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課堂要開課啦!這個消息,在2020新春之際,應該算是一個僅次于新冠肺炎疫情的消息牽動著千家萬戶的心。用網絡上流行的一句話來說:醫生成了抗疫的戰士,教師成了帶貨的主播。作為千萬個“主播”中的一員,一接到學校的任務通知,我就在思考:新的陣地,新的角色,如何讓自己帶的“貨”有特點,有吸引力,順利銷售出去,讓受眾群體用得舒心,用得放心,物有所值呢?
1 開啟受眾調查,了解市場需求——傾聽家長和學生的心聲,了解其家庭狀況
新的時期,在特殊形式下,“蠟炬”不能成灰,新時代的教育智慧促使我們要全身心的演繹好“主播”的角色,這是一場全新的嘗試。場地變了,我們怎么播?途徑也變了,播得是否順暢?聽眾多了,我們播什么?帶貨主播的受眾是顧客,我們的受眾是學生——通過家庭這一環節。所以我通過班級家委會、班級QQ群、電話溝通等方式向家長、學生了解他們的想法,他們的需求,他們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比如在老家沒電腦而又不能返城的;家中有兩個孩子,電子設備不夠,家長又輔導不過來的;作業本達不到要求的;家長文化不高,搞不來電子產品,下載不來又提交不起作業的······這些“市場調查”還真的為我接下來的“帶貨”——制定教學計劃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2 發動團隊力量,確定“帶貨”數量和質量——制定適合年級段的線上教學計劃
我們年級組本來在假期初就分好了工,分部分備課,資源共享。接到線上教學任務后,原來備好的教學方案肯定不適合線上教學,于是我安排年級組的同事們立即組成了新的備課團隊結構:老教師勇挑重擔,挑燈夜戰,率先進入備課狀態。其他信息技術好的年輕老師就鉆入各個教育平臺篩選各種教育教學資料,本著簡單實用的原則推送給備課教師。教案基本成型后,備課教師迅速把教案發到團隊群,大家共同審閱,本著線上教學的特殊方式,本著年級段的學生年齡特點,本著學校學生群體的家庭條件和家庭素養,提出修改建議和意見。備課教師結合這些意見建議,再次修改、定性,資源共享。(在這一環節上,我記得我的第一課是五易其稿。)
那么,作為團隊的老教師,我在備課時,特別注意了那幾個方面呢?
(1)首先,考慮教學的特殊性,力求教學計劃可操作性強。教育主管部門也再三強調,線上教學的“空中課堂”不能完全代替線下正常課堂的學習。特別是作為小學階段的學生線上學習,更是要以預習學習為主,要降低難度,減緩進度,盡量安排學生能自主完成的任務。我仔細篩選區和市里的教育平臺資源,重點斟酌區教研員的教學資源包,合理取舍。比如由于現在正處于非常時期,黨和政府號召市民都呆在家里,盡量少出門。而教學資源包里很有針對性的“思路導航”和“達標檢測”就只有忍痛割愛了,因為沒有紙質練習冊,只有照片類電子檔,又不能讓家長出門去打印,就刪除了,只留下少量的口頭作答題,并留下參考答案。又比如區教育平臺的資源包里對每課時的教學步驟都作了整齊劃一的時間規定。但考慮到實際操作時,網絡的不確定性和學生接受能力的不統一性,很多課時我就改作了幾個簡單的教學的大環節,學生自己把握大致節奏,提前完成的,也可提早離開電子設備,進行放松活動,個別完不成的,可在課余再花一點時間去達成。
(2)其次,考慮網絡問題,力求資源包小而精。這里講的資源包的“小”,是指我把資源包全都拆成了一個一個的小包,小到每一課、每一個課時、每一個課時的每一個文檔······就好比一個帶貨的網紅主播,購進了一批時尚貨物,為了讓顧客買到自己心儀的、需要的商品,他得把商品分門別類,詳細列出每種商品的特點、優點、適用點,并適時向顧客介紹推薦。資源包小還有一個顯著的優點:在全民網絡學習、辦公的當下,資源包越小越順暢、越好下載。而學校的生源結構我們很清楚,很多是進城的農民工家庭,住在出租房里的,還沒回城的······網絡不好的情況下資源包小的優勢就越明顯了。其次,資源包的“精”,是指做得精細,讓學生好操作使用。比如我把每一課的每一個課時做成了一個資源包,提前一天發到群里,提醒家長下載。這樣他們就不會到時找不到或者找錯了地兒。而在每一個課時里,我又分了“學習步驟”“課文原文”“課堂解讀”“課下練習”等幾個文檔,每個文檔我都按照學生要接觸的順序給文檔編好了號碼,指導學生按順序打開。這樣做下來,“空中課堂”已開課三天,至今還沒接到學生及家長的不良反映。
(3)再次,考慮學生自身及家庭實際情況,力求學習檢測簡單快捷。如前所訴,我們的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農民工子女眾多,這類家庭素養普遍不高,家長輔導能力有限,又大多生了二寶,精力不夠,加之學生才三年級,年齡小,自主學習、自我管控能力不強,我們確實要把學習的難度降下來,進度緩下來。相應的,課堂及課后練習、檢測都要量體裁衣了。比如這三天的語文課,我就上了三首古詩。對詩的背景、詩意進行了解,能背誦、能默寫古詩。當然,適當的檢測還是要有的。比如今天的語文課,我就在預先告知內容的情況下,當堂以點名傳小視頻、音頻、照片的方式,分好、中、差層次抽查了學生的背誦和默寫。情況很不錯。一個意外的收獲是:最差層次的小楊同學背誦時只有一個小小的停頓。我給他的公開評價是“平時你有‘背誦困難癥,但今天給了大家驚喜!加油!”。一會兒他的媽媽發來私聊:他說他被抽到時好激動,看到老師的評語更激動了,激動到肚子都痛了!還順便打了好幾個帶淚的笑臉。隔著屏幕,我仿佛真的看到了孩子、家長滿意的笑容······
看來初次演繹的“主播”是合格的,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我期待著“一搶而空”的場景。
作者簡介:夏紅艷(1974—),女,重慶人,大專,重慶市沙坪壩區楊公橋小學語文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教育。
(作者單位:重慶市沙坪壩區楊公橋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