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志國
小麥作為全國人民的重要糧食作物,位于皖西北的界首市,也是全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小麥產量關乎國家的糧食安全與經濟建設,隨著國家惠農政策的實施和國家經濟戰略良好刺激下,小麥品牌糧食種植量逐漸加大,經濟價值越來越高,小麥生產能力得到提升。本文對小麥高產栽培技術進行了簡要分析,并提出相關建議,共同探討。
一、界首市小麥種植現狀分析
1、界首市現位于安徽省淮北平原西北部,現有耕地面積為43145.96hm2,常年小麥種植面積34666.7hm2,小麥單產連續多年在全省前列,2019年安徽小麥平均畝產量為482.23kg,比上年增加了143.99kg,增幅42.57%,屬近5年中的最高產年份。新麥上市后,主產區小麥市場收購價格持續走高?;诖耍资行←湲€產量顯著提高,現金收益較高,再加上國家強農、惠農政策不斷支持,全省小麥增產增收,種植收益大幅增加,為穩定糧食價格,保持物價穩定奠定了基礎。
2、界首市發展小麥種植氣候基礎較好,溫度、陽光、水、熱等自然資源豐富,適宜小麥生長與種植。常年平均氣溫14.9℃,年日照時數2191.1h,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具有一定種植優勢,因地勢比較平坦,西北又為黃、淮河沖積平原,屬暖溫帶半濕潤的季風氣候,光照充足,雨量適中,無霜期長。但降水量時空分布不均,年降雨量830.2ram,會出現多雨、干寒的現象,影響土壤中物質的生物循環周期性,為此,界首市開展農田除澇、水利灌溉等一系列工程建設,大大保證了糧食穩產、增產。
二、小麥高產栽培技術
1、選擇良種。為實現小麥良種良法配套和高產目的,應根據當地的生態條件、地力基礎、灌溉情況、氣候、病蟲害、茬口特點,本著“安全、高產、高效”的原則,選擇耐旱、豐產性、抗性強、抗倒伏品種,最大限度地發揮種子的增產潛力,引導科學栽培與種植。因此,優良種子選擇一般要滿足抗逆性強、經濟效益高、不早衰、單株生產力更強的優質良種,常用小麥品種為淮麥22、淮麥33、皖麥52、淮麥29、皖墾麥0901等,根據市場緊缺強筋專用品種的實際情況,加強推廣當地自主繁育的強筋、弱筋小麥新品種,實行良種良法配套。
2、開溝整畦。首先,為滿足畦面平整,避免有太多大土坷垃出現,墑面無暗溝,排水曬田,搶墑造田??刹捎萌斯ら_溝、小機械開溝,一般50m開一道腰溝,積水較多的田塊可適當增加開溝數量,保證田間無積水,為控水造墑創造條件,疏通小毛溝和以前的灌溉溝,理順溝系,確保田塊質量和播種質量。
3、播種。為提高麥田播種質量,需適期播種,做到適時搶播,達到全苗、均苗、齊苗的目的,但很多地區播種時,受墑情和天氣的影響,會出現墑情不良和雨水偏多的情況,為此,相關農業部門需大力開展抗旱造墑播種,切實落實抗旱關鍵技術,引進新型開溝播種一體式機械,一體式作業,播量控制在217.5kg/hm2,基本苗330萬株/hm2,最高播量為330kg/hm2,基本苗424.5萬株/hm2,全力推進播種進度,后采用人工撒播和機械條播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播種,但這種作業方式適合較差墑情的墑溝,因此,應適當推廣播種后鎮壓,壓實土壤,以利保墑出苗。
4、苗期管理。小麥苗期在小麥整個生長期中非常關鍵,對正常出苗和已經播種的田塊,做好抗旱、補墑、保苗,合理間苗和補種,補種時,應全力保證小麥苗勻、植株間距和透風性良好,以獲得足夠的養料。
5、施肥。綜合當地土壤肥力情況,合理制定施肥計劃,均衡施肥,以有機肥為主,改善土壤有機質和微生物含量。根據小麥的目標產量與土壤供肥量需求分析,磷、鉀肥適當減少,總氮量、磷量分別為187.5kg/hm2、80kg/hm2,后期穗肥根據苗情酌情增減。
6、田間管理
(1)科學除草。為防止缺苗斷壟現象,應及時進行灌水,促進壯根,并做好化學除草工作。常見的草害有節節麥、蠟燭草等,根據這些地區草情復雜、草量大、雜草叢生的特點清除,及時拔除或采用土壤封閉,要藥劑防治上,可選用新型無公害除草劑,或選用甲基二璜隆防治闊葉草。
(2)化學調控防倒伏。一般情況下,小麥倒伏主要以莖部倒伏為主,這是因為前期氮肥施用量較大,而導致麥田群體過大、田間郁閉,使小麥徒長過旺,發生倒伏。
7、小麥綠色防控
(1)赤霉病綠色防控。小麥在抽穗期、揚花期若遇到連陰雨、大霧或田間郁閉小氣候、濕度較高等影響時,非常容易感染赤霉病,通過綠色防控,小麥赤霉病病田率、病穗率、病情指數可大大降低,具體措施為:
①建立各基層單位病蟲測報點,完善田間監測網點的自動化、智能化設施,配備監測工具,提升病蟲監測預警信息化裝備水平,形成科學的病蟲監測網絡體系。
②加強測報技術人員培訓,及時發布病蟲預警信息,重大病蟲發生與防治周報,做到準確發布,全面完善病蟲監測預警體系。
(2)化學防控
①麥銹病、小麥白粉病。選用粉銹寧粉劑和乳油均可,只是用量有所差異,粉銹寧粉劑用量為50g/667m2;粉銹寧乳油用量為40mL/667m2,兌水60kg。
②紋枯病。該病在小麥出苗后主要危害小麥地下莖,一般在苗期和拔節期發生嚴重,防治時,對發病地塊,用20%粉銹寧乳油150mL/667m2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g/667m2,兌水60g,順麥壟噴灑,用藥量在30至45kg/667m2以上。
8、適時收獲。麥穗發黃時收割為佳收獲期,但應注意小麥不可過于成熟,造成小麥籽粒脫落,影響產量。此外,小麥要分品種進行單收、單曬、單儲,避免品種混雜,降低小麥的商品性和經濟價值。
綜上所述,隨著科技進步與國家利好政策的多方面支持,我國小麥的栽培技術水平得到了提高,為了進一步提高小麥的產量,應從選擇良種、整地、播種、苗期管理、施肥、田間管理、綠色防控等方面入手,開展科學技術與管理,真正實現小麥從高產到超高產的良性轉折。
(作者單位:236500安徽省界首市王集鎮農業綜合服務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