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興軍
綠色、無公害已經是現階段人們選擇農產品的重要標準,農作物無公害栽培就是一種有利于農業發展的、健康的技術,可以滿足人們對產品品質的要求,在促進農業種植業健康發展的同時接受無公害理念、綠色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指導,極大地提高農產品的安全性及質量,推動農業生產的現代化進程。在科技飛速發展的過程中,無公害栽培技術得到廣泛應用,獲得顯著成就,但其實際的使用還面臨一些不足,主要體現在土壤污染、輕視品種選育、田間管理落后、產業園區建設滯后等方面,急需改進和強化,持續提升農作物無公害栽培管理技術水平。現提出以下建議:
一、土壤污染治理技術
農作物無公害栽培管理的第一要務是開展土壤污染治理工作,為農作物的生長營造綠色無公害環境。所以農業技術推廣部門要加強土壤管理,指導農戶加大治理污染土壤的力度。一方面,要找到土壤被污染的原因,據此提出治理對策并嚴格執行,妥善解決土壤污染問題;另一方面,宣傳土壤保護政策、措施,由相關部門監督大型工業生產企業,加大土壤污染處罰力度,保護農作物生長環境。尤其是土壤重金屬污染,應在播種之前檢測土壤中重金屬的含量,定期翻墾,收集土壤里的重金屬,減輕工業污染對土地的污染。
二、優良品種選育技術
在栽培農作物時,為確保其品質優良,應將優質品種視作重點培育對象,增強農作物對病蟲害的抵抗能力。優良品種可以確保農作物的產量,直接減少化肥和農藥的使用量,避免土壤肥力降低和環境污染。例如按照本地氣候條件、地理環境等科學選取農作物品種,并根據不同品種的特性、土壤條件等專門制定培育方案,以根據本地氣候環境進行自然的生物選擇為最佳。在播種之前應適當混合種子、藥物,提高抵御病蟲的能力,確保農作物栽培安全、高產、高效,做到真正的天然無公害。
三、田間栽培管理技術
和一般的栽培技術相比,農作物無公害栽培管理技術的要求更嚴格,只要遇到問題必須第一時間處理。所以在實際工作中要細化農作物無公害栽培管理工作,既要從選用品種和化肥的角度分析,又要加大田間栽培管理力度。在無公害農作物的栽培中要對水肥用量進行嚴格的控制,因為水是農作物生長的必備要素,但是工業經濟快速發展加重水污染,灌溉農作物時要先檢測水的質量。水肥管理和水資源管理比起來則更加繁瑣、復雜,盡可能少用水肥,多使用有機肥料。與此同時,隨意改變農作物生長環境,極有可能引起病害,原因在于農作物本身就有帶病原體的可能性,對于下季度栽培農作物的產量產生嚴重影響。對此,在栽培中應想辦法將病原體徹底清除,做好田間衛生管理工作。例如田間的殘苗病株可能留有大量病原體,只要其生存下來就可能對田間的所有農作物產生病變威脅,務必及時清除這類病原體,從源頭上減少對農作物的侵害。可以在收獲時節統一收集田間的殘苗病株,將其充分腐熟之后使用,或在收割農作物之后利用深耕技術把病害農作物翻到泥土的深處,減輕病原體對農作物的危害。
除此以外病蟲害問題在農作物無公害栽培管理中幾乎不可避免,用好病蟲害防治技術至關重要。農作物無公害栽培管理要求在防治病蟲害方面嚴格遵守以預防為主這一基本原則,指導農戶在防治病蟲害時嚴格控制使用農藥的量,按照說明書明確用量,避免因盲目用藥造成農產品的農藥殘留超標;加強對物理防治技術、生物防治技術的使用,例如通過農作物害蟲的天敵進行防治,或使用殺蟲燈,減少農藥用量,在提高農產品品質的同時有效保護生態環境。如果在防治病蟲害時不得不使用農藥,也應盡量選擇可溶解的農藥,嚴格控制其用量,防止污染農作物的生長環境,確保農產品沒有農藥殘留,具有綠色性、環保性。植物激素在農作物栽培中主要發揮促進生長的作用,然而使用植物激素必須科學合理,例如用生長素除草,用乙烯加快農作物成熟的速度等。
四、產業園區優化技術
加強農作物無公害栽培的產業園區升級優化,提高農作物生產管理質量,從生產到經營打造一條龍管理模式,基于產業基礎及地域特色打造優勢品牌,促進無公害農產品規模化生產和經營的實現,帶動農產品走地域化發展之路,夯實市場競爭基礎,這是推廣農產品無公害栽培管理技術的重要任務。例如在綠色無公害蔬菜的栽培中就要育苗,建設優質育苗場,為農戶提供技術支持,指導其提高育苗管理水平,同時根據政策給予技術及設備的補貼、補助;制定并落實獎懲措施,表彰、獎勵技術要求嚴格的、無公害栽培規模較大的育苗場,對其加強幫助和扶持,提高開發優質種苗的質量;提前做好農作物無公害栽培管理的風險規避工作,致力于降低風險,按照本地市場條件及氣候的變化及時預防各種危害,同時增加對應的保險投資,增強農作物無公害栽培管理技術抵抗風險的能力。
總而言之,無公害栽培管理技術在農作物生產中的應用對現代農業發展而言是大勢所趨,在技術推廣應用中務必要采取有效的技術措施,有效治理被污染的土壤,選育優良的農作物品種,同時做好田間栽培管理工作,促進產業園區不斷升級和優化,加快綠色無公害農作物的栽培進程,更好地滿足人們對無公害綠色農產品日益增長的需求。
(作者單位:273400山東省費縣費城農業技術推廣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