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眾
本人多年來一直從事此項工作。在工作中遇到了很多問題,總結了一些經驗教訓,寫下來,以供讀者參考。避免日后再有接替從事此項工作的同志再出現類似的失誤。
一、林權證辦理主要參與人員:鄉鎮(街道)包村干部、鄉鎮長(街道辦事處主任)、村兩委班子所有成員(村書記、村長、會計委員等)、全體村民,林業站工作人員,其他相關人員。
二、分林到戶形式
主要包括自留山、均山、均股均利、隨造隨有、買賣流轉。我們鄉鎮分林到戶的形式是買賣流轉形式。我們鄉鎮是平原鄉鎮,沒有太多的林木資源,主要林地是三北防護林帶,主要樹種是楊樹。林權改革以前,林地、林木的所有權及使用權歸各村集體所有。因為林木資源很少,不可能把防護林平均分配給每一戶,只能以買賣形式流轉到少數人的名下。
我們在辦理林權證的工作過程當中,要嚴格執行國家政策、法規,在地方政府的領導下,以村集體為主體,做好此項工作。村集體始終是土地權屬的所有者。
三、宣傳到位:召開全體村民代表大會,把林權改革的方針政策宣傳到每家每戶。做到林改工作人人皆知,本著公正、公平、公開的原則做好此項工作。
四、改革之前配合村委會先對村里全部林地的面積、蓄積、林齡進行全面細致調查。并把調查結果形成書面材料面向廣大村民粘貼公示。公開投標,公平競爭。并把中標結果公布與眾。
五、林業站配合村集體與承包方簽訂承包合同,承包合同內容包括面積,蓄積、株數、林齡、承包期限、附圖等主要因子,下面我介紹一下要注意的幾點:
1、面積,我們鄉鎮林業站使用的衛星定位儀器誤差較大,一般在5米左右,只能用它測量林地長度,寬度用米尺測量。然后根據長度和寬度換算面積。
2、附圖,為了日后快速精準的找到任意一條林帶,我們要在現場,用衛星定位儀確定每一條林地的位置坐標。并制出圖形附在合同之后。株數、林齡在生長過程中變化很大,記錄下來以備查證。
3、承包期限,林木生長期很長,承包期限最多可達到70年。這就要求簽訂合同時一定要注意合同期限,否則一旦失誤,很容易出現矛盾。
我們鄉鎮主要樹種是楊樹,一個輪伐期是30年。根據當地村民的意見,普遍要求承包期限不超過一個輪伐期。簽訂合同時先要確定林木現有的實際年齡,根據樹木現有年齡,又根據林木30年可以皆伐,確定林木皆伐時的年限,此年限確定為合同終止日期。
合同終止期與樹木皆伐期吻合,能為下一輪承包提供方便。否則會出現樹木已經皆伐。但合同還沒到期,承包方又在此處重新造林,這樣周而復始。就會造成林地權屬的爭議。
合同簽訂以后,由甲方(村集體代表)、乙方(承包戶)雙方簽字。注意,整個合同簽訂的工作過程中,甲乙雙方法人代表必須親自在現場簽字。
六、合同簽訂完之后,召開全民代表大會,最后討論此處林地流轉是否合理,并有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并簽字。并形成會議記錄,存檔永久備案。
七、村民代表開會通過以后,把開會結果形成公示材料,對廣大村民公開公示。并同時留下影視資料,以待日后查證。根據村民選舉法,如果全體村民五分之二以上村民提出異議,則林權證停止辦理。重新開會討論。
八、公示期限:30日。自公示之日起30日之內沒有異議的林地。允許辦理林權證。
九、村委會向當地街道辦事處提交辦理林權證申請,鄉政府審查批復。
十、按要求填寫林權辦證申請表,村委會簽字蓋章,林業站簽字蓋章。街道辦事處審查批準簽字。
十一、案例列舉:以上所寫的是林權證辦理的主要的、必不可少的程序,望廣大讀者多提寶貴意見。
下面我把這幾年工作過程中遇到的實際案例寫下來,以供讀者參考,引以為戒。
1、一份簽訂失誤的合同。紀家鎮太平村王X,年輕時栽了一片林地,面積0.1公頃。于2014年林權證辦理過程中誤辦為其兒子名下。案件發生后我們對以前辦證材料進行核查。經核查,合同簽字有失誤。
2、合同簽訂時間是2011年,林權證簽訂合同之前要到現
地進行踏查,踏查人員是包村領導、村委會主任、書記、會計、林業站站長,業務員。包村組長。隊伍很龐大,人員涉及很多,每個人都有很多工作,很難聚齊。所以林業站先進行了一次踏查,回來后寫了個草稿合同,之后對每個人進行了口頭告知的。
后來真正簽合同時,直接把草稿合同用上了,草稿合同村書記名字是代簽的。(此事村書記知道,看過合同之后加蓋的公章)。
案件發生以后村委會失口否認。他們回答是不知道此事。但是辦理林權證不只是一份合同,還要有很多書面材料。經查證,村委會領導在其他材料都有簽字。
案例分析,此案出現失誤原因主要由以下幾點:
1、走捷徑,心急求快。違背了前面程序的第十四條的規定,整個踏查過程脫離了集體。林業站自己進行的踏查,致使村委會對此處地塊了解不夠深刻。
2、代簽合同,合同的簽訂必須甲乙雙方同意,在自愿的前提下,甲乙雙方法人代表親自簽字,此份合同出現了代簽現象,犯了一個非常低級的錯誤。我們在今后的工作過程中,一定不要大意,否則會給單位帶來很大麻煩。也會給個人帶來很大損失。
案例2:一份沒有公開的買賣合同
紀家鎮分水村在村民不知情的情況下把本村樹木以11萬元的價格,全部賣給了李x。之后李又以18萬元的價格,轉手賣給了袁某。結果后來辦理林權證時出現了矛盾,村民對此事反映非常強烈,矛盾重重。
袁某的樹已經買了很多年,多年以來村委會領導多次換屆,新任領導對此事一無所知。時隔多年交款憑證沒有保留,錢款去向沒辦法查證。村民表示聽說過村里賣樹的事,但具體賣多少錢不知道。賣樹錢也不知去向。
案例分析:李某在買樹的時候,沒有通過廣大村民,沒有召開村民代表大會,脫離了群眾。侵犯了村民選舉法。我國村民選舉法明確規定,村委會的決定,必須有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并簽字,而且即便村民代表同意了,如果有五分之二以上的村民不同意,村委會的決定依然可以否定。
過去很多村民不了解情況,又因為村里的樹木是集體的,不涉及個人利益,沒人注意。這就給某些個人貪站創造了機會。一旦村民進行干涉。也給買樹者帶來嚴重損失。今后我們買樹的林農也要注意,不要再犯類似的錯誤。為自己帶來不必要的損失。
總之,林權證辦理工作,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復雜的、長期的工作,其中案例很多。我這里不一一列舉,只是有針對性的、重點的列舉2個。供廣大的讀者參考。
(作者單位:130500吉林省九臺區紀家街道辦事處林業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