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世言

望江縣的網箱養鱔始于2000年,通過示范帶動、市場引導、等形式,到2010年全縣已發展養鱔網箱80萬口,僅養鱔一產產值超過4億元。安徽省漁業局為推廣望江的經驗做法,于2010年10月份在望江縣召開安徽省網箱養鱔產業發展調研觀摩座談會。2011年初望江縣政府為提高望江黃鱔的知名度、做大做強網箱養鱔產業,經省市漁業主管部門推薦,向中國漁業協會提出評審命名請求,中國漁業協會受理后,多次派專家實地考察、了解情況、指導創建,并于2011年6月由中國漁業協會秘書長林毅帶隊組織時任上海海洋大學校長潘迎捷為組長的專家組一行8人,在省市漁業主管部門負責人的陪同下,來望江實地考察考核,召開專家評審會,專家組一致認為:望江網箱養殖的黃鱔以其個體大、肉質厚、口味鮮美為特色,品質優良,采用魚鱔混養、鱔草共生的生態健康養殖模式,規模盛大,已成為望江富民強縣的產業之一,同意授予望江縣“中國網箱生態養鱔第一縣”的稱號。望江縣技術人員編寫的《黃鱔養殖增值30%關鍵技術》一書被“中宣部、新聞出版總署、農業部”評為“全國服務‘三農優秀圖書”,研發的“一種黃鱔網箱生態育苗的方法”獲得國家專利,這些耀眼的成績曾是望江水產人的驕傲。近年,望江縣網箱養鱔規模因市場大環境、苗種等問題的困擾,在逐年萎縮,2019年全縣網箱養殖水面14000畝,掛箱17萬只,產值2.1億元。主要集中在高士鎮、漳湖鎮、賽口鎮、太慈鎮等鄉鎮。下面就望江黃鱔網箱養殖現狀及面臨的問題做一粗淺分析:
一、網箱養鱔比較優勢分析
1、資源稟賦。地利:主要在于望江縣境內河流湖泊星羅棋布(水資源豐富,水質良好),擁有13萬畝的武昌湖國家級黃鱔種質資源保護區(野生苗種數量可觀),氣候溫和,適宜黃鱔繁衍生長;人和:望江縣有傳統的水產養殖基礎,群眾性水產養殖熱情高,有一批愛崗敬業并為之默默奉獻的漁技服務工作者和帶頭人。
2、經濟效益比較。在同等條件下,以面積10畝的池塘養鱔與常規魚養殖做一比較:
常規魚養殖與網箱養鱔相比較,經濟效益高出4倍,這也是望江前些年大發展的主因。
3、成熟的養殖技術
望江縣網箱養鱔協會,結合養殖實踐制定了完整的《望江縣網箱養鱔技術操作規程》,經過近二十年的發展,培育造就了一支技術嫻熟的技術隊伍,和一批愛崗敬業養殖從業者。這是網箱養鱔在望江縣大發展的人力資源保障。
4、黃鱔富含人體所需的優質蛋白質,是大眾喜愛的淡水魚類,市場容量巨大,市場前景廣闊。
二、望江縣黃鱔養殖現狀
近年,望江縣網箱養鱔規模因市場大環境變化、苗種等問題的困擾,在逐年萎縮,2019年養殖總箱數不到高峰時期的四分之一。究其原因,主要是以下幾方面:
1、養殖塘口老化嚴重,塘口清淤修整成本高。多數養殖戶是選擇低成本的不清淤,只注重清塘消毒的養殖模式,養殖期間多會出現各種病害問題,用藥量增加,養殖成本增加,產量下降,嚴重影響了養殖戶的積極性,直接表現形式就是養殖規模萎縮。
2、市場培育和開發工作缺失。黃鱔養殖業的利潤大頭被流通環節的經銷商拿去了,養殖從業者辛辛苦苦忙一季,多數只是有些微利潤,嚴重影響養殖戶的積極性。
3、政策驅動、保障不足。近十幾年來,望江縣在水產養殖業的產業培育、產業引導和產業發展上的財政投入可以說是嚴重不足;在農業保險中,水產養殖這一塊的支持力度有限。
4、網箱養鱔是強體力活,望江縣養殖從業者年齡偏大,因年齡、身體原因退出養殖的,各鄉鎮都有;網箱養鱔規模萎縮這也是原因之一。
三、存在問題淺析
1、生產組織松散。目前望江縣養殖組織構成主要為合作社和養殖大戶(無龍頭企業);合作社組織松散,大戶規模有限,抵御風險能力差,一遇到自然災害或市場大波動,對產業的沖擊巨大。
2、產業技術支撐體系脆弱。產業的健康發展,可靠的技術支撐體系是必要條件,望江縣目前網箱養鱔的技術力量,主要是縣水產技術推廣站技術人員在支撐,本地缺少科研力量的投入。
3、產業配套建設不夠。目前望江縣養殖規模萎縮的另一主要原因是市場拓展、市場培育缺失,三產聯動不夠。
四、幾點建議
1、制訂規劃。制訂網箱養鱔產業發展規劃,結合各地資源稟賦,使產業空間布局更加優化,為產業發展打好基礎。
2、強化生產組織建設。做好招商,引進工商資本,培育打造大、中型龍頭企業引領產業發展,增強產業抗風險能力。
3、做好產業配套工程。參照湖北小龍蝦發展模式,培育和拓展黃鱔市場,強化政府在產業發展中的引導作用,做好三產聯動工作。充分發揮農業保險在養殖業中保駕護航作用。
4、建立可靠的產業技術支撐體系。一是:內引外聯,依托科研院所,做好產業發展的技術研發和儲備; 二是:強化現有技術人員科技服務能力提升工作,建設好本地的技術隊伍。
5、積極探索智慧農業在望江縣的發展路徑,緊盯現代農業的發展方向,選擇條件合適的水產養殖生產主體,開展水產養殖物聯網技術試點,探索智慧農業在望江縣的發展模式,減少強勞動用工,打造高層次養殖從業者隊伍,為產業發展做好勞動力基礎保障。
(作者單位:246200安徽省安慶市望江縣水產技術推廣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