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和,童龍文
(廣東省廣播電視技術中心,廣東 廣州 510012)
安全播出重于泰山,故廣播電視的播出發射環節均有備份,以防萬一。
播出環節中,公共的關鍵環節叫作“兩源一線”。“兩源一線”之一被稱作是萬無一失的——供電,一般也有兩路供電(按62號令,重點發射臺站還有專線供電),加上發電機作為備份。高山發射臺,一般實現一路供電和發電機的連鎖備份。“兩源一線”的另一源——信號源,一般有兩路高質量的信號源加上1KHz(或彩條信號),傳輸鏈路也有光纖、衛星傳輸和微波電路,也是互為備份。其他環節備份也是一應俱全,只要資金充足,均比較容易實現1:1或者2:1的備份。“一線”就是指天饋線系統。在此,我們重點來討論調頻天饋系統的備份設計。
當前,調頻天饋系統的備份一般有同塔備份和異地備份兩種。
同塔備份又分為雙饋單天線系統和雙饋雙天線系統。
國內大多電視塔都是在20世紀60、70年代始建并投入使用,那時之所以叫作電視塔,因廣播都是通過中短波發射,電視塔專門用于發射模擬電視,節目套數不多,省級發射塔一般也就2~3套電視節目,像廣東省,越秀山電視塔發射的節目為省臺節目嶺南臺和中央臺節目,分別在二頻道和八頻道發射播出,后來UHF頻段的使用,才增加了粵語的珠江臺。那時,電視塔并不是用于調頻發射,電視頻道天線占據最佳的位置。所以到80年代,調頻發射逐步進入黃金時期后,但是,調頻的天線位置普遍不佳,一般邊寬均是超出3米的,高度也比較低。隨著安全播出形勢越來越緊張,調頻天饋系統的備份就提上了議事議程。這時,由于桅桿長度限制,60~70年的電視塔調頻天饋系統的備份多采用單天線雙饋的方式。
這種雙饋單天線系統的設計比較復雜,一般是四層四面天線和六層四面天線,分上、下半副天線播出。節目經一個多工器合成后,再通過開關板一分為二,然后,再經過兩條等電長度的饋管,送到分支電纜后,到達每個半副天線。相當于兩副天線同時播出同樣的節目,在空中進行耦合,達到用戶終端時,已經是一個完美電平,這時,信號的相位要求是同相。

圖1 雙饋單天線系統的示意圖
圖1是雙饋單天線系統的示意圖,通過開關板的倒換實現上、下半副天線對整副天線的備份,通過開關板的操作,把節目分別通過上半副或者下半副天線單獨發射播出。半副天線單獨發射播出時,由于功率減半,各頻率節目的功率將相應減小,這時如果是試驗頻率廣播節目,就可以關停或者以極小功率播出,以使主播頻率播出功率大于70%的正常播出功率。圖2為下半副天線播出時開關板的接法。同理,可以輕松實現上半副天線播出的倒換。

圖2 下半副天線播出示意圖
雙饋單天線系統的要求比較嚴格。首先,對饋管的選擇,比較苛刻,一般是同一廠家同一型號同一批次的饋管。如果總功率超過50KW,一般需要采用4吋饋管以上,這種饋管目前只能依賴進口。其次,開關板要進行阻抗匹配的設計,這是一個典型的T型分配網絡。這種系統對零點的補償實現起來也是比較難,一般要求各頻率零點補償大于10%。越秀山電視塔的采用的正式這種雙饋單天線系統,最大功率為160KW,是當今國內功率最大的單天線系統。每條饋管最大功率80KW,為5吋饋管;天線為六層四面,由兩副三層四面雙偶極子天線構成,圖3是天線的實物圖,其中第三、第四層天線板稍高于其他層的天線板,這是基于更好的零點補償考慮的,越秀山發射的各頻道的零點補償達到了16%以上。

圖3 越秀山電視塔調頻天線實物圖
這種設計多采用在20世紀90年代以后起建的電視塔,這時已經專門對于桅桿的長度和邊寬進行規范,使之比較滿足于調頻頻段天線的安裝要求,一般桅桿足夠安裝3副六層的調頻天線。調頻天線安裝后覆蓋效果也比較好,每副天線一般考慮的是功率容量和下傾角問題,不存在不同天線合成后的相位問題。為了使備份天線處于工作狀態,保持對饋管的充氣,一般在備份天饋系統采用一些試驗頻率的節目播出,當下經常被用在進行數字化的試驗或者調頻同步網的試驗播出。一旦需要倒換,可以停播這些頻率,以保證主播頻點的節目播出。必要時,也可以進行互倒,就場強和收聽結果進行比對試驗。
這種設計,從同軸開關、多工器、饋管、天線都是分立的,通過天線板進行倒換就可以實現備份播出,見圖4。

圖4 雙饋雙天線系統示意圖
異地備份多用于災備發射,這是一種相對極端的設計,是為了保證萬無一失而設計的。異地備份一般只對一些關鍵的頻點進行備份,以備在極端事件時,不會天空盡默。當然其功率也不可能像主播點的那么大,只是緊急狀態的備份。一般有同城災備,類似中央臺和北京臺分別在月壇和皂君廟兩地建立的異地災備系統。另一種是非同城災備,一般在距離主播發射點30公里甚至更遠的距離,用定向天線方式實現備份播出覆蓋。
異地備份由于是同頻發射,一般在主播頻率每周的停機檢修時開機播出,以便使備播的設備處于良好狀態。當然,在一年兩次的天饋指標測試時,也是要靜默的。
播出安全是廣電人孜孜不倦的追求。調頻廣播是廣大移動人群、車輛和中老年聽眾重要的資訊收聽方式,確保調頻廣播的安全播出是十分必要的。調頻天饋線是播出的最后環節,安裝在高塔之上,經初期設計和安裝后一般長期不變,其優良工作特性和安全可靠運行顯得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