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陳志軍
(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重慶 401331)
(1)某市汽車實訓中心建設特征。本文選取了某市幾所具有典型代表性的職業院校的汽車實訓中心進行研究,其特征如表1所示。
(2)某市汽車類實訓中心存在的問題。
結合表1和圖1,將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重慶工貿高級技工學校等院校和具有典型性的南京、杭州的兩所職業學校進行了比較,發現我市汽車技術實訓中心建設存在以下問題:一是建設規模方面,我市現有汽車技術實訓中心均為職業院校內部實訓中心,主城區沒有面向社會的大型公共實訓基地,年平均培訓量有限,且在院校層面相較于省外高職院校也無明顯優勢,與該市產業的發展不匹配;二是服務功能方面,我市現有汽車技術實訓中心主要用于在校學生的學習實訓,開展社會服務方面受到了一定的制約;三是軟硬件條件方面,實訓設備不足且軟件更新速度較慢,在新技術領域的設備較少,軟硬件設施均不能滿足高水平技能比賽和“1+X”證書考核的需要;四是專業設置方面,多為汽車故障診斷汽車營銷、汽車檢測等傳統專業,除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外,大部分職業院校新能源領域的培訓尚在起步階段;與汽車相關的發動機管理、發動機性能調試、車身電器、電子與電器等高水平技能競賽項目實訓功能很多院校尚未具備。五是文化建設方面,實訓中心與汽車文化科普相關的內容較少,所有設施只為實際操作而準備,缺少整體文化氛圍,在提高技術人員文化素養和培養從業人員對行業的熱愛方面有所欠缺。
目前,國家大力支持職業教育,從政策上支持公共實訓基地的發展。產業發展環境亟待改善,需要更多增長動力,職業技能培訓、鑒定有著強大的社會需求,實訓基地面臨難得的發展機遇。具體而言,某市汽車實訓基地發展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探索:
(1)結合“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建設第一批硬件完備、軟件規范的考核基地。目前“1+X”證書制度已正式開始試點,這是我國高等職業教育領域面臨的又一次重大變革,建設軟硬件完備的證書考核基地,可以促進該市“1+X”證書制度的推進工作走在全國前列。

表1 重慶汽車實訓基地建設現狀
(2)凸顯建設亮點,建設世界技能大賽(中國)集訓基地。目前,國內現有的公共實訓基地汽車實訓中心和某市內高職院校實訓中心均不具備世界技能大賽集訓基地資質和條件,少部分基地可以完成部分項目集訓任務,建設世界技能大賽集訓基地不僅可以補齊國內公共實訓基地汽車實訓中心建設短板,從技術角度上看,世界技能大賽汽車技術項目對技術的要求和規定也代表了該領域的最高水平,在比賽集訓任務外,將世界技能大賽集訓基地用于通用領域人才培養,有利于提高參培人員的整體水平,培養更多高水平的國際通用技術人才。
(3)著眼未來技術,建設新能源(新技術)汽車培訓基地。由于近幾年新能源汽車發展迅速,人才需求呈現急劇增長態勢,國內現有公共實訓基地汽車實訓中心已開始在新能源培訓領域發力,但大多數處在起步階段,規模較小,投入不大,某市依托長慶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和眾多高職院校在新能源技術領域的人才和技術積累,建設功能完備的新能源汽車培訓基地,可以在新能源(新技術)方面的培訓走在全國前列,掌握未來汽車技術發展的先機。
(4)創新培訓模式,建設云控中心?,F有的汽車技術實訓中心多為線下教學,培訓模式單一,建設培訓網上資源庫,開展線上線下同時教學,革新技能培訓傳統理念。在提高參培人員實操基礎上加強理論修養,可以培養素質更為全面的技術人才,同時,實現培訓資源共享,更好地服務企業和高等職業院校。
(5)加強文化建設,建設實訓基地文化長廊。國內現有公共實訓基地汽車實訓中心在文化建設上普遍缺失,文化氛圍不好,不論是外來參培人員,還是本校學生,在實習過程中歸屬感較差,培訓效率低下,實訓中心社會服務性不夠全面,公共資源利用率不高,建設實訓基地文化長廊,開展汽車產業文化科普,可以厚植產業基礎,使實訓基地兼具技能培訓和社會科普功能。
(6)加強教學資源建設,建設技能大師流動站。國內現有公共實訓基地汽車實訓中心自身定位與實際狀況之間存在偏差,實訓項目及內容與社會經濟發展及受訓者的要求之間尚存有明顯差距,建設技能大師流動站可以通過專家把脈,精準對接該區域經濟發展人才需求變化,使企業高級技術人員深度參與職業院校學生培養,助力職業教育發展,實現培養的技術人才切實滿足社會需要的目標。
隨著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不斷發展和社會對職業技能培訓需求的不斷增加,承擔著汽車領域技能人才培養重任的汽車實訓中心也應順勢而變,依托我國職業教育發展需要和未來產業需求,不斷創新實訓中心建設理念和建設模塊,在完善硬件設施的基礎上更加重視實訓中心軟件方面建設,拓展實訓中心的教育和社會服務功能,滿足未來技能人才發展需要。