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冬冬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及民眾生活水平的提升,豬肉需求量大幅增加,豬養殖行業得到了較大的發展。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豬養殖過程中仔豬腹瀉預防工作開展情況并不理想,仔豬腹瀉情況時有發生,對養殖人員的經濟利益造成了較大的損害,不利于豬養殖行業的進一步發展。本文對仔豬腹瀉的原因進行了細致的分析,并對仔豬腹瀉的癥狀及預防措施了進行總結,以期能夠為養殖人員開展工作提供一些參考。
一、仔豬腹瀉病因
1、感染因素
根據以往的研究可以得出,流行性腹瀉病毒、輪狀病毒、豬傷寒沙門氏菌及大腸桿菌均有可能導致仔豬腹瀉情況的出現,進而造成養殖人員經濟利益的損失,養殖人員在實際工作中應對相關感染因素給予足夠的重視,并積極采取適當措施加以應對,盡可能降低病毒性感染及細菌性感染對仔豬健康的影響,避免仔豬腹瀉情況的出現。
2、非感染因素
非感染因素在仔豬腹瀉中也占據了較大的比例,養殖人員在實際工作中同樣應加以注意。相比成年豬,仔豬的消化系統較為脆弱,比較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養殖人員投放飼料不合理可能會引起仔豬消化異常,進而導致仔豬腹瀉的出現。而且仔豬在斷奶期消化系統的吸收能力較差,如飼料結構不合理會導致消化不完全情況的出現,進而加大仔豬消化系統負擔。豬舍環境對仔豬的健康有著較大的影響,豬舍清潔不及時、消毒不徹底等因素均有可能導致仔豬腹瀉情況的出現。飼料搭配不合理或是母豬奶水質量不達標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仔豬消化系統的壓力,養殖人員在實際工作中應注意防范。
二、仔豬腹瀉癥狀
腹瀉對仔豬的健康有著較大的威脅,如得不到及時可靠的控制會導致仔豬的死亡。在患病后,仔豬通常會表現出腹瀉、食欲低、出現腸鳴聲及體溫低等癥狀,且在短時間內會出現脫水情況,養殖人員在工作中應注意對仔豬進行觀察,確保能夠及時發現仔豬的異常,并采取適當措施進行治療,以降低腹瀉對仔豬健康的影響,保證仔豬的健康。
三、仔豬腹瀉預防措施
1、加強豬舍管理
清潔衛生的豬舍是仔豬健康成長的基礎和前提,因此,在仔豬腹瀉預防過程中,養殖人員應加強豬舍管理,為仔豬提供相對安全的環境,降低外界環境對仔豬健康的威脅,進而避免仔豬腹瀉情況的出現。在養殖過程中,養殖人員應定期對豬舍進行全方位清潔和消毒處理,避免糞便的殘留及細菌的滋生。而且養殖人員應對豬舍溫濕度進行嚴格的管理,保證豬舍能夠得到適當的通風和充足的光照,確保豬舍環境符合仔豬生長的需求,以實現預防仔豬腹瀉的目的。
2、保證科學喂養
科學的喂養能夠有效減少仔豬腹瀉情況的出現,養殖人員在實際工作中應加以注意。以往的工作中,養殖人員對飼料的管理較為松懈,并不能針對仔豬的實際情況對飼料進行搭配,而且喂養時間及喂養量不夠科學合理,使得仔豬消化系統負擔較重,腹瀉情況出現幾率較高。因此,在實際工作中,養殖人員應對飼料質量進行嚴格的管理,不能盲目追求經濟利益,應確保飼料能夠滿足仔豬的營養需求,避免飼料不達標而導致的仔豬腹瀉。而且在喂養頻率方面養殖人員應同樣加以注意,養殖人員應定點、定量對仔豬進行喂養,確保仔豬能夠充分吸收飼料中的營養,幫助仔豬養成良好的進食習慣,以減輕仔豬消化系統的負擔。此外,養殖人員應注意在飼料中適當添加預防藥物,以增強仔豬的抗病能力,避免腹瀉情況的出現。
3、定期接種疫苗
疫苗能夠有效避免仔豬腹瀉情況的出現,養殖人員應給予足夠的重視,并在實際工作中加以推廣和應用。在以往的工作中,養殖人員對疫苗的重視程度較低,盲目追求短期經濟利益,認為接種疫苗是對資金的不必要浪費,疫苗接種率較低,使得仔豬腹瀉情況出現幾率較高。新形勢下,養殖人員應積極轉變自身觀念,定期對待產母豬及仔豬接種疫苗,以提高母豬及仔豬的免疫力,避免仔豬腹瀉情況的出現。
4、藥物治療
仔豬腹瀉病情往往發展較快,及早治療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仔豬的死亡率,減少養殖人員的損失。在養殖過程中,養殖人員應時刻保持較高的警惕,注意觀察仔豬的表現,確保能夠及時發現和解決仔豬腹瀉,以保證仔豬的健康。養殖人員應通過定期及不定期巡查的方式對仔豬健康情況進行監管,盡早發現仔豬腹瀉情況,避免仔豬病情的惡化,以降低腹瀉的影響,減少經濟損失。在發現仔豬腹瀉情況后,養殖人員應堅持排毒為主的原則,合理使用混感康及利鋒等藥物,幫助仔豬將腸胃病菌排出,從根本上對腹瀉進行治療,以阻止腹瀉的進一步發展。
綜上所述,仔豬腹瀉在豬養殖過程中較為常見,對仔豬的健康有著較大的影響,嚴重時會導致仔豬的死亡,進而損害養殖人員的經濟利益。仔豬腹瀉的病因較為復雜,預防工作開展難度較大,養殖人員稍有不慎便有可能導致嚴重的后果。目前,仔豬腹瀉預防工作開展情況并不理想,工作開展過程中還存在較多的問題,工作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在養殖過程中,養殖人員應充分認識到以往工作中存在的不足,通過加強豬舍管理、科學喂養及接種疫苗等手段對仔豬腹瀉預防工作進行改進,避免仔豬腹瀉情況的出現,以此實現自身經濟利益的最大化。
(作者單位:462400河南省漯河市舞陽縣畜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