益和國民的生活質量提高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慶安縣耕地面積廣闊,特殊的氣候與地域特點為水稻種植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溫、光、水資源分布與水稻生長發育比較同步,這種日間高溫、夜晚低溫特點有利于養分的收集和積累,進而使土壤有機物含量蘊含豐富,形成了很多光合產物。為此,應因地制宜,結合當地氣候特點與生長條件針對性栽培,優化水稻栽培技術,做好水稻病蟲害防治工作,全面提高水稻生產效率與品質的提升,為優質米產品的形成造就必要的條件。
二、優質水稻栽培技術
1、科學選種。水稻品種與水稻抗病蟲能力息息相關,也直接影響農產品安全,也關系到水稻栽培技術的優化與提高,因此,在滿足以上條件外,農戶需要因地制宜,結合該地區的生長情況、地域情況、氣候情況選擇合適的品種,以抗病蟲害強、抗高溫、耐旱、適合生長條件的優良品種為宜,并重視高產性能,保證萌芽率,提高水稻的質量和產量。
2、育苗。做好水稻苗床處理,首先應控制好溫度,最好不要超過38℃,保證育苗床上鋪設的營養土均勻且充分,使土壤呈現酸性,定時澆水,及時施肥管理,秧苗生長三周至四周左右,主莖葉片應在5片以上,應保證土壤水分濕潤,最大限度提高發芽率。
3、播種。水稻播種過程中,做好前期準備工作,最重要的是最大限度保證水稻發芽率,為此,應先曬種,讓種子細胞一直處于活躍狀態,然后,浸種,可將種子浸水中4h,也可以浸鹽水,當發芽數量超過總量的4/5,可應用。
4、苗期管理。水稻發芽前,根據幼苗的生長情況控制好種子生長溫度(一般情況下均要達到30℃以內),為使溫度集中,減少散熱情況,在苗床的表面可覆蓋地膜,起到保溫作用。出苗后,要及時將地膜掀開,了解稻苗生長情況,根據實際生長情況,做好立枯病的防治和對雜草進行合理處理,并做好灌溉處理工作,待插秧完后一周左右時間,為保證水稻苗健康生長和病蟲害入侵,應做好施肥與管理工作,以及時刻注意插秧前氣候情況,溫度應在20℃左右,插秧深度合理,保持在1.5至2.5cm,秧苗密度要合理控制間距,保持均勻,避免秧苗倒伏、過密、過稀對生長環境和產量造成影響。
5、科學整地。土壤環境質量直接關系水稻種植質量,土壤養分充足和地力強勁非常重要,為保證水稻健康生長,在種植前,應合理優化土壤環境,科學整理地,提高土壤質量,北方平原地區農戶可以借助農業機械進行翻土、除草、保證稻田地的平整性等操作,減少雜草對水稻的生長造成影響,提高整地效率的同時,為水稻提供健康的生長環境。
6、田間管理
(1)為加強田間管理,可使用人畜糞便發酵底肥和有機肥料,均勻施撒于田間,滿足種植區域內水稻養分水平提高和養分收入。
(2)實時觀察稻田中的水分含量,保證土壤肥料充足,如果出現缺少水分、水分不足的現象,應及時灌溉。
(3)病蟲害的防治。提前做好病蟲防治工作的宣傳,提高防控意識,做好控制,實時監測水稻的生長過程中常見病蟲害發生規律,及時處理。
(4)施肥。施肥能滿足水稻各個時間養分的吸收與利用,因此,合理調控灌溉和施肥情況,施肥期間,氮、磷、鉀施用比例一般要控制在1∶0.5∶0.9,在此基礎上,施加分蘗肥,提高水稻的分蘗率,增加稻穗數量。水稻返青期時,施肥量應占氮肥總量的1/5,以此全面落實施肥管理工作,滿足稻田生長中對肥力的需求。
(5)除草。稗草在水稻整個生長期間,分布較廣,為保證水稻的健康生產,要做好雜草去除工作,可在水中加入適量丁草胺。
三、水稻病蟲害防治
1、病蟲害預防工作指導。受水稻病蟲害侵擾,大大降低了農民的收益,因此應重視水稻病蟲害預防工作,常見病蟲害,應提前制定防治計劃,對病害進行防控,例如:選擇抗病能力強的品種可有效防治病蟲害,或合理施肥,有效防治病蟲害的發生,提高水稻抵御病蟲害的能力,減少病蟲對水稻造成的影響。或建立農作物種植技術交流平臺,更新防治技術和手段,確保滿足水稻的生長需求。
2、病蟲害防治
(1)稻瘟病。噴灑化學藥物對病害進行治理,根據不同的病害采用不同的藥物,例如:防治紋枯病,可使用24%的噻呋酰胺水劑30mL/667m2進行防治,或可以適量使用井岡霉素或者潔苗乳油進行病害處理,在此過程中,要調配好化學藥劑的用量,防治化學藥劑殘留造成環境污染,對水稻和土壤造成影響。在發芽前將種子置于強氯精1:500配合藥劑中浸泡一段時間后播種催芽。
(2)螟蟲、稻飛虱。可在水稻田間添加克制稻螟蟲或者稻飛虱之類害蟲的雜草,實現對稻田生態簡單調控,可減少病害威脅;或利用害蟲趨光性,吸引害蟲積聚,科學使用光源誘殺清除,減少潛藏病原或蟲卵,或在其成蛹前將田間水層降低,等其成蛹之后即刻大水灌溉,提高水層,可殺死大部分螟蟲,減少病蟲害發生幾率。在進行化學防治時,控制田間水層在3cm以上,防治螟蟲可適量使用殺螟松、敵百蟲等藥物噴灑除蟲。
綜上所述,優質水稻栽培技術推廣對我國糧食安全尤為重要,保證其高產優產更是促進我國糧食安全的關鍵。實現水稻種植優質高產必然嚴格規范水稻栽培技術,預防和防治水稻病蟲害,并結合生物、藥物以及田間管理構建綜合化病蟲害防治體系,應用多種綜合方法防治病蟲害,為水稻提供生長所需的必要條件,更好地提高水稻產量,保證防治效果,為水稻健康生長提供保障。
(作者單位:152463 黑龍江省慶安縣平安鎮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