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忠良
本篇文章主要介紹氮、磷、鉀等元素缺乏和過量時植株的癥狀。根據水稻缺乏或過量施用營養元素時一些具體表現,我們就可以進行營養診斷,采取相應的措施,指導水稻栽培,防止水稻病害及病蟲害的發生。
水稻一生的發育離不開必需的營養元素,有16種之多。水稻生長發育時,若缺少某種營養元素,體內的新陳代謝就會受到阻礙和破壞,使根、莖、葉、花和籽實等發生特有的癥狀。根據這些表現,我們就可以進行營養診斷,采取相應的措施。
一、氮肥缺乏和過量時的植株癥狀
水稻的生長發育缺氮肥時,生長變緩慢,植株整體矮小,葉片變得黃綠,不發根,不發蘗,莖稈硬而細小,成熟后穗子短小。一般情況下先從植株底部老葉開始,逐漸擴展到上部幼葉,每片葉先從葉尖開始,后沿中脈擴展至整個葉片。缺氮時葉片發黃與受旱時不同,受旱時幾乎是植株葉片同時發黃。插秧后,缺氮秧苗返青慢,葉尖失去綠色,葉片淡綠發黃,分蘗減少。后期遲遲不返青,植株瘦弱矮小,株形直立不散,看上去挺直僵硬。葉片脫落較早,根系少,生長慢,稻株容易早衰,誘發胡麻斑病等病害。成熟期提前,成穗率低,有效穗少,穗粒數少,產量降低。
過量施用氮肥時,葉片深綠,植株高大,肥厚寬大、柔軟,莖、葉瘋長。分蘗大量發生,葉片下披,通風透光不良,后期會誘發稻瘟病、紋枯病、白葉枯病、稻曲病和稻飛虱等多種病蟲害,甚至發生倒伏,造成水稻貪青晚熟、空秕粒增多,導致產量下降。
二、磷肥缺乏和過量時的植株癥狀
水稻的生長發育缺磷肥時,出為僵苗,生長緩慢,稻叢成簇狀,不分蘗或很少分蘗。稻苗細瘦,葉片直立不披,葉色暗綠或灰綠帶紫。嚴重時葉片沿中脈呈環狀卷曲,葉片萎縮。對于能產生花甙色素的品種,缺磷會使葉片略帶紅色或要短而細,多為黃根,基本無白根,也不黑根,軟綿少彈性,側根少,且緊夾不分開,嚴重時根系變黑腐爛。缺磷還延遲抽穗、開花、成熟,且抽穗困難,成熟不一致,穗粒少且不飽滿,產量降低。
過量施用磷肥時,會促進藻類植物生長,引發水綿發生、影響水稻鐵的吸收,引發旱育秧出現缺鐵性白化苗、影響水稻鋅的吸收,引發水稻缺鋅縮苗現象的發生;影響水稻硅的吸收,引發稻瘟病、胡麻斑病、稻曲病等病害、引發水稻提早由營養生長轉入生殖生長,稻株矮小,出現早穗現象。
三、鉀肥缺乏和過量時的植株癥狀
水稻的生長發育缺鉀肥時,由于其發病葉片上有褐色斑點,常稱為赤枯病。剛開始缺鉀時,水稻生長緩慢,植株矮小,分蘗減少。上部葉片挺直,頂端葉片似叢生狀,新出葉的速度明顯減慢,抽出困難,葉片暗綠無光澤,分蘗以后老葉褪黃,葉尖有煙塵狀褐色小點,并沿葉緣出現枯焦現象。葉中部靠近中脈附近仍保持原來的色澤。到分蘗盛期,褐點發展成褐斑,形狀不規則,而邊緣分界明顯,常以條狀或塊狀分布在葉脈間,嚴重時褐斑連成片,整片葉子發紅枯死,如火燒狀。發病時,稻株根系受阻,新根少而短,老根細瘦無彈性,褐灰色至黑色,甚至發臭腐爛。嚴重缺鉀時抽穗困難,籽粒干癟、易倒伏。缺鉀還易誘發稻瘟病、白葉枯病、小粒菌核病和胡麻斑病,尤其以胡麻斑病最為普遍。
水稻施鉀過量時雖沒有害處,但也無明顯的增產等其它效果。
四、水稻微量元素缺乏時的癥狀
1、水稻缺少硅肥時,株形披散,分蘗減少,葉片軟弱下垂,色較淡,抽出的穗較小,遇大風穎殼易受傷害而產生褐色斑點,易感稻瘟病、胡麻斑病、小粒菌核病,易受螟蟲和稻飛虱等病蟲的侵害,莖稈軟弱,抗倒性差,生長后期易早衰。
2、水稻缺少鈣肥時,如果程度較輕,一般對植株外觀影響很小,當缺鈣嚴重時,上部新生葉的葉尖變白,卷曲萎縮,缺鈣特別嚴重時,導致植株矮化,生長點壞死。
3、水稻缺少鋅肥時,一般返青時就發病,移栽20天左右達到發病高峰,植株基部葉片的葉尖開始干枯,葉片中段會出現不規則銹斑。植株新生葉慢,分蘗減少,植株矮小,成熟延遲,造成水稻僵苗。
(作者單位:150028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