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申法
摘要:民營經濟是縣域經濟微觀基礎的最大主體,是投資的最大推動力,是科技創新的主力軍,要充分激發民營經濟主體的內在活力,極力促進親、清、新型的政商關系構建,有效的推動非公有制經濟的健康發展,促進縣域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道路,應主要從政府優化營商環境和企業激發潛在內功兩個方面不斷探索,精準施力。
關鍵詞:民營經濟;營商環境;融合發展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形勢也逐步地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的階段,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民營經濟發展,把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健康成長擺上重要戰略位置。民營經濟是縣域經濟微觀基礎的最大主體,是投資融資的最大推動力,是科技創新的最強主力軍,安徽省肥西縣民營經濟經過四十多年的發展已遍及城鄉,涉足國民經濟多個行業,并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和實力,隨著長三角一體化和長江經濟帶戰略的深入推進,肥西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進入快速提升新階段,肥西縣應主要從政府優化營商環境和企業激發潛在內功兩個方面不斷探索,精準施力。
1 優化營商環境,為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優質服務
1.1 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提高法律法規和政策的執行力
肥西縣政府要堅持問題為導向,針對影響中小企業發展的堵點、難點、痛點,開拓思路,用好用活政策,創新方式方法做好為中小企業發展的服務工作,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切實幫助中小企業解決實際問題。按照《肥西縣大力支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政策》、《肥西縣培育新動能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實施細則》等制度要求,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清理、精簡涉及民間投資管理的行政審批事項和涉企收費,加快推進 “多規合一” “多證合一”改革,實施“包容監管”,壓縮前置審批,清理行政審批事項等,降低民營企業發展的制度性成本;縣政府要加大政策統籌力度,形成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政策體系,防止政出多門,導致政策碎片化,充分協調好各方的作用,形成合力,共同推進。2020年1月1日,《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正式施行,條例要求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原則,要以市場主體的需求為發展導向,以深刻地轉變各級政府的職能為核心,創新營商環境的體制機制,借鑒國際先進經驗,為各類市場主體投資興業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良好環境,縣委、縣政府則可利用這一契機,在營造縣域營商環境上真抓實干、大膽創新,推動市場主體的穩步發展。
1.2 進一步加強平臺建設,做優做強一批行業領軍企業
堅持“政府搭建平臺、平臺服務企業”的模式,進一步整合相關資源,努力打造好政策服務、信息培訓、創業創新、要素資源、融資服務等平臺,為民營企業提供更多的服務。建立以發展需求為導向的要素保障機制,突破瓶頸制約,推動小微企業發展壯大。著力抓好民營企業大戶培植,促使骨干企業做強做大,全縣各級各部門要繼續選擇一批產品有市場、科技含量高,有一定規模、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較好的民營重點企業例如泰禾光電、億帆醫藥等企業在項目上“幫”、資金上“扶”、政策上“引”、權益上“護”,集中精力進行重點扶持。堅持扶優扶強,精準幫扶,積極培育龍頭大企業,以龍頭為帶動,跟進配套,形成產業鏈,在產業鏈上推動上、中、下游企業實現縱向大合并,形成以民營資本為主導的產業集群,圍繞色選機械和生物醫藥、農副產品精深加工,培植一批,力爭經過努力,培育一批支撐全縣經濟快速發展的民營經濟“小巨人”。
1.3 解決企業發展中存在的融資難、人才難等問題,做好民營經濟發展的加油站和發動機
縣政府要積極鼓勵全縣金融機構對民營企業加大信貸投放,提供優質高效金融服務,推動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督促縣級金融機構改革和完善監管考核和內部激勵機制,把金融機構業績考核同支持民營經濟發展掛鉤,解決不敢貸、不愿貸的問題,金融機構應轉變觀念,大力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提高直接融資特別是股權融資比重,拓寬民營和小微企業融資渠道,堅持市場化定價原則,優化流程、縮短鏈條、壓縮成本,努力為民營企業提供更好的融資服務。要探索建立民營企業科技貸款風險補償、獎勵制度和再擔保制度,建立起由天使投資基金、創業引導基金、產業扶持基金等引領,政銀擔、科技貸、政保貸、過橋貸、稅融通等支撐的全鏈條、深融入式科技金融支持民營企業創新資金投入體系,培育和扶持中小微民營企業創業創新發展。肥西縣政府及有關部門要以肥西縣“535”創新創業團隊和領軍人才隊伍建設工程作為縣域高層次人才引進為重要抓手,積極為民營經濟發展培育各方面人才,要保證民營企業人才享受政府國企同等政策待遇,想方設法為專業技術人才和經營管理人才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著力提升一線產業工人的勞動技能,想方設法打造一支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協作型的產業工匠隊伍,培育精益求精、堅持專注、愛崗敬業和誠信友善的工匠精神。
2 提升企業經營質量,不斷激發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
2.1 進一步強化品牌和質量意識,增強民營經濟核心競爭力
肥西縣委、縣政府要緊密結合產業結構調整,以企業為主體、以技術為手段、以質量為核心,,綜合運用經濟、法律、行政等手段,支持、引導民營企業加大品牌建設力度,大力實施名牌戰略,依靠名牌做大做強,加強品牌宣傳力度,各新聞媒體,要多渠道、多形式地加強對實施品牌戰略、創名牌產品和馳名商標活動的宣傳報導,大力宣傳縣內品牌產品。支要持各類創客空間、創業苗圃、創新工場等創業創新基地加快發展,通過財政資金的引導,鼓勵民營資本投資孵化器、眾創空間、創意產業園建設,提升眾創空間管理、運營、協調的水平。民營企業要努力充分利用高水平的科技中介服務機構、創業投資機構等創業要素,不斷打造優質品牌,不斷提供優質產品,持續增強適應經濟新常態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2.2 進一步強化改革開放意識,增強民營經濟融合發展能力
肥西縣在處于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大好機遇期,民營企業要在產業結構調整升級方面,注重通過發展現代服務業,特別是以發展數字經濟為導向,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為傳統產業的改造和先進制造業的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和保障,形成以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耦合共生的現代產業體系。在產業空間優化方面,要通過與合肥無縫對接的發展機遇,來加快產業集聚,發展總部經濟和現代產業集群,從而打造民營經濟發展的新動力,高質量推動肥西民營經濟創新發展, 使肥西民營經濟走向更加廣闊的舞臺。肥西縣要抓住機會,在民營經濟轉型升級的過程中,把自身優勢和先發地區的優勢相結合,緊緊圍繞國家推動長三角地區一體化發展的大戰略,緊緊抓住機遇,積極承接長三角產業以及資本轉移,促進肥西縣戰略性新興產業更好更快發展,在深化改革開放的過程中不斷發展壯大。
2.3 進一步探索創新成果轉化路徑,提升創新能力轉化水平
肥西縣委、縣政府要發揮好“紅娘”作用,在增強產學研合作力度方面,結合在肥高校科研院所提供的高質量、符合市場需求的創新科技成果,共同完成科研成果的及時轉化。在技術交易平臺方面,可以將省、市相關資源進行下沉延伸,在縣域嘗試搭建集“展示+交易+融資”功能于一體的網上技術交易平臺。應著力構建創新成果轉化的一站式服務體系和機制,更好地為進入肥西的民營科技創新企業提供必要的服務,肥西縣也要積極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的進程中去,與南京、上海等地的科技創新主體建立聯系,推動民營企業引進相關科技成果能落地發展。
參考文獻:
[1] 郭敬生.論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價值、遵循、機遇和路徑[J].經濟問題,2019(03).
[2] 段勝.關于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的思考[J].金融與經濟,2019(03).
(作者單位:安徽省肥西縣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