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曉娟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長寧縣長寧鎮馬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陳誠放下嗷嗷待哺的孩子,心系村上近6000名常住村民,投入到疫情防控一線。面對家人的擔憂,這名“80后”新手媽媽說:“我是一個母親,更是一名黨員,在這種關鍵時刻,作為黨員干部,我必須沖在前頭。”
她是全村人的“主心骨”
馬村鄰近長寧縣城,人口眾多。村“兩委”在馬村各個交通要道設置了防疫宣傳點,陳誠與村組干部第一時間挨家挨戶摸排,勸導村民少出門、戴口罩、勤洗手……全村13個路口、1243戶5980人、1235名返鄉人員、26名重點疫區返鄉人員的疫情防控工作,陳誠帶著村組干部和村上的40名青年志愿者做得實實在在。
“張大爺,您老身體如何?現在疫情還沒完,還是要少串門少聚集喲。”在馬村村委會辦公室,陳誠對著表冊逐一打電話,詢問村民情況。疫情形勢嚴峻時,陳誠每天都要通過電話對接防疫安排、完成信息核對、解答村民疑慮等大事小事。“有時一打就是一兩個小時,每天可能要打七八十個電話。”即便嗓音已經嘶啞,為了讓村民們及時了解疫情,陳誠仍每天堅持把相關防護措施和疫情最新情況,通過村廣播傳播出去。
高強度的工作下,意外隨之而來。“有一天開車下鄉摸排情況時,車滾到溝溝里了,幸好有幾個村民把我和車子抬了出來……”讓人膽戰心驚的車禍,陳誠說得云淡風輕。“怎么不曉得害怕?危險的路能不能不去?”面對親朋好友的勸說,陳誠保證以后會小心開車,但危險的路她依然會去。因為路的那頭,有她牽掛的百姓,更有她卸不掉的責任。
她是電商平臺的“搬運工”
“我們不是商販,我們只是優質農產品的搬運工。”最近,筆者的微信朋友圈每天都會被陳誠發的各種農產品刷屏。“前幾天,我們在長寧縣第十九屆梨花節開幕式上做了網絡直播,當天村上農產品的銷售額就破萬元。我們便趁熱推出了訂制白酒‘梨花白。”陳誠難掩興奮地說。
受疫情影響,馬村的土雞蛋、青菜、開佛白酒、老臘肉等農產品銷售也受阻。“疫情要防控,村民的腰包不能空。”思路活、有干勁的陳誠瞄準了網絡銷售,以“黨建+互聯網”理念,把村里的優質農產品放在村級電商平臺“佛來e紅商”銷售。目前,“佛來e紅商”已累計為農戶銷售農特產品800余單,銷售蔬菜1000余斤,土雞、土鴨600余只,散養兔子、鴿子等100多只,蜂蜜、梨膏、豆豉等農特產品120余瓶,雞蛋、鴨蛋1萬多枚。
開著私家車,載著村民們的農產品,陳誠化身“快遞員”和“搬運工”,將新鮮的蔬果等送到顧客手中。有熟悉陳誠的客戶開玩笑地說:“書記給我送的菜,吃起來更香!”(作者單位/宜賓日報社)(責編/馮雅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