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忠澤 劉艷 劉娜
果園生草栽培是一種先進的果園可持續發展土壤管理模式,在歐美及日本等果樹生產發達國家得到普遍推行。我國從改革開放后引進該技術,最初在福建、山東、廣東等地果園中應用為適時推進果園生草覆蓋免耕栽培技術,促進果園栽培管理綠色化,本文從果園生草的主要作用、生草栽培技術等方面進行論述,以期為推動果園生草應用提供技術指導。
一、果園生草的主要作用
1、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礦質營養元素
長期以來,因為化肥的大量的使用,造成果園的土壤板結、酸堿失衡、肥力下降等情況。生草栽培有利于果園土壤團粒結構的形成,恢復土壤自身的肥力循環功能和土壤修復功能。一般果園經過2~3年生草栽培后,果園土壤主要礦質營養元素和有效養分逐漸增加。
2、保持土壤墑情、維護生態安全
果園生草栽培后,土壤被草大面積覆蓋,一方面能減少地表徑流和水土流失,進而保護土壤表面;另一方面提高土壤水分含量及其利用率;另外,果園生草提高了涵養了水源,減少了水土流失,可以較好地維護生態安全。
3、延長根系活動時間
果園生草可以提高地溫,與清耕果園相比,果樹的根系在四季均比清耕果園的作物根系活動時間長。尤其冬季,種植草枯死后覆蓋在果園土壤表面,可提高土壤表面溫度,并保持根層適宜的有效水含量,防止或減輕低溫對根系的凍害。
4、改善果園小氣候
果園生草后,由傳統清耕果園的土壤-大氣接觸模式,改為土壤-草-大氣模式,地表光、熱、水、氣等生態因子也會發生變化,形成了有利于果樹生長發育的小氣候環境。
5、生草具有疏松土壤的良好效果
土壤容重是反映土壤物理性質的重要指標。果園生草可以使土壤容重降低4.7%~13.0%。生草覆蓋后,果園的土壤物理性狀好,土壤疏松易碎,通氣和透水性好,不僅能保持土壤結構穩定,還可以防止水土流失,利于蚯蚓繁殖,恢復土壤健康。
6、降低成本、減輕勞動強度,提高效益
生草果園在機械刈割、鋤地、施肥、打藥等用工量方面,僅相當于清耕除草果園的10%~20%,每年每667m2減少投入2000余元。另外,由于生草覆蓋改善了土壤物理性狀,減少化肥的施用量,因此大大降低了生產投入成本。
7、有利于果樹病蟲害的綜合治理
果園生草增加了生物多樣性,為害蟲天敵提供了豐富的食物和良好的棲息場所,天敵的發生量明顯增大。果園內富含寄生菌,也可制約害蟲的蔓延,形成果園相對較為持久的生態系統。
8、提高產量和果實品質
生草覆蓋通過調節果園小氣候,可以促進果樹根系的生長,進而提高了果樹根系活力,增加了養分的吸收利用效率,促進果樹的生長,提高產量。研究認為,隨種草時間延長,果實品質改善逐漸明顯。據文獻記載,果園生草厚第6年單果重增加10.2%,硬度增加9.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35.5%。
二、生草栽培技術
1、生草模式
從草種選擇上看,可分為自然生草、人工種草兩種方式。
自然生草:利用果園自然生長的雜草,但要拔除具木質莖、植株過高、根系過深、競爭性強的雜草(例如曼陀羅、灰菜、白蒿、白茅等);人工種草:選擇一種或一種以上的適宜的草種(無木質化或僅能形成半本質化莖的一年生草種)進行人工種植的生草方式。
2、自然生草
(1)草種的選留。自然生草應該利用具有無木質化或僅能形成半本質化莖的一年生草種,如馬唐、狗尾巴草、牛筋草、車前草、虱子草、虎尾草、薺菜、蒲公英、馬齒莧、野苜蓿等一年生雜草。
(2)管理辦法。野草生長前期,先任其生長,利用活的草層進行覆蓋,當草長到30㎝左右時,及時留10㎝刈割覆蓋在樹盤內,注意不要堆放在樹的根頸部(距離10cm左右)。生長中后期,草生長量大,一般要刈割3~6次,保持草高不超過30㎝。立秋后,停止割草任其自然死亡,使草產生一定數量的種子,保持下年的草密度。
3、人工種草
(1)草種選擇。常用的草種有2大類:一是禾本科的鴨茅草、鼠茅草、紫羊茅、高羊茅等;另一類是豆科的白三葉、紅三葉、紫花苜蓿、光葉紫花苕等。
(2)種植方式。種植方式可分為:全園生草法、行間生草法或株間生草法以及人工混播種植等。壯樹果園可采用全園生草法,可以充分發揮生草的好處;幼齡果園和土層淺而瘠薄的果園,可采用行間生草法或株間生草法;播種時可選擇一種草種單播或兩種以上的草種進行人工混播種植,草種可以直播。混播以豆科和禾本科草種按比例混合為宜。
(3)播種時期。以春秋播種最佳。春季可在3月中下旬播種,由于春季蒙自市干旱少雨,空氣干燥,果園生草應具備水澆條件或水肥一體化設施;秋季播種從9月中旬~10月上旬。
(4)播后管理。及時清除雜草,如果遇到長期干旱應適當澆水。降雨后草萌發生長期每667m2用3~5kg尿素追肥一次,促進生草量。等到草根扎深、營養體顯著增大后再開始刈割。
三、應注意的問題
1、水肥管理要到位
一些農民認為生草后就可以保水增肥,水肥管理跟不上,這種認識有誤區,一般情況下,果園生草初期,其保水、增肥的效應不明顯,生草有一定年限后,才有保水增肥等明顯效果。因此生草時要做好水肥管理,保證草的長勢。
2、加強苗期管理和適時刈割
有些果農在種草后減弱了管理,導致雜草叢生或缺苗嚴重。應該在種草以后,及時進行管理。如果果園種植多年生草,在第1年可不刈割或少刈割,第二年要根據情況及時刈割,防止草長勢過旺影響果樹的生長發育。
四、展望
果園生草是一項技術性和系統性較強的工作,也是一項長期的工程。果園生草的優勢很多,可增強土壤肥力、提高果樹產量、改善果樹生長發育狀況、增強果實品質、增加果園生物多樣性、減少病蟲害的發生等,因此越來越受到廣大農技人員和果農的重視,繼續加強對果園生草的試驗示范推廣力度尤為必要。果園生草后的管理不同于清耕果園,因此要加強相關管理技術探索,采用適宜的種植管理措施,提高果園整體的生態系統的穩定性,促進果園生態系統的長期健康茁壯發展。
(作者單位:1.661199云南省蒙自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2.661199云南省蒙自市農業環保農村人居環境工作站;3.661199云南省蒙自市植檢植保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