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迪
自XX市2014年成功入圍信息惠民國家試點城市,2017年4月下發《XX市“互聯網+政務服務”推進工作實施方案》以來,電信、廣電網絡基礎設施完善,網絡發展迅速。實現有線通訊全市覆蓋率100%,移動通信及4G網絡覆蓋市區、縣城、鄉鎮、國道、省道、鐵路、高速公路、重點村莊,有線電視網絡光纜干線總長達5500余公里。綜合運用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和大數據等技術,重點圍繞匯聚城市人口、建筑、街道、管網、環境、交通等數據信息,基本形成了各類數據庫相互聯動、數據采集能力較強、開發共享程度較高、體制機制較完善的政務服務大數據庫,信息化設施日益完善,信息化水平日益提高。
2 信息化進程中存在的問題
2.1 存在認知偏差
不少人將大數據、互聯網+政務服務的重點放在對政務信息數據的處理技術上,而忽視了在政務服務過程中運用“用戶至上”的思維,仍舊以“政府為中心”的傳統治理模式的思想,機械的將政務服務看作一項簡單的工作任務,而不注重公眾的需求,缺少服務的意識。其實無論是大數據還是電子政務僅僅只是實現政務服務技術性的手段,在現在社會治理中,不能僅僅只片面地認為,要完善政務服務只需要提高信息數據處理的技術,而忽視了政務服務的質量水平。
2.2 難以實現在保障信息安全基礎上的政務信息數據統一
一方面,政務信息中所記錄的信息與公民的生活息息相關,隨著互聯網的普及,上網用戶的激增,使得政務信息安全危機不斷加重;網站的公開性,給黑客入侵提供了便利的條件,一旦遭遇不法入侵,將會導致公民的信息泄露,后果不堪設想。
另一方面,由于各級政府、各部門間存在工作職能的差異,在收集數據時帶有特定的目標,以不同部門為例,社會保障部門側重于了解居民的工作狀況及社保狀況,而民政部門側重于了解居民的婚姻狀況、家庭生活狀況等。各級政府、部門收集信息時目標的不一致導致了信息數據標準的不統一。而且各單位建設信息化項目時缺少統一的部署、規劃,使得政務信息數據在整合時難度較大,而當前數據交換平臺的技術難以實現政務信息的數據統一。
2.3 管理手段不足,缺少機構專業管理
當前XX市信息化項目主要是由各單位、各部門按需求建設實施,市委網信辦、工信局、財政局按職責共同管理,項目實施過程中雖然有各自相關技術性的建設指南,但具體的操作和落實還是難以掌控,致使一些信息化項目建設水平落后、信息共享程度低、資源利用率不高、財政資金浪費現象時有發生。目前管理手段的單一,僅靠政府幾個部門管理的方式已經難以滿足我市發展進程,沒有充分地利用社會資源的優勢。不僅使得政府工作負擔加重,工作效率無法得到提升,同時還可能導致政務服務的實際效果不盡如人意。
3 解決信息化進程中存在問題的途徑
3.1 正確認識信息化建設的內涵
首先要正確認識信息化建設、互聯網+政務服務以及大數據應用的目標。在運用互聯網信息技術的同時,更要注重“用戶至上”理念,明確信息化目的在于為群眾提供更加便捷優質的服務,解決民眾辦事難、辦證難、流程復雜的問題,讓民眾少跑腿、好辦事,真正做到 “辦事一次成”,乃至今后將“辦事一次成”升級轉變為“辦事不用跑”。
其次,轉變“以政府為中心”的傳統治理理念,建立“以人為本”服務型政府的新型理念。政府需要充分了解民眾在政務服務方面的需求,根據不同民眾的需要,為其提供針對性的服務。
最后是深化“共享”思維,打破區域、部門之間的思想束縛,更好地運用互聯網思維實現信息資源的開放與共享,為民眾提供更加便利化的服務。
3.2 借助信息化建設整合政務信息資源,在保障信息安全的基礎上實現數據共享、服務通暢
目前,有的部門應用系統、后臺數據之間無法互聯互通,難以實現政務信息的共享,原因是在信息化項目建設伊始就缺乏整體思維、大局意識,只站在本單位本部門角度去解決眼前急需解決的表面問題,而沒有按照標準和要求統一設計、統一數據標準、統一數據接口、統一“上云”,只有在今后的信息化項目建設過程中借助統一管理、統一規劃、統一部署逐步將政務信息進行整合起來,才能打破“各自為政、條塊分割、煙囪林立、信息孤島”的狀態。
首先政府要出臺關于統一政務信息收集標準、數據處理標準的整體性規范文件,促進政務服務信息數據共享的標準化。硬件上充分利用已有的機房設施、存儲設備、硬件防火墻,軟件上采購符合我市信息化標準的軟件資源,合理利用政務云平臺資源,杜絕浪費網絡、存儲資源,重復采購。
其次按照“集中統一、整合共享、聯合協同、安全高效”的總體要求,對云平臺和數據交換平臺的功能進行擴展、配置進行優化,建成包括資源存儲系統、資源目錄系統、數據交換管理中心、前置管理系統、數據傳輸系統六部分組成的統一數據交換平臺。
3.3 建立完善信息化治理方法,實現管理手段的多樣化
3.3.1 借鑒其他省市成功經驗,建立大數據管理機構。
據不完全統計,截止到2019年省級層面已經有廣東省、浙江省、山東省、貴州省、福建省、廣西壯族自治區、吉林省、河南省、江西省、內蒙古自治區、重慶市、上海市、海南省13個地區成立了省級的大數據管理機構,主要承擔推進大數據管理體制機制創新和大數據統一建設、統一管理、高效服務。具體包括負責相關項目管理和審核;組織實施大數據、信息化、智慧城市政策措施;推進社會經濟、民生保障各領域大數據開發應用;統籌全省政務信息網絡系統等項目的建設和管理以及政府數據采集匯聚、登記管理、共享開放;推動大數據產業發展和對外交流合作、人才隊伍建設等職責。
XX市為了助推大數據產業落地,對接服務大數據應用企業入駐更加迫切需要設立規范數據公開、數據共享、數據標準的大數據管理機構,從機構設置上來說可以借鑒海南省大數據管理局由人民政府設立,實行企業化管理但不以營利為目的、履行相應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責的經驗做法。
3.3.2 政府通過向市場購買服務等方式,充分發揮社會專業力量的作用。將社會力量引入到我市信息化建設中來。
政務平臺的建設方面,可以利用社會上先進企業的網建技術,設計符合政府要求的網上政務平臺及配套的一系列數據信息庫;二是在信息安全保障方面,引入社會中先進的信息安全防護技術。充分利用社會的力量,不僅能夠切實減輕政府的負擔,同時還能夠提高行政效率,提升政務服務的質量水平。
當下,由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催生的數字經濟已經成為社會發展新引擎,數字經濟的核心要素便是數據,因而建立完善信息化建設規章制度,建立相應的管理機構使信息化項目建設規范化、制度化是促進政府服務的轉型,提高政府部門的行政管理水平的關鍵。
(作者單位:承德銀行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