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潔
一、辣椒疫病的癥狀
我國很多地區都有種植辣椒,在種植過程中也是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辣椒疫病就是其中之一,它是在辣椒生長過程中一種世界性分布的毀滅性病毒。辣椒疫病在我國各個地區都普遍存在,而且這種疫病傳播的速度十分快,對于辣椒的毀壞程度也是極高,經常導致大片大片的死亡,損失也是十分的嚴重。經過對辣椒疫病的發生原因進行分析,提出更加有效的防治方法,防治疫病的存在,保證辣椒的生長。
辣椒疫病對于辣椒的損害程度極高,從幼苗期到株期都可被侵染,包括根莖葉果實等都能發病。首先,在苗期是最容易發病的時期,由于云南環境比較濕熱,病毒易于存活在植物中,經常造成頸部出現暗綠色的病斑,使得植物迅速的腐爛而死亡。有的時候在植物中也會形成黑褐色的病斑,這也是更加嚴重的征兆。在成株時期葉子上的病斑更加的明顯,一般情況下病斑呈現圓形狀,顏色黃色或者暗褐色。并且植物的發病大多從底部開始,不斷地擴大直至整個植物全身。處于成株時期的植物,其疫病的癥狀和枯萎癥狀相差不大,所以這一時期一定要注意其細節。枯萎是整個植物凋零,而疫病存在時只有部分的葉片凋零,有的葉片色澤正常,根部也發育完善,所以,要分清楚兩個情況,避免一些后果。
二、發病原因
近幾年以來,辣椒一直會發生疫病主要是受霉菌的影響感染導致的。一般情況下,辣椒中的疫病病菌會長期的潛伏在土壤中,一旦溫度以及條件合適就會出現在辣椒植物中,危害辣椒。這種病菌適合生長在比較濕熱、溫暖的環境下,而云南地區常年就是這種環境,所以云南地區的辣椒種植地會經常出現此病癥,不僅危害了辣椒,對于當地的辣椒種植也有一定的影響,而且還會有損農民的收入,不利于當地的發展。
尤其是在春天回暖的時候,正是辣椒疫病高發期,在這種高溫高濕的環境下,大棚中的溫度不斷地提升,就會使得病菌侵入植物,造成辣椒局部的病斑,最終導致植物的死亡。
三、辣椒疫病的防治
辣椒是高產蔬菜,為了保證豐產,在栽培的過程中應選擇抗藥性強的品種,可采取直播和育苗移栽的方式等。合理的種植方式能夠有效的降低發病的概率,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促進辣椒的生產。
1、選育和引進抗病品種
將病毒扼殺在搖籃中是最有效的方案之一。在進行疫病的防疫過程中,首先要保證種子的質量,選取一些優質的種子進行種植,防治后面會有大的問題出現,防患于未然。另外,也可以引進一些抗病的品種,從而防治疫病的出現。另外,在進行種子的選取時,可以將種子先放在50度溫水中進行浸泡一段時間,之后再在25度的水中長時間浸泡,大約需要7-8個小時進行催芽播種。在進行種子的播種時,可以將一些有機肥一起種植在地上,起到保護幼苗的作用,也可以進行消毒,對種子的生長環境進行一個良好的創造。
2、及時處理掉病殘的植株
當辣椒群中有出現帶有疫病的植株時,要第一時間對這些病殘的植株進行處理,防止大面積的傳染,而出現不可控制的局面,保證植株的安全。如若不及時處理病菌植株,很有能會將一些病菌留在植株或者土壤中,而給別的植株帶來一定的安全隱患。病殘的植株也要進行正確的處理,運用合理的方式進行解決。
3、合理的控制大棚的濕度
由于病菌一般存貨在比較濕熱的環境下,所有要特別的注意這一問題,在大棚中的種植辣椒時,要避免辣椒的根部有過多的積水、控制澆水的時間,及時的清理大棚中多余的積水,及時建設一些排水溝,避免積水的存在促進霉菌的存活。在大棚的管理上也要注意一些問題,保持辣椒的種植區域及時的清理以及施肥,合理的運用化學物質進行保證植株的安全,提高辣椒的抗病性,防止霉菌出現影響整個大棚中的植物,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對于一些辣椒的病葉也要及時的處理,降低大棚內疫病的感染率,保證大棚安全的環境,才有利于辣椒的存活和生長。
4、搞好健身栽培,創造有利于辣椒生長而不利病害流行的環境
首先,在育苗時要用消毒藥劑對土壤進行消毒,消毒后一定要選擇已經用過藥物的優質種子進行種植。常用藥劑可用48%多菌靈15克,在每平方的土壤中進行播撒后再播種。移栽時應采用高壟栽培,將土壤堆積高一點,防止田間積水,有效的排水方式,才能避免霉菌。要合理密植,根據不同品種特性,確定種植密度。
5、藥劑防治技術
用23%種衣劑,濃度控制為1ml兌水15ml,濃度過高或者過低都會影響藥物的效果;適量的藥物進行均勻攪拌后拌種,使種子與藥物均勻接觸,然后再進行種植。在種植區域內,如果存在疫病的植株,就必須及時的進行藥物處理,進行合理的藥物使用,避免過量或者不足。如果存在大量的疫病,就要考慮大面積的進行快速銷毀隔離,以防止不可控的局面出現。
總而言之,辣椒疫病在我國很多地方都很常見,尤其是在南方一些濕熱地區。云南也是種植辣椒的重要地區,出現辣椒疫病也是在所難免的。但是,只要及時的處理,進行合理的種植就能防止病菌的出現,保證有一個安全的成長環境,植株也就會有保障,辣椒也會更好的生長。正確的認識辣椒疫病的存在,并運用正確的方式處理,為我國的辣椒生長提供合適的環境,保證辣椒的健康成長。
(作者單位:666100云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良種繁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