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亦儒 盧娜

1921年,美國人小洛克菲勒與威廉·韋爾奇兩人登上駛向中國的輪船。
小洛克菲勒,是美國石油大王、知名慈善家洛克菲勒的兒子。
雖是聞名世界的大資本家,但洛克菲勒在慈善事業上從不小氣。

小洛克菲勒像 圖 / 東方 IC
洛克菲勒的慈善觀念是,反對使人不需努力就可得到施舍的慈善,強調大基金運作所產生的大效益。作為美國現代慈善家第一人,也許這是洛克菲勒基金會留下的最重要的遺產。多年后,慈善家比爾·蓋茨說了類似的話:“我的目標不是要鼓舞人心,世界的資源是有限的,我是為了效果最大化。”
洛克菲勒將重點放在了資助醫學研究上。1901年,洛克菲勒醫學研究所成立,為美國醫學提供源源不斷的智力支持。
威廉·韋爾奇是美國醫學史上無法忽略的人物,他將歐洲醫學理論、科學思維引入美國,創立美國第一所公共衛生學院,即霍普金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為世界公共衛生教育提供了藍本。
小洛克菲勒與威廉·韋爾奇來到中國,是參加一家醫院的成立儀式。這家醫院,就是北京協和,它是洛克菲勒基金會慈善運作的產物。后來的人們會說,中國現代醫學史,協和要占去一大半。
為了這座醫院,洛克菲勒基金會花了十年時間進行調查。
通過在華的外國人了解中國;聚集美國醫學界和教育界的精英人士,召開“中國會議”;派了三個考察團去中國實地考察。其中1914年的考察團抵達中國后受到了袁世凱和黎元洪的接見。韋爾奇參加了其中一個考察團,他在日記中留下了中國醫學院的物資是如何捉襟見肘的記載。
調查的結論是:發展“科學醫學”是影響中國最有效的途徑,洛克菲勒想做的是建立一所既無教派歸屬,又能得到中國官方支持的醫學院。
1915年,北京協和醫院舉行奠基儀式。1921年,協和醫院的建成典禮上,小洛克菲勒說:“協和希望給予中國人民的,不僅是醫學科學,而且是西方文明在思維發展和精神文化上的精華。”
協和醫院建在豫王府舊址,洛氏花了828.3萬美元和6年時間,新建了14座中國宮殿式的新樓,加上附屬樓和原有建筑,59座建筑除了各種教學樓,還包括了一所護校、一個大型門診部、一個禮堂。
“外則雕梁畫棟,玉欄碧瓦,集中化建筑術之大觀,內則設備精密,器械精良,收集西醫醫學之精粹,聘請英、美、德、奧、加拿大、俄國、荷蘭等國名醫任教,施診給藥。”當年的《協和年鑒》如此記載。
在這個玉欄碧瓦圈起來的烏托邦里,韋爾奇認為協和的學生應該代表“更高的社會地位”。所有的課程都用英文講授,八學年制,學費比清華高一倍,比燕京大學高三分之一。
這些醫學生們,后來成為了中國醫學界的中堅力量,1949年,他們是全國各地十幾所醫學院的院長、公共衛生領域的專家。

洛克菲勒基金會為協和醫院做的建筑規劃圖
梁啟超是第一撥批判中醫的學者。1926年,他因腎病住進了協和醫院,切除了右腎,可手術之后病情并未好轉,協和割錯了梁啟超的腎的謠言開始流傳。梁啟超為此寫了《我的病與協和醫院》一文,請公眾別用他的病作口實,阻礙中國醫學的進步。
梁啟超一生中在協和住了將近十次院;孫中山在協和度過生命的最后階段;蔣介石和宋美齡定期從南京飛到協和體檢;張學良在協和治大煙癮。這些病人無一不給協和增添了影響力和權威性。
直到今天,協和的權威有增無減,有人將之歸功于協和的“不差錢”,但協和醫院曾一度是洛克菲勒基金會想擺脫的燙手山芋。
一戰期間,美元與中國銀元的匯率從1:2.54跌到了1:0.84,洛氏基金會因此就損失了175萬美元,加上建校工程遠超預算,基金會紐約辦公室與北京辦公室從一開始就多生齟齬。1929年在經濟危機的打擊下,基金會一直處在緊縮政策中。
但想要將協和“中國化”沒有那么容易,一方面中國官方沒有能力資助協和,另一方面協和內部擔心協和的獨立性受到影響,也不愿接受官方的錢。
直到日軍占領北平,協和的命運被粗暴地改變。1942年美國對日本宣戰當天,日本軍隊就進駐并封鎖了協和,關押了協和的院長和協和董事會官員,一直到日本宣布投降。
日軍投降后,洛克菲勒基金會迅速恢復了在中國的慈善工作,并增加撥款100多萬美元,援助中國各個城市的醫學院。
新中國成立,緊接著朝鮮戰爭爆發,美國財政部凍結了一切發往中國的資金。
洛氏基金會的協和時代結束了。在協和這個項目上,捐款總額是4500萬美元,這是洛克菲勒基金會歷史上數額最大、延續時間最長的慈善捐贈。
小洛克菲勒在協和的落成典禮上說:“不管西方科學醫學能給中國帶來什么,在中國人接過來把它變成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之前,都不會有什么大用途。”這種慈善理念應該繼承于他的父親。洛克菲勒很有名的一句話就是,如果不能讓受益者獨立,慈善是有害的。
新世紀開始,不斷有假冒協和的騙子醫院被曝光,到今天,用天眼查搜索,會發現有兩千多家“協和醫院”。2018年北京協和醫院宣傳處辟過謠:全國只有2家協和跟北京協和有歷史淵源,分別是武漢協和(全稱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福建協和(全稱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
今年大年初一,北京協和醫院用了3小時,派出了一支醫療隊支援武漢。面對新冠疫情,《協和解決方案》根據病情的不同,給了中國醫生應對指南與用藥策略。到今天,北京協和仍然是中國醫學界的金字塔頂。
2017年,洛克菲勒第三代傳人,戴維·洛克菲勒去世,北京協和醫院發文感謝洛克菲勒家族時說,一部協和史,就是半部中國醫學史,如果說近代中國醫學史上,有什么人物對其影響巨大,那一定離不開洛克菲勒家族。
繼承洛克菲勒基金會“科學慈善”理念的人,是比爾·蓋茨。
上個月,比爾·蓋茨的蓋茨基金會承諾為新冠疫情最高捐贈一億美元,以抗擊新冠肺炎。
2018年比爾·蓋茨做年終總結時提到:在1918年造成5000多萬人死亡的大流感過去100年之際,他希望人們能討論下,自己是不是已經為下一次全球流行病做好了準備。“不幸的是,沒有,我們仍然沒有準備好。”
蓋茨基金會的資產規模達數百億美元。2008年,退休后的蓋茨把580億美元個人財產捐給基金會,并在遺囑中宣布裸捐(拿出98%的遺產作為捐款),用于研究艾滋病和瘧疾的疫苗,為世界貧窮國家提供援助。
與一個世紀前的巨富相比,除了健康、教育,比爾·蓋茨多關注了一個領域,環保。但人類健康仍是蓋茨夫婦關注的重點,過去20年,基金會538億美元的捐贈支出中,29%被用在了全球健康項目上。
20世紀早期洛克菲勒的慈善,為美國醫學打下基礎,同時輻射他國。21世紀比爾·蓋茨的慈善,是為全人類的健康。比爾·蓋茨跟洛克菲勒一樣,將會被記入慈善歷史。
2010年蓋茨和巴菲特一起在北京辦了場慈善晚宴,想與中國的企業家就慈善話題交流一下。50位中國富豪赴宴。因為那場晚宴,有人批評中國富豪吝嗇,慈善水平與西方相差太遠,但巴菲特在晚宴上說了,中國慈善事業的發展速度比他想象的更快,將來一定會超過美國。
新冠肺炎時期,中國企業家捐款捐物,也有些企業家捐錢做疫情的醫學研究。也許,疫情之后,醫療、公共衛生的慈善事業,會成為中國企業家的重點方向。
本文轉載自商業人物(ID:biz-lea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